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問:蚊子是怎麽分雌雄的?
我們只知道蚊子吸血,很討厭。其實蚊子平時不吸血,因為可以靠其他食物維持生命。但母蚊懷孕後,壹定要更有營養才能讓胚胎成長。所以這個時候蚊子壹定要叮咬人或者動物來補充營養。所以蚊子吸血是為了繁殖後代的需要。
所以吸血的蚊子大多是雌蚊,當然也不排除有雄蚊貪吃的可能。
壹只蚊子的壹生經歷四個階段:卵→幼蟲(俗稱老繭或筋鬥)→蛹→成蟲(蚊子)。在前三個時期,蚊子的卵、幼蟲和蛹都生活在水中。幼蟲還在水中時,利用尾端的附肢到達水面呼吸,頭部和身體能迅速扭動,吃水中的花粉和孢子。大約七天後,它在水中化蛹,然後以蚊子的形式離開水。蚊子在陸地上交配,然後返回地表產卵。所以,蚊子沒有水是活不下去的。
蚊子離不開水,但不是所有的水都喜歡。蚊子喜歡淺水和滯水,如臟滯水、汙水盆裏的水、稻田水等。較大的池塘裏有魚、青蛙和蜻蜓。都是蜻蜓、蚊蛹、蚊子的天敵。只要家裏有50毫升的水,蚊子就能產卵。食物是腐爛的有機物。如果不經常換水,花瓶裏的水就會成為它最好的棲息地。
降雨量和溫度也與蚊子的繁殖密切相關。強降雨、頻繁降雨、地面積水增加,為蚊蟲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再加上高溫和適當的濕度,蚊子的繁殖和繁殖能力就會增強。然而,臺風和暴雨不利於蚊子的繁殖。暴雨經常沖走蚊子滋生地;深水和流水也不利於蚊子滋生。
對於蚊子來說,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汗液是引導它們尋找獵物的有效信息。它主要依靠嗅覺器官,也就是頭上的壹對犄角,來感知空氣中人體的“信息”並跟隨它。別小看壹只只有壹厘米長的蚊子。它具有很強的搜索能力,最遠搜索距離可達60公裏。
在這個範圍內,“信號”越強,越容易被它們鎖定。二氧化碳排放多的人,由於周圍的二氧化碳濃度相對較高,在蚊子的視野中呈現出更清晰的“影像”,便於蚊子定向追蹤。所以在壹個群體中,肺活量大的人、胖的人、呼吸重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孕婦因為新陳代謝活躍,呼出的二氧化碳更高。人體排出的汗液揮發在空氣中,也能向蚊子發出“信號”。
通常情況下,出汗多、容易出汗的人更容易受到蚊子的攻擊,這足以解釋為什麽我們經常會在運動後發現身上有幾個大大的“紅包”。蚊子愛咬皮膚粗糙、毛孔粗大的人,通常是因為這類人往往汗腺已經發達,或者分泌的汗液等分泌物較多。所以有時候男人比女人更招蚊子,年輕人比老人更招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