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池的保苗應該是近幾年興起的,大家主要去請教當地保苗成功的農戶,借鑒經驗。
夏季病害防治技術:
海參育苗包括漂浮期和附板期,從附板後20天開始,到幼苗剝離即為保苗期。保苗期恰逢高溫期,水溫壹般在 22~30℃ 左右,時間長達 2~3 個月。在此期間常出現病害征兆,導致參苗生長緩慢,甚至成活率明顯下降,病害現象、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如下:
1、常見病害癥狀:
(1)生長極為緩慢,甚至量下降。
(2)不愛吃食,附著力差,甚至出現化皮病。
(3)伸展性差,體色發紅、發暗,條拉長,刺發黑、短;
(4)吐腸、僵硬,體色發白或通紅,出現化皮病。
2、發病原因:
(1)水質汙染:
①海參殘餌、糞便等自身產生的有害物質,導致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超標。換水量小或未及時進行生態水質處理或網目超過25天未及時進行消毒處理的水池,在換水前可明顯檢測出亞硝酸鹽超標,該指標持續7天左右,即會出現海參苗不攝食、發病等不良現象。
② 高溫、暴雨、鹽度變化大、鹽度過低,引發應激反應。
③夏季海區汙染嚴重,外海海水檢測常出現有害物質超標現象,特別是6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金屬離子、氨氮、亞硝酸鹽、有害細菌含量超標嚴重,可檢測到亞硝酸鹽含量超過0.1~0.2MG/L (氨氮超過0.2MG/L經常發生。導致海參中毒或慢性中毒。
(2)用藥不當,餌料不良:
①抗生素中毒:常投放抗生素或亂用抗生素長期高濃度浴參苗種,導致苗種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差;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從而誘發本病。
②高溫、投餵飼料和新鮮海泥,水中細菌總數高,引發海參腸道病等細菌性疾病。
③管理操作不當,機械損傷:倒池、刷網、剝苗、過篩等造成損傷和應激反應。
3、預防方法:
①入池處理:
①放苗前,進行全面消毒,可用二氧化氯片劑等殺菌消毒劑;3~5天後,投放池塘底網(0.5PPM,約330克/畝水)並配合投放世紀生態菌養殖EM菌液330ML/畝水進行生態底質、水質改良。改善。經檢測水質各項指標良好後,再投放苗種。
② 為了提高苗種成活率,必須保證水質指標穩定,整個過程從6月到9月中旬,根據水質情況每隔15~20天投放池塘底網(250克/畝),同時用世紀生態菌水產專用菌液250ML/畝對水。降解有害物質,抑制有害菌,保持水體良性平衡,防治病害。
③如無特殊情況,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或消毒藥物,如遇特殊情況必須使用時,註意消毒周期要短,特別是在海參圈內;且消毒處理3天後,應立即在池塘底部投放網箱和世紀生態菌水產專用液,以恢復生態平衡。整個夏季定期使用世紀生態菌水產液和生物底質改良劑池塘底網進行水質、底質處理,可檢測到池塘水質明顯優於外海水質,可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
(2)參苗池塘水質、底質管理:
①如果外海水質好,平時應加大換水量或對流換水量即可。
②整個夏季,每隔3~5天潑灑壹次世紀生態菌水產專用液(每立方米水體約3~5ML),抑制有害菌,分解有害物質,從而防治病害,可同時拌入飼料投放。
③每周倒塘壹次左右,視苗種大小酌情考慮;或經常配合放置池塘底網(投餵後放置)
④長時間不倒塘、糞便多的,可經常或每周壹次向池塘底網每立方米水體投放3~5克左右。防止有害物質在池底積累,防止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超標。
⑤網箱要及時消毒更新(建議15~20天左右更新壹次),可將世紀生態菌原液稀釋50~100倍浸泡清洗消毒(用過的稀釋液可潑灑到池塘中)。
(3)投餵飼料,預防疾病,促進營養吸收,促進生長,增強抗應激能力:
①註意飼料營養均衡,投餵量不宜過大,蛋白質不宜過高。
② 每500公斤飼料拌入世紀生態菌液1~2公斤(根據飼料幹濕程度適當加水稀釋拌勻,即可投餵)可同步起到飼料消毒、保鮮、促進營養吸收、降低餌料系數、防治腸道疾病、促進生長、提高抗應激能力的綜合作用。
③有些苗圃習慣發酵飼料,可以使用世紀生態菌EM菌液厭氧發酵飼料,每500公斤飼料使用1公斤菌液即可達到理想效果。(世紀生態菌EM液不同於壹般市場上流通的 "EM發酵液",拌料飼餵效果非常好,不必發酵飼料)
(4)處理及註意事項:關鍵詞 "重在預防"!
對進水水源和池水的鹽度、溫度、PH值、氨氮、亞硝酸鹽、溶解氧等指標要經常檢測。
①海參出現病害征兆,如:伸展性差、附著力差、攝食差;可檢測到亞硝酸鹽、氨氮、PH值超標,應及時增氧,並立即投放池塘底網和世紀生態菌水產液,解除中毒現象,改善水質、底質和抑制有害菌,防止病害蔓延,起到早期治療作用。提高原液拌料濃度,幫助海參恢復胃動力和消化系統功能,增強抗病能力,降解體內毒素,緩解病情。
②出現病害征兆,不宜盲目使用殺菌劑或抗生素治療,要註意,檢測水質,以免治標不治本,使用前註意水質情況,使用後務必及時使用世紀生態菌水產專用制劑進行生態改良,恢復生態環境。
③如發現網眼、附著板發粘、有異味等現象,壹定要及時清理、消毒殺菌,做好水質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