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生產與存貨循環審計該審查哪些文件?

生產與存貨循環審計該審查哪些文件?

壹、生產與存貨循環涉及的主要業務活動

計劃和安排生產;發出原材料;生產產品;核算產品成本;儲存產成品;發出產成品。

上述業務通常涉及以下部門:產計劃部門,倉庫,生產部門,人事部門,銷售部門,會計部門。

(壹)計劃和安排生產;

生產任務通知單

(二)發出原材料;

壹式三聯,倉庫發料後,壹聯連同材料交還領料部門,其余兩聯經倉庫登記材料明細賬後,送會計部門進行材料收發核算和成本核算。

(三)生產產品;

(四)核算產品成本;

(五)儲存產成品;

(六)發出產成品。

出庫單壹式四聯,壹聯交倉庫部門,壹聯發運部門留存,壹聯送交顧客,壹聯作為給顧客開具發票的依據。

二、生產與存貨循環涉及的主要憑證和會計記錄

(壹)生產指令

又稱“生產任務通知單”

(二)領發料憑證

如:材料發出匯總表,領料單,限額領料單,領料登記簿,退料單

(三)產量和工時記錄

如:工作通知單,工序進程單,工作班產量報告,產量通知單,產量明細表,廢品通知單

(四)工薪匯總表及工薪費用分配表

(五)材料費用分配表

(六)制造費用分配匯總表

(七)成本計算單

(八)存貨明細賬

第二節 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測試

壹、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

包括三大系統:壹是生產過程中的存貨的內部控制;二是工薪的內部控制;三是對產品成本進行記錄與控制的成本會計控制。

(壹)存貨的內部控制

存貨的內部控制主要包括購貨、驗收、倉儲、生產、銷貨等職能

1、購貨應由獨立的采購部門負責。

請購單、購貨單,購貨單副本需送倉儲部門和會計部門,以便隨後的材料入庫和會計核算

2、驗收應由專門的驗收部門負責

驗收單送會計部門和倉儲部門

3、建立儲存管理責任制

4、領料與發貨

領料單壹式三份,壹份存領料部門;壹份作為倉儲部門的收據;另壹份作為會計部門記賬的依據。領料單必須根據用料單、工程通知單或銷貨單填制。

5、控制生產過程

6、銷貨

(二)工薪的內部控制

工薪內部控制是指對工薪的支出進行反映和監督的內部控制。主要內容有:

1、雇傭員工;

人事授權表壹份存放於人事部門的員工檔案,壹份送交工資部門

2、授權變動工資;

3、編制出勤和計時資料;

4、編制工資計算表;

工資計算表和人工成本分配匯總表壹式兩份,壹份連同計時卡和計工單留在工資部門,另壹份與人工成本分配表送達財務部門

5、支付工資和保管未領工資;

工資只發給經過適當確認的員工,未領工資應保存在財務部門的保險櫃中

6、填寫個入所得稅申報表;

7、記錄工資。

根據人工成本分配匯總表編制記賬憑證,並登記有關賬簿

(三)成本會計制度的內部控制:

成本會計制度的內部控制主要包括成本費用管理控制與成本費用會計控制兩部分內容。

1、成本費用管理控制

成本費用管理控制是指對成本費用支出進行計劃、控制和考核的內部控制。

具體包括:確定成本控制目標和成本計劃;制定直接材料、人工工資和制造費用的消耗定額;編制成本、費用預算;對各項成本費用指標進行分解,建立成本費用歸口、分級管理責任制;定期進行成本費用考核與評價。

2、成本費用會計控制

成本費用會計控制是指對成本費用支出業務進行反映和監督的內部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制定成本費用制度,明確成本範圍、開支標準、制定報銷手續;建立各種支出的審核制度;設置相應的會計賬戶,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合理地歸集與分配各項費用,確定產品生產成本;對各項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結果進行復核;定期進行成本分析,查明企業成本變動的趨勢和原因。

二、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測試

(壹)了解和描述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

註冊會計師了解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可以通過詢問相關人員或者查閱企業章程等文件獲得有關存貨賬戶體系的設置、存貨計價方法以及成本會計制度的信息。還可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或者繪制流程圖等方法來了解采購、驗貨、倉儲、生產、銷售等有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執行。此外,還須實地觀察存貨的保管是否能夠有效地防止存貨的變質、毀損和被盜。在調查中,應註意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將不同的方式結合起來使用。不僅應認真聽取直接參與生產的技術工人與管理人員的意見,還應註意認真聽取技術人員、工程設計師等有關專家的意見;以便對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內部控制作出正確的判斷。

(二)實施簡易抽查

為了證實審計工作底稿對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描述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可以在了解並熟悉企業生產流轉和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實施簡易抽查,對其加以驗證。

(三)內部控制測試

1、工薪的內部控制測試

(1)檢查工資匯總表

(2)審查所選取的樣本

2、成本會計制度的內部控制測試

包括直接材料成本測試、直接人工成本測試、制造費用測試和生產成本當期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測試四項內容。

(1)直接材料成本的內部控制測試

(2)直接人工成本的內部控制測試

(3)制造費用的內部控制測試

(4)生產成本在當期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內部控制測試

(四)評價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

註冊會計師在完成上述審計程序後,應根據所收集的審計證據,結合自己的職業判斷能力,對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進行評價。重點應評價:內部控制是否健全並得到有效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強弱及各部分的強弱;內部控制的可依賴性及控制風險的大小。通過評價,註冊會計師應了解生產與存貨循環中控制較強的部分及較弱部分,並依據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確定生產與存貨循環實質性程序和重點。壹般來說,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較強,則實質性程序相應的可以適當簡化;反之,如果測試結果表明生產與存貨循環內部控制較弱,則控制風險較大,註冊會計師為了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必須執行擴大的實質性審計程序。

第三節 生產與存貨循環主要賬戶的審計

壹、存貨審計

(壹)存貨的審計目標

審查和評價存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壹貫有效執行;確定存貨是否存在,是否歸被審單位所擁有;確定存貨增減變動的記錄是否正確,存貨的計量和計價方法是否恰當;確定存貨入庫與發出的手續是否齊全;確定存貨期末余額是否正確;確定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存貨的實質性程序

1、審查存貨余額

對存貨余額的實質性程序壹般采用如下程序:

(1)核對各存貨項目明細賬與總賬、報表數是否相符。

(2)存貨的分析性復核。在存貨審計中通常運用的分析性復核方法主要是簡單比較法和比率分析法兩種。①簡單比較法;②比率分析法。註冊會計師在存貨的分析性復核中常用的比率主要是存貨周轉率和毛利率。

(3)存貨監盤。存貨監盤是指註冊會計師現場觀察被審計單位存貨的盤點,並對已盤點的存貨進行適當檢查。它包含兩層含義:壹是註冊會計師應該親臨現場觀察被審計單位存貨的盤點;二是在此基礎上,註冊會計師應根據需要適當抽查已盤點存貨。期末存貨的結存數量直接影響到會計報表上的存貨金額。為了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存貨監盤應做好盤點前的計劃工作、盤點過程的監督工作以及盤點工作結束後的記錄工作。

(4)存貨的計價測試。為了驗證資產負債表上存貨項目余額的真實性,還必須對存貨的計價進行審計。存貨計價測試的主要程序包括:①樣本的選擇;②計價方法的確認;③計價測試。

由於企業對期末存貨通常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的方法計價,所以註冊會計師在執行存貨的計價測試程序時還應充分關註企業對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及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5)審查存貨所有權。在確定存貨所有權時,註冊會計師應考慮以下因素:①抽查有關的購貨業務,確定企業對本期增加的存貨的所有權。②復核委托代銷協議及其他與存貨相關的合同或文件,確定在企業外部存放的存貨(如委托代銷、獨立倉庫)的所有權。③復查董事會記錄、法律信函、合同等文件,檢查是否有抵押或其他對存貨所有權的潛在要求。

2、存貨主要賬戶的審計

存貨的具體賬戶主要包括: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等

主要程序包括:

(1)獲取或編制存貨各具體賬戶明細表,核對賬賬、帳表是否相符

(2)審查存貨的會計記錄是否合規

(3)審查存貨跌價準備

(4)審查存貨在報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營業成本的審計

營業成本審計是指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生產成本、庫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

營業成本的審計目標壹般包括:確定記錄的營業成本是否已發生,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確定營業成本記錄是否完整;確定與營業成本有關的金額及其他數據是否已恰當記錄;確定營業成本是否已記錄於正確的會計期間;確定營業成本的內容是否正確;確定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是否配比;確定營業成本的披露是否恰當。

(壹)直接材料成本的審計

壹般從審閱材料和生產成本明細賬入手,抽查有關的費用憑證,驗證企業產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數量、單價和材料費用分配量是否真實、合理。

其主要內容包括:

(1)進行分析性復核。

(2)檢查直接材料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的情況。

(3)抽查材料發出及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領料單的簽發是否經過授權。

(4)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

(5)對采用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的企業,應檢查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直接材料的哦定額成本、標準成本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審計

壹般從審閱“生產成本”、“制造費喲”、“應付職工薪酬”明細賬和工資分配表、工資匯總表等入手,抽查有關的費用憑證,驗證直接人工成本歸集和分配是否真實、合理。

主要內容包括:

(1)進行分析性復核

(2)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直接人工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

(3)結合應付職工薪酬的檢查,抽查人工費用會計記錄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4)對采用標準成本法的企業,應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在本年度有無重大變更。

(三)制造費用審計

制造費用包括:分廠和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福利費用、保險費、設計制圖費、實驗檢驗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以及其他制造費用等項內容。

制造費用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

(1)進行分析性復核。獲取或編制制造費用匯總表,並與明細賬、總賬核對看其是否相符;抽查制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及例外項目,分析其是否合理。

(2)審閱制造費用明細賬,檢查其核算內容及範圍是否正確。

(3)檢查制造費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4)對於采用標準成本法的企業,應抽查標準制造費用的確定是否合理,計入成本計算單的數額是否正確,制造費用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標準制造費用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動。對按預定分配率分配費用的企業,還應查明計劃與實際差異是否及時調整。

(四)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

主要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發生的實際成本

(1)獲取或編制主營業務成本明細表,與明細賬和總賬核對相符。

(2)進行分析性復核

(3)編制生產成本及主營業務成本倒軋表

(4)結合生產成本的審計,抽查主營業務成本結轉數額的正確性,並檢查其是否與主營業務收入相配比。

(5)檢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中重大調整事項(如銷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

(6)確定主營業務成本在利潤表中是否已恰當披露

第四節 生產與存貨循環其他相關賬戶的審計

應付職工薪酬、管理費用、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

壹、應付職工薪酬的審計

(壹)應付職工薪酬的審計目標

應付職工薪酬的審計目標主要包括:

確定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是否存在,是否為被審計單位應履行的支付業務;確定應付職工薪酬計提和支出是否合理,記錄是否完整;確定應付職工薪酬期末余額是否正確;確定應付職工薪酬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應付職工薪酬的實質性程序主要包括:

1、獲取或編制應付職工薪酬明細表。

2、進行分析性復核。

3、抽查應付職工薪酬的支付憑證。

(1)檢查職工薪酬核算內容和計提的正確性。

(2)檢查應付職工薪酬的計量和確認。

(3)檢查應付職工薪酬支付和使用情況。

(4)檢查應付職工薪酬期末余額中是否存在拖欠性質的職工薪酬,了解拖欠的原因,此外應檢查被審計單位的辭退福利核算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5)如果被審計單位是實行工效掛鉤的,應取得有關主管部門確認的效益工資發放額的認定證明,並復核有關合同文件和實際完成的指標,檢查其計提額、發放額是否正確,是否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如果被審計單位實行計稅工資制,應取得被審計單位平均人數證明並進行復核,計算可準予稅前列支的費用額,對超支部分的工資及附加費進行納稅調整,對計繳的工會經費,未能提供《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的,應提出納稅調整建議。

4、確定應付職工薪酬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管理費用的審計

(壹)管理費用的審計目標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員職工薪酬、辦公費、差旅費、折舊費、修理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審計費、業務招待費等項目

管理費用的審計目標主要包括:確定管理費用的記錄是否完整;確定該管理費用的計算是否正確;確定管理費用在會計報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二)管理費用的實質性程序

管理費用的審計程序主要包括:

(1)獲取或編制管理費用明細表,與報表數、總賬數和明細賬合計數核對壹致

(2)檢查管理費用明細項目的設置是否符合規定的核算內容與範圍

(3)進行分析性復核

(4)審查管理費用的發生額是否真實、正確。

(5)確認管理費用在會計報表上的披露是否恰當。

  • 上一篇:物流配送面臨哪些新問題
  • 下一篇:山東大學校園文化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