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嚴重損害我國名優產品的信譽,侵犯企業的合法權益,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從已被查獲的案件看,在市場上被假冒的商品,都是壹些質地優良,適 銷對路,深受消費者和用戶厚愛,在國內外市場上都有較高聲譽的名牌商 品,這些商品在其創業創名牌的過程中,都付出了長時間艱辛的勞動,其 中,相當壹部分是我國產品的精粹,是國之瑰寶。但是,越是“ 名優”、 “高檔”、“緊俏”,越有假冒混雜其間,特別是易制作、利潤高、銷路好的 商品大量被假冒。據國家食品質量檢測中心從1991年到1995年對茅臺、五 糧液等名酒送樣檢測的結果看,1991年,樣品54個,真品率8.4% ;1992年,樣品223個,真品率30.4 %1993年,樣品291個,真品率45.7%,1994年,樣品351個,真品率62.3% 1995年,樣品981個,真品率44 %。1994年第四季度,國家技術監督局對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哈爾濱五地市場上的假茅臺、五糧液等名酒的抽樣,真品率為57.3。因此, 加強對假冒名優產品懲治的力度,加強對名優產品保護的力度已成為“ 打 假”工作的壹項緊迫任務。1995年雲南玉溪卷煙廠用於打擊假冒“紅塔山”名煙的費用高達1.2億元,該廠負責人感慨地說:“不怕競爭,就怕假冒”。全國婦孺皆知的西安“太陽牌” 鍋巴,1990年全廠實現利稅3000多 萬元,但是,市場上假冒商品如影隨形,始終擺脫不了,該廠多次更新防偽 標誌,但銷量仍急劇下降,假冒商品充斥市場,1991年利稅下降到1000萬元,1992年上半年面臨虧損,壹個好端端的企業險些被假冒商品擠垮。1993年,東風汽車因被假冒,該公司和國家財政收入損失達4000萬元。
二、坑農害農,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假劣農藥、化肥、種子、飼料、農機配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壹個突出問 題。如1994年河南汝城縣農林牧種源公司非法銷售假雜交稻種案,造成浙 江、安徽、湖南三省6 個縣8 萬畝水稻減產,其中4 萬畝水稻絕產,3 萬多 農民缺糧斷炊。假冒偽劣使壹些地區本來就很脆弱的農業生產雪上加霜,嚴 重破壞農業生產,影響農民生活的安定。
三、廣大消費者蒙受了人身的、經濟的、精神的多重傷害
1992年到1996 年,黑龍江、河南、湖北、四川、廣西、雲南等七起假 酒案致死68人,致殘百余人;山東、河南、四川、湖北等六名兒童、壹名 婦女因註射假冒針劑致死,在這起案件中,壹名受害者的父親聞訊奔回老家 時,兒子埋了,老婆瘋了,真是慘絕人寰。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壹個個體醫 生,也因滴註了假冒針劑死亡。劣質電器、燃氣器具致死人命,劣質化妝品 灼傷面部,劣質飲料食品引起中毒,更是屢有報道。有人說,除了假發沒有 假的,什麽都有假,此話雖不全面,但反映了人們恐懼的心態。 北京市社會心理研究所發表了1996年北京市民心態的調查報告,其中 這樣壹個數據很使人吃驚,在市民對社會問題嚴重程度(壹***有12項) 的 評估中,假冒偽劣商品從1993年的24%( 占第三位),1994年的32.2% (第二位),發展到了1996年的57.3%(第壹位)。也就是說,市民在1996 年的嚴重程度評估中,比1994年上升了25.1個百分點,比1993年上升了 33.3個百分點。
四、敗壞出口商品的信譽
假冒偽劣商品流出國門,主要是前幾年邊境口岸購物旅遊、邊民互市、 掛靠公司所經營的邊貿失控,政府有關部門對邊貿出口商品監督乏力。1998 年1月8日《參考消息》刊登日本《讀賣新聞》的壹條消息稱:日本將調查其產品在海外受害情況,並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商品生產市場。美 國1994、1995 年連續把中國向美國出口的侵權商品列為榜首。英國防偽企 業集團出版的刊物中,把中國列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假冒商品生產國。中國邊 貿商品質量低劣,壹度成為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新聞媒介議論的熱門話題。 雖然我國出口產品把關比較嚴,總體質量是好的,但是,“壹粒老鼠屎壞了 壹鍋湯”的現象並不鮮見,這種短期行為,雖可興旺壹陣,謀利壹時,但 終究要付出更長時間、更大的代價來消除這些不良影響。
假冒偽劣商品雖然只占社會商品總量的壹小部分,但是,發展和蔓延勢 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的建立造成極大的危害,也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已形成傳統的社 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美德的嚴重沖擊。進壹步說,它加劇了社會財富向 不公平分配方向發展,加劇了社會上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的發展,不以勤勞 致富,而是損人利己,害人致富;它也毒化社會環境,不僅嚴重腐蝕了壹部 分人的靈魂,腐蝕了壹批幹部,加劇了權力腐敗的速度,而且還嚴重腐蝕了 下壹代人;它破壞了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規則,制約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從這個高度來認識,它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個嚴肅的社會和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