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癥不妥
不管幹擾素還是拉米夫定,都有嚴格的適應癥,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應用。這兩種藥***同的適應癥是慢性乙肝病人,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臟炎癥反應明顯者。這時病人正處於“免疫清除期”,即體內的免疫功能啟動,對乙肝病毒發起圍剿和清除,此時應用抗病毒藥助壹臂之力,效果顯著。在“免疫耐受期”,轉氨酶正常或少許超過正常值,肝臟炎癥輕或無,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免疫功能對乙肝病毒“熟視無睹”,這時應用任何抗病毒藥也是枉然,對此,幹擾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極為有限。
如果適應癥選擇準確,療效會明顯提高,選擇不當,濫“幹擾”、“濫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滿意療效,還會挫傷病人的治療信心,或對抗病毒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並制造“抗病毒無效論”,影響乙肝病人正常用藥。
抗乙肝病毒藥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並非用上幹擾素或拉米夫定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藥後壹定會康復。其實,抗乙肝病毒藥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藥都對乙肝病毒復制的原始模板(cccDNA)無效,壹旦停藥,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為模板繼續復制,結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來,造成肝病復發。醫學家們指出,如堅持長期用藥,最大限度地壓制體內病毒的復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參與,方可最終將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復。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藥,必需消除速戰速決、壹蹴而就的觀念,要有長期用藥的準備。“速效論”是假話,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藥的另壹個局限性為病人對其“應答率”不是100%(應答指病人用藥後HBeAg轉陰,抗-HBe轉陽,HBVDNA轉陰,轉氨酶正常),幹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應答率”在40%左右,而遠期應答率僅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肝時,用藥1年,HBeAg轉陰率不到20%,發生抗-HBe轉陽者僅15%左右,盡管HBVDNA轉陰率高達96%~100%,但HBeAg不轉陰或抗-HBe不轉陽,就易於復發。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抗病毒藥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確認識這些藥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棄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樂觀。
藥物的毒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藥也有毒副作用,這又往往因人而異。應用幹擾素除可引起流感樣癥候群之外,還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有脫發、抑郁等情況發生,有時因為毒副作用使治療受挫。拉米夫定有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
乙肝病毒變異
慢性乙肝是個復雜多變的疾病,在抗病毒藥物作用下和人體免疫壓力下,病毒常常發生變異,這可導致治療失敗。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也經常波動,出現反復,這不壹定歸咎於抗病毒藥物的應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調,在治療中可發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並脂肪肝,有時又因濫用藥、飲酒等,使病情復雜,治療更困難,這都不是抗病毒藥的過錯。分析和找到失敗原因再采取措施,仍然會取得療效。
在應用抗乙肝病毒藥過程中,要細致觀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藥不是“萬能靈藥”,其他藥物如抗肝纖維化、調節免疫功能方面的輔助用藥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療乙肝失敗,不能否定抗病毒藥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藥。乙肝治療學發展至今,最大的進步是確立了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戰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頭路,千百萬乙肝病人將無所適從。當然,對抗病毒藥的不足,科學家早已察覺,現在正深入研究和開發更有效的抗病毒藥,應當說前景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