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
藥物簡介
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幹燥花蕾或初開的花。忍冬的幹花蕾或初開的花朵。在初夏花朵開放前采收,曬幹;或用硫磺熏後曬幹。
特征 忍者科 桿狀,上粗下細,稍彎曲,長 2-3 厘米,上部直徑約 3 毫米,下部直徑約 1.5 毫米。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時間長了顏色變深,密被短柔毛。偶有葉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 5 裂,裂片有毛,長約 2 毫米。花冠管狀,先端二唇形;雄蕊 5,著生於管壁,黃色;雌蕊 1,子房無毛。氣香,味淡、微苦。
紅色腺體 忍冬長2.5-4.5厘米,直徑0.8-2毫米,黃白色至黃褐色,無毛或疏毛。萼筒無毛,先端 5 裂,裂片長三角形,有毛。開放時,花冠下唇反轉。花柱無毛。
山銀蓮花長1.6-3.5厘米,直徑0.5-2毫米,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忍冬的毛花柱長 2.5-4cm,直徑 1-2.5mm,表面淡黃略帶紫色,無毛。萼裂片短三角形。開放的花冠上唇通常不整齊,花柱下部長有較密的長柔毛。
性味甘、寒。歸肺、心、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貯藏於陰涼幹燥處,防潮、防蛀。
藥用價值
金銀花又名銀花、重瓣花、忍冬、鷺鷥花、二寶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和初花。金銀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壹般用量6~15克,水煎服,亦可入丸。脾胃虛寒、氣虛者忌用。我國古人發現,金銀花能解毒除菌。宋代張邦基的《墨莊漫錄》就記載了這樣壹個故事:崇寧年間,平江府天平山白雲寺的幾個和尚,從山上采回壹筐野蘑菇來煮。不料野蘑菇有毒,僧人吃後開始上吐下瀉。其中三個僧人及時服用了新鮮的金銀花,安然無恙,而其他沒有及時服用金銀花的僧人都白白犧牲了。可見,金銀花的解毒功效非同壹般。
金銀花藥理
金銀花含有環己基己醇、黃酮類、肌醇、皂甙和鞣質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病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鉤端螺旋體、流感病毒以及致病黴菌等病原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此外,金銀花還具有明顯的消炎解熱作用,金銀花水和酒浸泡對實驗性腫瘤細胞有明顯的殺滅作用。
金銀花的花和葉經蒸餾所得的蒸餾液叫金銀花露。夏天將其制成飲料,不僅味道甘甜可口,而且有很好的解暑作用。過去,藥店的櫃臺上經常擺放著盛有金銀花露的瓷壇,在飲料品種極其稀少的過去,櫃臺上的青花瓷壇不知讓多少孩子的眼睛發癢。
金銀花的妙用
金銀花的應用非常廣泛。最近,許多防治非典的中藥方劑中都用到了金銀花。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經常以金銀花泡水代茶飲來治療咽喉腫痛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方法是:取金銀花20克,煎水代茶或代茶飲,每日1劑。此外,許多炎癥性疾病也可用金銀花治療。
★取金銀花15克,甘草3克,煎水漱口,可治咽喉炎。
★取金銀花60克、山楂20克,煎水代茶飲,可治感冒發熱、頭痛咽痛。
★取金銀花、蒲公英各2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服,可治腮腺炎。
★取金銀花、連翹、大青葉、生地黃、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天,可預防腦膜炎。
★取金銀花、菊花、山楂各10克,蜂蜜100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濾出汁液飲用,可治暑熱頭痛、心煩口渴。
★取金銀花鮮嫩莖葉和花,用冷開水洗凈,嚼碎咽下,可治麝香草中毒。
★取金銀花15克,焙幹研末,水煎服,可治痢疾。
★取金銀花300克,黃連、黃芩各90克,加水煎湯,取藥液1000毫升,每次服30毫升,每日4次,可治急性菌痢。
★取金銀花24克、蒲公英15克、連翹9克、陳皮9克、青皮6克、生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可治初期急性乳腺炎。
★取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子6克,每日1劑,水煎服,可治癰腫瘡毒。
★取金銀花60-90克,蒲公英30-60克,甘草9-15克,每日1劑,水煎服,可用於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輔助治療。
★取金銀花15克,車前草、蒲公英草、益母草各30克,每日1劑,水煎服,可用於治療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