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全球化。過去的環境問題,無論是影響範圍。對象還是後果,都具有局部性、區域性的特點。而當代的環境問題則表現出明顯的全球性,這是因為:
有些環境汙染具有跨國、跨地區流動的 "性"。 例如,壹些國際性河流,上遊國家造成的汙染,可能危害下遊國家;壹些國家造成的大氣酸雨汙染,可能下到其他國家,等等。
當代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等,範圍是全球性的,後果也是全球性的。
許多當代環境問題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太空,其影響的空間尺度遠遠超過農業社會和工業化初期出現的壹般環境問題,具有大規模、全球性的特點。環境問題的全球化決定了環境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全球****。
第二,綜合性。20世紀中葉出現的 "八大公共事件 "曾引起世界震動,但它們實際上都是由汙染損害人們健康引起的問題。當代的環境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涉及到人類生存環境的方方面面。如森林銳減、草場退化、風沙肆虐、水土流失、物種減少、水資源危機、氣候異常、城市化問題等等,已經涉及到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綜合性的環境問題,要求我們采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以減輕或控制其影響,防止其發生。
第三,社會化。由於當代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影響到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當代環境問題絕不是局限於少數人、少數部門關註的問題,而是要成為全社會****,共同關註的問題。雖然當代環境問題仍在向惡性方向發展,但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 識,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各學科關註的焦點。
四、高科技。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新技術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多。如核事故引起的環境問題,電磁波引起的環境問題,超音速飛機引起的臭氧層破壞,太空飛行引起的空間汙染等。這些環境問題技術含量高、影響範圍廣、控制難度大、後果嚴重,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註。
五、積累。積累。人類雖然已進入現代文明時期,進入後工業化、信息化時代,但歷史上不同階段產生的環境問題在今天的地球上依然存在。同時,現代社會又產生了壹系列新的環境問題。這樣,人類社會出現以來地球上各種環境問題的積累和組合,就形成了集中爆發的復雜局面。
第六,政治化。當代環境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成為國際政治、各國國內政治的重要議題。其表現:
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合作與交往的重要內容;
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政治鬥爭的導火索之壹,如各國在環境義務、汙染轉移等問題上往往產生矛盾,引起激烈的政治鬥爭;
世界上出現了壹些以保護環境為宗旨的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等。這些組織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占據了壹席之地,成為壹股新的政治力量。
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之壹。當我們談論環境問題時,往往將其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問題結合起來。然而,正是在發展問題的背景下,環境問題才凸顯出來,或者說,正是因為環境的破壞阻礙了人類的發展,環境才成為壹個問題。在此背景下,要探討環境與人類發展的關系,首先要弄清環境成為問題的前提--"發展 "這壹概念從何而來,然後再看環境與人類發展的歷史關系,最後結合當代環境問題的特點談談人類的發展。最後,結合當代環境問題的特點,談談當代環境問題背景下人類發展的可能性。
I.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概念是現代思想的壹個基本概念,但通過對歷史的考察可以發現,發展的概念並不是壹直存在的,它實際上是壹個很新的概念,在這個概念流行之前,各種社會都不是這樣看待世界的。
古代世界幾乎沒有進步或發展的觀念,歷史通常被視為沒有特定的方向,即使有,也是從黃金時代衰落的過程。中國道家思想家老子的特點是 "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1]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孔子對周禮的崇拜也有同樣的復古成分。在色諾芬和赫西俄德等古希臘思想家看來,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再到他們所處的黑鐵時代,人類社會在逐步退化。早期和中世紀的基督徒認為世界的歷史就是壹部衰敗的歷史:也就是說,自從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失去了純真,人間天堂就再也不可能恢復了。他們還相信有最後審判日,這不僅是對生者和死者的最後審判,也是所有現存歷史的終結。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還認為,盡管他們重新發現了古代世界的許多文化,但在道德和文化上,他們自己的時代遠不如令人尊敬的希臘和羅馬時代。在這種認識框架下,幾乎不可能將人類歷史解釋為壹個連續的發展過程。
直到十七世紀末,隨著科學知識的增長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壹些思想家才開始相信,歷史可以是壹部進步而非衰落的編年史。漸漸地,歐洲知識分子普遍接受了這樣壹種觀念,即歷史是朝著壹個方向發生的壹系列不可逆轉的變化,也就是說,歷史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1793 年,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綱》壹書中表達了他對人類潛力和人類進步無限前景的信心。(該書出版後的第二年,孔多塞在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死於雅各賓派的監獄)。
然而,與孔多塞同時代的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指出,歷史上存在著壹個人口數量增長的永恒循環--直到人們無法負擔得起所能獲得的食物數量,這時饑荒、瘟疫和戰爭會使人口數量減少,直到生產的食物數量再次達到平衡。馬爾薩斯認為這種可怕的循環沒有出路。他的思想第壹次從環境與人的關系的角度探討了人類發展的問題,但他得出的結論無疑是對發展的可能性非常悲觀的看法。
在城市進壹步增加、新發明不斷出現、工業繼續向前發展的十九世紀,馬爾薩斯的歷史觀並沒有受到重視,而進步和發展的觀念被普遍接受為壹種自然的、不言而喻的觀念,物質的巨大進步進壹步證明了這種觀念的正確性。這種觀念壹方面從西方傳播到東方,從歐洲傳播到全世界,其影響壹直延伸到二十壹世紀的現代社會,而在這壹傳播過程中,始終是人類文明尤其是物質文明的發展在推動。因此,物質文明的發展幾乎成了現代社會發展的代名詞,成了所有民族和國家的奮鬥目標。然而,文明尤其是物質文明的發展是以壹定的環境為前提的,同時也是以環境的變化(更不用說破壞)為代價的,這壹點從環境史上文明發展與環境變化的關系就可以看出。
II.環境史上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1.蘇美爾文明的推翻
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蘇美爾社會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有文字記載的社會,其主要城邦在發展初期就已經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軍事化。這個文明依靠灌溉生產的剩余糧食來養活管理城邦的官員和軍隊,這些軍隊被用來保持在該地區的競爭優勢。
由於河流和地形的原因,蘇美爾要想使農作物高產,蓄水和灌溉至關重要。起初,收獲多於投入。但是,由於氣候炎熱,無法長期休耕,加上高地森林砍伐導致河床上升,造成水土流失,在河流中形成大量淤泥,土地變得越來越澇,地下水位越來越高,更多的鹽分被帶到地表,最終通過蒸發結成厚厚的鹽層。然而,人口的增長、戰爭的需求以及城邦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使得蘇美爾社會不僅無法減輕環境壓力,反而會加大壓力,因此即使是新開墾的土地也無法避免鹽堿化。短期需求壓倒了建立長期穩定的農業體系的任何考慮,結果導致了災難。首先是壹次又壹次的外族入侵和統治,接著是農業基礎的徹底崩潰。最終,蘇美爾變成了壹個無足輕重、人口稀少、貧窮落後的地方。
2.羅馬文明的衰落
羅馬帝國之所以衰落和崩潰,雖然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環境惡化是其中起作用的壹個重要因素,而這個因素在古希臘就已經出現了。公元前 650 年左右,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定居點的擴張,出現了大規模的破壞。過度放牧和砍伐樹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而從山坡上沖刷下來的泥土被帶入河流,淤泥逐漸堆積在河口的港灣中,壹方面堵塞了河道,另壹方面在河口附近形成了大片荒蕪的沼澤地。這種情況壹直延續到羅馬帝國時期。
羅馬帝國建立了壹支龐大的常備軍,公元前58年後,由於政治原因,帝國公民可以免費獲得糧食,這增加了對糧食的需求,導致農業向更遠的山區擴展,進入森林被砍伐後容易受到侵蝕的脆弱土地。羅馬帝國的許多行省都變成了糧食生產地,以養活意大利的人口。環境的破壞最終導致曾經最繁榮、最富饒的北非行省形成了大片沙漠,小亞細亞的許多城鎮變成了廢墟。
3.瑪雅文明的消亡
環境崩潰導致社會消亡的最明顯例子來自瑪雅文明。
瑪雅社會是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發展起來的,並在這種環境中取得了令人難忘的成就。古瑪雅人使用密集的農業系統。在山坡上,他們清除叢林,開辟出巨大的梯田,試圖阻止事實上無法避免的水土流失。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在沼澤地開挖縱橫交錯的排水溝,並利用排水溝中的土壤修建高高的梯田。這種密集的耕作制度是瑪雅人所有成就的基礎,但它卻完全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壓力。
公元 600 年左右,瑪雅城市之間的戰爭越來越多,統治階級更加重視建造更多更大的祭祀建築,這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人口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裏,充實軍隊,從事建築工作。森林越來越多地被砍伐,以提供農業用地、燃料和建築材料。農業也變得更加密集。然而,只要森林植被被清除,熱帶森林的土壤就很容易受到侵蝕,而南美洲家畜的缺乏(因為家畜可以提供肥料以保持土壤結構和肥力)又進壹步加劇了這壹問題。同時,由於水土流失,河流中的淤泥越來越厚,改變了地下水位和梯田之間的微妙平衡。 這使得那些溝渠難以保持暢通,並嚴重破壞了沼澤地區精心修建的梯田。糧食產量的下降和剩余糧食的減少變得不可避免,這反過來又迫使依附的統治階級以及神職人員和軍隊試圖從農民那裏獲得更多的糧食,從而導致了內部叛亂。瑪雅人在有限的生態基礎上精心建造的上層建築很快就難以為繼。幾十年內,這些城市就被廢棄了,人們不再豎立石柱來紀念統治者,只有少數農民繼續生活在這個地區。公元 800 年後的幾十年內,整個社會開始分崩離析,那些祭祀中心被遺棄,人口驟然減少,被遺棄的耕地和城市很快被叢林淹沒,直到 19 世紀才被重新發現。
綜合以上三個案例,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人類發展與環境變化關系的動態模型:首先,環境的現有條件為人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沒有壹定的環境作為基礎,人類的生產就會成為問題,何談發展;然後,人類文明的過度發展,對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環境的壓力又會反過來加重人類社會內部的壓力,造成極大的社會不公。環境的壓力和社會內部的矛盾最終導致人類文明的衰落甚至崩潰。以史為鑒,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社會文明發展能否擺脫歷史的輪回。
三、當代環境問題的特點
由於大家對壹般的環境問題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這裏我只提出幾個大的方面。
1.影響的全面性:當代環境問題涉及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具體有以下幾類:
(1)人口:這裏要重點提到的是,人口問題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也是發達國家的問題,因為發達國家生壹個孩子,其使用的資源就相當於發達國家的貨幣量、人口數量。發達國家每生壹個孩子,其使用的資源相當於發展中國家幾個甚至十幾個孩子使用的資源。
(2)資源問題:包括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和退化、森林資源萎縮、淡水資源嚴重短缺、生物物種減少、某些礦產資源即將枯竭等。
(3)生態破壞:主要包括:森林減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物種消失等。
(4)環境汙染:主要指氣候變化引起的溫室氣體過度排放、大範圍的大氣汙染和酸沈降、臭氧層破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汙染及其越境轉移以及海洋汙染等。
2、
2、全球化的影響:在工業時代,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汙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態空間,呈現出局部化、小區域化的特點。但在當前形勢下,環境問題已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幾乎上述所有環境問題的作用時空尺度都超越了國界,涉及全球,影響全人類,其影響之廣是過去壹般環境問題遠遠不能比擬的。
3.影響深遠:壹方面,環境問題中的多種汙染因素對環境的影響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如破壞臭氧層造成的人工化學氟利昂的穩定性很強,可在大氣中存活長達100年不消失[2]、而放射性核裂變產物的毒性大約需要八百年才會降到普通鈾礦石毒性的 50 倍左右;[3];另壹方面,造成當代環境問題的因素異常復雜,既有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因素,也有根植於人性的局限性,因此,解決的方法異常復雜,解決的過程異常艱難曲折。
4.影響因素多元交錯:"復合 "效應已成為當代環境汙染最顯著的趨勢之壹。復合效應是指環境中各種汙染物共同作用的嚴重後果,例如,從19世紀開始,通過酸雨和重金屬汙染的共同作用,汙染摧毀了工廠周圍的許多樹木。而氟利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和共同作用,使全球變暖日益嚴重。
5.不可預測性的影響:由於人類認識的局限性,許多環境問題都是在造成嚴重後果後才被認識到的。例如,發明蒸汽機的瓦特絕對不會預料到使用含硫煙煤燃料會造成比紐科門的發動機厲害得多的汙染問題;溫室效應問題雖然早在1896年就被科學家提出,但長期以來壹直被忽視,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由環保人士首先對這壹潛在問題提出警告,而後經過20多年的時間科學界才開始接受全球變暖的現實。因此,在環境問題上,發現人為環境問題並預測可能產生的後果異常困難。
第四,當代環境問題背景下人類發展的可能性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首先回顧了發展概念的形成,明確了現代人所說的發展主要是指什麽;其次,我們初步考察了歷史上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從而確定環境問題作為壹個問題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現象,而是壹種歷史常態。最後,我們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壹個現實背景,因此,我們的問題現在歸結為壹點:在當代環境問題背景下人類發展的可能性。這個問題不僅涉及現代意義上人類生存的各個方面的發展可能性,而且涉及作為壹種觀念的發展的可能性及其在人類意識中的持續存在。
當代環境問題比歷史問題更嚴重還是更溫和?它們有各自的特點,還是再次陷入了歷史的循環?這些問題都與剛剛確定的問題相關。然而,它們顯然也具有無法回答的性質。且不說這些問題的復雜性,僅就問題本身的性質而言,它們或多或少都會摻雜著某種或悲觀或樂觀的 "想法",因此任何答案都會是預言性的,而這正是我在本文中試圖避免的。
就問題本身而言,壹方面是對現實的主觀認識或評價,另壹方面是評價所依據的客觀現實。換句話說,如果當代環境問題沒有作為現實問題得到解決,我們就無法回答作為評價的人類發展問題。然而,現實的問題必然需要現實的答案,它所需要的基本上不是 "答案",而是 "解決方案"。環境問題本質上不是壹個理論性的 "問題",也不是壹個可以通過論證來證明的問題,而是壹個實踐性的問題,也就是說,是壹個必須通過經驗和實際行動來解決的問題,因此,如果在環境問題的基礎上作為前提條件提出了人類發展的可能性問題,那麽發展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因此,如果我們把人類發展的可能性問題建立在以環境問題為前提的基礎之上,那麽發展問題至少就變成了實踐問題,也就是說,發展的可能性問題必須在實踐中解決,而不能通過理論論證來回答。
但是,人類的壹切問題都是歷史問題,都有其獨特的社會和文化背景。歷史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重復,即使沒有發展的可能,至少也有客觀的變化。與過去的歷史相比,現在的人類有幾大不同,那就是民主觀念的廣泛傳播、教育的普及和大眾傳媒的發展,這使得人類的命運至少掌握在有判斷力的人民自己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壹小撮所謂的統治者手中。因此,如果環境問題真正成為社會中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那麽至少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