在佛教的經文中,常用香來譬喻證道者的心德。如《戒德香經》所記,佛陀對弟子阿難講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無上之香普熏十方,雖順風逆風也暢達無礙,非世間眾香所能相比;《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即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講述了五分法身之理;在《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闡述修持者若能專誠地憶念佛性,則能受到佛的加持與接引,將之喻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沈靜、空凈、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故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作為香中極品的沈香,價格昂貴,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惜重金,用其來修身養性,助其達成正果。
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內外也是處處熏香,以營造好的修煉環境。而且對香的品類也是精心選擇,不僅使用上等的單品香料,還要按照特定的配方調和制做更適用於修煉的合香。甚至不同的修煉法門還要使用不同配方的香。許多修煉有成的法師同時也是調制合香的高手。
沈香以唯壹能通三界的香氣而著稱,以其特有的高品質的香氣,被世界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天主教***同認同的稀世珍寶的修行法寶。
佛家用香的香品種類繁多,品種多樣,形態萬千。下面將從佛家用香的品種、形態等方面來說下佛家的用香。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種豐富,包括南亞、南洋群島、西亞、澳洲、中國等廣大地區出產的多種香料。早期的佛教經書中就記載了很多的香料品種,如沈香、檀香、龍腦香、菖蒲、安息香、牛黃、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黃 、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葦香、竹黃、細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馬芹、龍花須等等。
佛家用香不僅香品品種多樣,形態也有萬千。有熏燒用的“燒香”,有塗敷在身上的“塗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湯,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狀、塊狀的香木,也有粉狀的香末;有單品香料,也有多種香料和合而成的合香。這些豐富多彩的香品在佛教形成之初就都已經出現了。
從香品的法杖過程來看,佛家用香無論是什麽時候,形式、品種變化多樣,但是變化只是外在的,其需求、配伍、以香制藥從來沒有變過,是未曾改變的,這也許就是佛家修行用香的核心。
香不僅供在佛像前,還用於供奉經書。也常把香料摻入塗料中粉刷佛殿的堂柱門窗,在重要的場所和還常潑灑香水。
不僅用香,而且上香前後都要有恭敬鄭重的禮儀。特別是在重大法會上,上香之前,全體僧眾先要跪拜持誦專門的燒香偈語才能上香,上香之後也要再誦念贊偈。據《禮佛儀式》記載:“禮敬贊德,先須至於香臺,端身息慮,思念聖德,目睹尊容,雙膝著地,手擎香爐,而舉偈言: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臺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聞香普熏證寂滅”。
據經書所記,佛陀本人及其他聖眾,都反復講到香是最重要的供養。佛陀曾對清凈慧菩薩講述,“以牛頭栴檀、紫檀、多摩羅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龍腦、沈香、麝香、丁香等種種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許洗像之水置於自頭上,“燒種種香,以為供養”。此為“諸供養中最為殊勝”。
再如《華嚴經》記載:“以善根回向、供養諸佛,以無量香蓋,無量香幢,無量香幡,無量香宮殿,無量香光,無量香焰,無量香住處,無量香佛世界,無量香須彌山王,無量香海,無量香河,無量香樹,無量香衣,無量香蓮華”……“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眾香莊嚴以為供養”。
我們去廟裏遊玩時,有時候也會被廟裏裊裊的煙雲所感染,忍不住買壹炷香,拜壹拜佛,或者那絲絲煙雲會把我們美好的祝福或者祈禱帶給神靈的神佛,讓他們感知我們的心願,以便夢想成真,心想事成!!
希望得到能夠想的更持久的沈香,不如上香至尊沈香看看,那妳品質高,做工也好,壹定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