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國土資源現狀
(壹)土地資源狀況
2006年土地變更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全省土地總面積18602.34萬畝,其中農用地面積16128.0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6.70%;建設用地918.5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94%;未利用地中建設用地占4.4.94%;未利用地1555.7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36%。
農用地中,耕地2005.52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12.43%;園地947.55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5.88%;林地124.7450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77.35%;牧草地3.93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0.02%;其他農用地696.54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4.32%。占總面積的 4.32%。
建設用地中,安置工礦用地718.11萬畝,占建設用地總量的78.18%;交通用地109.17萬畝,占建設用地總量的11.89%;水利設施用地91.25萬畝,占建設用地總量的9.93%。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地972.67萬畝,占未利用地總量的62.52%;其他土地583.1萬畝,占未利用地總量的37.48%。
2006年,全省各類變更總量為166.9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90%,其中廈門、漳州兩市轄區由於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數據與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的銜接,變更量明顯增加,變更量分別達78.09萬畝和14.16萬畝,分別占全省年度變更總量的46.77%和8.48%。
(二)土地利用
1.農用地
2006年,全省農用地增加26.88萬畝,減少45.66萬畝,凈減少18.78萬畝,減幅0.12%。其中,耕地增加 6.21 萬畝,減少 31.67 萬畝,凈減少 25.46 萬畝,減幅為 1.25%;園地增加 33.25 萬畝,減少 14.80 萬畝,凈增加 18.45 萬畝,減幅為 1.99%;林地增加 73 萬畝,減少 14.80 萬畝,凈增加 18.45 萬畝,減幅為 1.99%。99%;林地增加7.37萬畝,減少20.96萬畝,凈減少13.66萬畝,下降0.11%;其他農用地增加17.36萬畝,減少15.53萬畝,凈增加1.83萬畝,增長0.26%。
2006年,全省新增耕地6.21萬畝,扣除農業結構調整增加的耕地1.92萬畝,可用於補充的新增耕地面積為4.29萬畝,加上今年各地新開發的可視為補充耕地的園地8.42萬畝,全省可用於占補平衡的當年變更補充耕地面積為1271萬畝;本變更年度 本變更年度全省實際建設占用耕地增加12.43萬畝,扣除往年變更漏報的建設用地占用耕地2.82萬畝,本變更年度實際建設占用耕地9.61萬畝,超占補平衡3.11萬畝。
圖 1:2006 年全省土地利用構成
我省是壹個山多平地少的省份,2006 年人均耕地 0.57畝,是全國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壹,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而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又很大,通過補償失地來完成耕地占補平衡的任務難度很大。在****、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通過加大耕地開發、復墾、整理力度,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任務。
二、建設用地情況
2006年,全省****,批準建設用地957宗,用地總面積20494.01公頃,農用地15061.22公頃(耕地8314.17公頃)。其中,使用國家農轉非指標5宗,土地總面積5103.03公頃,農用地4221.88公頃(耕地1904.92公頃);使用省農轉非指標952宗,土地總面積15390.98公頃,農用地10839.34公頃(耕地6409.24公頃)。分批次建設用地14928.02公頃;單獨選址建設用地5565.99公頃,其中交通用地4610.21公頃,水利設施用地647.89公頃。省政府批準征用農用地10222.37公頃,其中耕地6025.85公頃;征地總費用747832.47萬元;農用地安置274398人。
2006年,省政府批準建設用地比2005年增加2306.73公頃,增長0.85%,其中農用地轉用比2005年增加1166.09公頃,增長0.89%,耕地比2005年增加1143.62公頃,增長0.82%。
(1)未雨綢繆,提前介入,做好建設項目特別是省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服務工作。對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堅持隨到隨辦,並通過現場辦公、培訓指導、咨詢協調等多種形式,協調解決項目立項、用地審批、土地征用和供地及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指導和組織有關建設用地單位依法依規用地,如文福、福廈鐵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LNG電廠和省重點工業項目用地。幫助溫福、福廈、龍廈、向莆、廈深鐵路、浦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等項目制定征地補償標準和LNG項目臨時用地補償標準,落實溫福、福廈、龍廈鐵路和泉三、永武高速公路的先行用地審批問題,使這些重點項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依法按期開工建設。
圖2:2002-2006年全省建設用地審批情況
(二)嚴格落實用地審查服務承諾,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繼續嚴格執行用地報批網上審查、壹次性告知和質量考核制度,明確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使網上審查壹次性通過率由原來的20%提高到60%以上,二次審查通過率提高到90%以上。此外,還不斷完善網上審查制度,進壹步明確各審查部門職責,簡化程序,減少環節,縮短審批時限,做到特事特辦,快速辦理。
(3)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定。對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未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用地,如高檔別墅類房地產等,壹律不予辦理審批。對鋼鐵、水泥、電解鋁、鐵合金、電石、寬幅道路、大型廣場等項目用地,壹律嚴格按國家政策審核。對城市拆遷改造用地,要求提供建設部門下達的年度拆遷計劃,防止盲目無序拆遷損害群眾利益,同時,為防止以建設經營性房地產用地為名拆遷安置房。
(四)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強征地補償管理工作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通知》精神、堅持征地補償費用直接支付,確保征地補償費用及時直接發放到被征地農民手中,並加強對征地補償費用的跟蹤監督管理,切實防止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用現象的發生。按照 "依法適度提高標準、有利於保護耕地 "的原則,全面落實耕地年產值最低標準,使全省征地補償安置標準得到適當提高。制定統壹的耕地年產值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報國土資源部,經國土資源部綜合平衡後,報省政府批準實施。認真研究解決征地難問題的對策,重點研究征地中的深層次問題,按照保障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的原則,盡快出臺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法規,把維護被征地農民利益的措施落到實處。
(三)土地整理復墾開發
建立地方政府壹把手負總責的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健全基本農田分級監管制度。認真開展基本農田保護和土地整理示範區建設,平和縣、仙遊縣、建甌市被國土資源部批準列為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認真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投入資金6.8億元,實施土地整理總規模34萬畝,組織群眾自行開發新增耕地和園地7.44萬畝。開展農村舊宅基地整理復墾試點工作,安排資金2651萬元,組織實施了37個村的舊宅基地整理復墾項目。南平市土地整理和明溪縣舊宅基地復墾整理工作做得比較好,在全省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加強沿海灘塗圍墾項目管理,福清東壁島、泉州外馬岱、莆田城峰等重大圍墾項目進展順利。通過實施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全省已連續7年實現年度耕地占補平衡。
圖3 2001~2006年全省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情況
二、礦產資源情況
(壹)礦產資源現狀
截至2006年底,通過礦山資源儲量核查,全省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含亞礦種)109種。在109種礦產中,除新增的36種礦產外,還有40種礦產資源儲量有所增加,占55%,其中銀、錫、花崗巖作精加工等14種礦產增加50%以上,占19%,鉛鋅礦增加34%左右;7種礦產查明資源儲量有所減少,占10%;查明資源儲量沒有變化的礦產有26種,占35%。
通過礦山資源儲量核查,對礦山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條件的變化有了新的認識,對礦山安全生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礦山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提出了許多新的看法和意見,促進了礦山經濟效益的提高;對礦山開采地質工作、臺賬編制、綜合研究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議。促進了礦山科學開采,同時對壹些大礦小開、采富棄貧的做法提出了整改要求。從根本上摸清了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的家底,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依據,也為今後礦產資源可供性評價和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地質勘查投入和勘查成果
2006年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發展,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建設的保障能力,具體組織做好地質勘查管理和服務工作,實現了礦產勘查工作投入和工作量的大幅增長。全省****,完成礦產勘查投資22413.48萬元,比2005年增長57.29%。其中,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投入15405.39萬元,占總投入的68.73%,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投入3024.69萬元和3983.4萬元,占總投入的13.50%和17.77%。完成機械巖心鉆探工作量193086米,比2005年增長53.87%;完成坑探工作量18203米,比2005年增長27.46%。
新發現礦產地3處,均為大中型礦山。新查明礦產資源基礎儲量為:煤13258千噸;鐵礦石32萬噸;銅658金屬噸;鉛鋅礦石1.83萬金屬噸;金礦石122金屬千克;銀礦石3521金屬噸;水泥用灰巖礦石404萬噸。
(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
礦產資源勘查取得新進展。省政府出臺《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設立省級地質勘查專項資金,加強重要和急需礦產勘查工作。編制實施《福建省煤炭資源勘查專項規劃》,在全省劃定7個省級煤炭資源勘查規劃區,提出加強煤炭勘查的政策措施。組織編制《福建省地質勘查規劃》,已通過國土資源部預審。加大地質勘查投入,提交各類地質報告87份。
1.頒發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
2006年(含變更、新立、延續等),全省****,受理采礦許可證、勘查許可證4602件。其中,頒發勘查許可證1033個,批準登記面積10996.97平方公裏,收取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203.55萬元;頒發采礦許可證3569個,批準登記面積1415.42萬平方公裏,收取采礦權使用費530.52萬元。圖 4:2006 年全省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頒發情況
圖 5:采礦許可證構成情況
圖 6:勘查許可證構成情況
2、全省勘查、采礦基本情況
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截至 2006 年底,全省共有采礦權人(礦山企業)4136 家****,其中內資4136家,其中內資企業4080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6家,外商投資企業30家。比2005年同期減少15家,下降0.3%;從業人員115066人,比2005年增加363人,增長0.3%;全年礦石總產量17311萬噸,比2005年增加1887萬噸,增長12.2%;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8614萬元,比2005年增加203100萬元,增長20.7%;全年實現利潤總額280850萬元,比2005年增加95119萬元,增長51.3%。
全省礦石年總產量17311萬噸。其中,內資企業16743萬噸;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87萬噸;外商投資企業381萬噸。
全省采礦業工業總產值1186140萬元。其中,能源礦產煤炭38781萬元,地熱641萬元;黑色金屬礦產103119萬元;有色金屬礦產89789萬元;貴金屬礦產261094萬元;稀有稀土33544萬元;冶金輔助原料礦產25293萬元;化工原料礦產4533萬元;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305071萬元;礦泉水54.35萬元。
2006年,工業產值上億元的礦種有:煤、金、鐵、鉛、鋅、普通螢石、水泥用灰巖、飾面用花崗巖、建築用花崗巖、建築用凝灰巖、磚瓦粘土、高嶺土、玻璃砂等13種礦產資源,是我省開發利用的主體。其中:煤炭產值387811萬元,占全省工礦業產值的32.7%;黃金254065萬元,占全省工礦業產值的21.4%;鐵99960萬元,占全省工礦業產值的8.4%;水泥凝灰巖665.9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總產值的5.6%;鋅63131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總產值的5.3%;飾面用花崗巖63426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總產值的5.3%;建築用花崗巖58430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總產值的4.9%;磚瓦用粘土26521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2.2%;建築用凝灰巖20390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1.7%;普通螢石16756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1.4%,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1.4%;高嶺土15272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1.3%;鉛13811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1.2%,玻璃用砂11409萬元,占全省采礦業工業產值的0.96%。
礦石年產量居前5位的礦種是:建築用花崗巖,產量5388萬噸,占全省的31.1%;水泥用灰巖產量2881萬噸,占全省的16.6%;金礦石產量1588萬噸,占全省的9.2%;煤炭產量1433萬噸,占全省的8.3%;凝灰巖產量1395萬噸,占全省的8.1%。8.1%.
2006年礦石產量和產值相對2005年增加的主要礦種有:金礦石產量1588萬噸,工業總產值254065萬元,分別增加875萬噸和增加值10793萬元;鋅礦產量1.3萬噸,工業總產值63131萬元,分別增產27萬噸和增加值35481萬元;鉬礦產量31萬噸,工業總產值9350萬元,分別增產29.5萬噸和增加值9000萬元;288.81萬噸,工業總產值66590萬元,分別增加493萬噸和增加值13548萬元;裝飾用花崗巖產量751萬噸,工業總產值63426萬元,分別增加1.17萬噸,增加值9484萬元;建築用花崗巖產量5388萬噸,工業總產值58430萬元,分別增加642萬噸,增加值9111萬元。
礦產資源開發增長的主要原因是:1.龍巖市投資增長約12億元,三明市投資增長約5億元,南平市投資增長約2.5億元,增幅最大的三個礦種是鉬、鋅、金,主要是受礦山企業生產能力的增加和市場銷售價格的大幅度提高,導致2006年全省工業總產值整體提升。如龍巖上杭紫金山金礦黃金產量比2005年增加2014公斤,並增加銅產品,生產陰極銅6762噸,產值3.7億元,金銅礦山***增加產值10.29億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壹)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2006年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兩個確保",統籌各行業建設用地,並主動向全區9個市提出。到9個設區市召開了 "服務發展、服務基層 "現場辦公會,分解下達了2006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向部裏追加了年度用地計劃指標,確保省及省以上重點項目和符合產業政策的工業項目合理用地,對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用地也作了適當安排。也作了適當安排。同時,做好重大建設項目用地服務,溫福、福廈、龍廈鐵路,蓬安、永武、泉三高速公路,LNG電廠,煉化壹體化等壹大批省以上重點項目得到有效保障,順利開工建設。
嚴格執行《福建省工業項目投資強度和用地規劃控制指標(試行)》,實行項目批次核準制,開通供地審批電子備案和網上監察系統,加強用地批後監管,促進項目落地,提高項目供地率、落地率和土地利用率。開展地塊清理和存量土地調查摸底工作,著力盤活存量土地。如上杭縣、浦城縣的低丘緩坡地開發利用,莆田市的閑置土地盤活利用,翔安區的標準廠房建設管理等,都值得推廣和借鑒。各地在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土地壹級市場
國土資源市場進壹步規範。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中有關問題的通知》及配套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加強土地調控工作,組織實施了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清理工作。修訂《福建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規範》,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網上交易試點,向國土資源部提出全省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意見。提請省政府出臺《關於進壹步規範房地產開發用地管理的通知》,嚴格控制大面積經營性房地產開發用地出讓。會同省建設廳、省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加強房地產開發項目供地管理提高土地市場宏觀調控能力的通知》,對房地產開發用地實行年度計劃管理,年內加大了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等保障性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地力度。
2006年,全省****出讓土地5518宗,面積11100.36公頃,其中新增6879.48公頃,成交價款5197907.04萬元,凈收益1757633.21萬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46.21%和38.66%。其中,協議出讓4605宗,面積9570.39公頃,其中新增6226.32公頃,成交價款1205077.55萬元,凈收益210606.99萬元;招標、拍賣、掛牌913宗,面積1529.97公頃,成交價款392829.49萬元,凈收益154702.62萬元。租賃1宗,面積0.67公頃,土地租金8萬元。2006年,全省各市土地出讓情況見圖7。
3、土地二級市場
積極推進土地二級市場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44312宗,面積18801.01公頃,出讓金75509.81萬元;出租39宗,面積4.19公頃,租金18萬元;抵押26674宗,面積18563.60公頃,發放抵押貸款843861萬元,發放貸款444872萬元,有效盤活了存量土地,促進了存量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2006年全省設區市土地出讓情況詳見圖8。
圖7 2006年全省設區市土地出讓情況
圖8 2006年全省設區市土地使用權出讓情況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和整頓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06年省政府完成了100%查處無證非法采礦的目標任務,全省***查處非法采礦案件1032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福建省非煤礦山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方案》,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第壹階段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全省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治亂減負任務基本完成,治散治本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各項工作全面鋪開。"青山掛白"(二期)專項治理基本完成。會同省財政廳、環保局出臺《福建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辦法(試行)》,為解決全省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提供制度保障。
2.探礦權、采礦權壹級市場
全省探礦權出讓23宗,合同金額9947.91萬元,其中,拍賣出讓12宗,合同金額9183.55萬元,掛牌出讓11宗,合同金額764.36萬元;采礦權出讓1029宗,合同金額27485.41萬元,其中,審批申請774宗,合同金額18116.17萬元。合同金額18116.17萬元,拍賣6宗,合同金額311.38萬元,掛牌249宗,合同金額9057.86萬元。
三、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6年,全省探礦權出讓71宗,出讓價款7315.74萬元,其中,出讓49宗,出讓價款4580.83萬元,出資10宗,出資價款1955.41萬元,其他12宗,出資價款779.5萬元。
四、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省***發現土地違法案件10194宗,涉及土地面積941.93公頃,其中耕地226.24公頃,動態巡查發現土地違法案件9565宗,涉及土地面積673.11公頃,其中耕地205.4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73.11公頃,動態巡查制止土地違法行為8023宗,涉及土地面積660.9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72.66公頃,挽回經濟損失4613.36元。2006 年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 4092 件,涉及土地面積 578.21 公頃,其中耕地面積 139.99 公頃,涉及個人案件 3101 件,占立案總數的 75.78%。2006 年共結案 4102 起(包括 2005 年未結案件 305 起),涉及土地面積 857.57 公頃,其中耕地面積 129.59 公頃,涉及個人案件 3116 起,占總數的 75.96%。2005***年,全國共發生了 24,303.5 公頃土地被毀,占總數的 75.96%。2005 年***共拆除房屋 24309.54 百平方米,沒收構築物 832.28 百平方米,收回土地 126.24 公頃,其中耕地 3.28 公頃,罰沒款 2576.55 萬元。移送刑事案件26起,追究刑事責任10人,行政處罰4人。
土地違法案件原因分析:①由於2006年國家加強土地調控,國土資源部多次開展執法檢查和案件查處專項行動,各地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導致立案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數量增加。國土資源部利用衛片開展土地執法檢查工作,晉江市2003年12月至2006年2月利用衛片地塊開展土地執法檢查工作,由於晉江市是全省用地大市,違法用地量也比較大,工作的開展使全省發現的土地違法案件和查處的違法案件數量都有明顯增加。(三)拆除違法建築數量大幅增加。壹方面,受城市規劃因素影響,城鄉結合部個人建房無法審批,導致土地違法建設大幅增加;另壹方面,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也加大了對違法建築的拆除力度。從本省的情況看,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國土資源局都加大了對違法用地建築的拆除力度,同時,這些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從資金、人員、設備以及與有關部門的協調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使拆除違法建築工作得以有力開展,2006年拆除違法建築為24309。54百平方米,與2005年的14229.395百平方米相比,增長了70.84%。
二、地質礦產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立案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966件,其中涉及個人非法采礦案件903件,占93.48%,采礦立案941件,涉及個人非法采礦案件879件,占93.41%,吊銷勘查許可證4宗、采礦許可證19宗,罰沒款586.96萬元,移送刑事案件30宗,追究刑事責任30人。刑事案件移送30人,追究刑事責任3人。
非法采礦案件原因分析:由於這幾年礦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礦產資源違法案件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國家也不斷加強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對無證非法采礦的查處也越來越嚴厲,對礦產資源的管理也越來越規範,從運動式管理逐步走上了常態化的日常執法監督管理,對違法案件的查處也越來越多。礦產資源管理也越來越規範。由於礦產資源管理整頓深入開展,全省無證非法、違規開采加工行為有所擡頭,為此已吊銷采礦許可證19個。
五是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
全省2005年度未結案1件,2006年****,受理119件,其中行政處罰7件,行政許可12件,行政收費1件,行政強制64件,不作為5件,其他42件;2006年審結111件,其中維持85件,撤銷1件,撤回申請25件,2006年未結案9件,全省尚未審結。2006 年共審結 111 起案件,其中維持 85 起,撤銷 1 起,撤回申請 25 起。2006年未審結9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才培養
加強國土資源隊伍建設,提高幹部職工業務素質水平。認真落實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加強與地方黨委組織部門的溝通協調,進壹步理順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會同省建設廳、省環保局等部門,認真開展了村級國土資源和規劃、建設、環保協管員的組建工作,全省***共聘請協管員15005名,同時對協管員進行了專門的業務培訓,充分發揮了協管員的作用。加強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福建省國土資源廳黨組關於建立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權力運行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意見》,以土地出讓、礦業權出讓、土地和礦業權評估、工程發包為重點,積極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繼續開展 "完善制度、提高素質 "活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福建省國土資源廳黨組關於完善制度提高素質活動的實施意見》,制定實施全系統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先後舉辦中短期業務培訓班20期,培訓2830人次。全面加強全系統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系統建設、基層建設、基礎建設、廉政建設,切實提高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在全系統努力打造服務型機關、效能型集體、高素質隊伍。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行政機關年末在職人員2516人(不含事業單位),其中行政編制1751人,研究生40人,本科及大專1573人,高中及中專797人,初中及以下106人(圖9)。經費總收入 78649.55 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 560 萬元,地方財政撥款 63899.46 萬元,其他收入 14194.9 萬元。直屬事業單位474個,職工4275人;鄉鎮級國土所1014個,3549人****,其中專職3468人,兼職81人。
圖9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機構人員情況
2006年,全省各類院校畢業或結業培訓人數達888人,其中黨校145人,行政學院135人,參加其他培訓608人(國外培訓10人)。學歷教育人數為 349 人,其中碩士研究生 7 人,本科生 141 人,大專生 201 人。本年度有 6 人獲得學位,其中碩士 3 人,學士 3 人(圖 10)。通過在各類院校的學習培訓,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業務水平和政治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圖10:2006年全省幹部培訓及學歷情況
七、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要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壹部署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開展新壹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實施方案進行。根據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綱要、福建省 "十壹五 "規劃綱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產業布局規劃、省直有關部門 "十壹五 "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做好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布局,為福建海西建設發展留出合理的用地空間。
(二)嚴格執行用地指令性計劃管理,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統籌安排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加強對農用地轉用規模、速度、結構的控制和引導,強化項目實施的節約集約,杜絕虛假報批、虛假供地、違法違規圈占土地,使有限的計劃指標最大限度地滿足合理的用地需求。按照《關於調整福州市、廈門市城市建設用地報國務院審批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改革福州市、廈門市城市規劃區建設用地審批制度,研究報批辦法,確保福州市、廈門市建設用地審批不受影響。
(3)創新資源利用方式。加強土地調查與監測、土地評價與規劃、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和土地整理三大技術研究,不斷改進資源利用方式。加強重點成礦區帶的地質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通過加強先進高效的綜合勘查技術研究,提高找礦命中率;通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礦山固體廢棄物利用技術、礦產開發環境監測與綜合整治技術創新,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四)主動優質提供國土資源服務。(1)實行重大建設項目工地包跟蹤制度。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要與重大建設項目掛鉤,在項目選址、可研階段提前介入,及時了解項目前期工作進展情況,保證各項手續及時預審、報批和供地,確保重大建設項目順利開工建設。②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落實包保服務制度。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對所轄區域實行包指導、包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三)進壹步完善建設用地和采礦權網上審批。針對審批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改進和完善網上審批系統,進壹步提高運行效率,實現 "陽光操作"。進壹步加強市、縣國土資源局政務大廳建設。開展國土資源政務大廳示範建設,完善制度,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做到 "整潔、規範、便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