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獲得諾貝爾獎、被稱為科學怪傑的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在上個世紀說過:“每壹種疾病、每壹種痛苦都可以追溯到礦物質的缺乏。”我們今天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始於在缺乏礦物質的土地上種植的食物和食用這些食物的動物。
土壤礦物由巖石風化形成,是土壤固相的主要物質,構成土壤的“骨架”,占土壤固相總質量的95% ~ 98%。按成因可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微生物只占土壤固體質量的不到5%。土壤礦物的組成、結構和性質對土壤的理化性質、生物和生化性質有著深刻的影響。
事實上,土壤礦物質的流失速度是驚人的。專家認為,正是由於長期種植使用化肥導致土壤礦物質流失嚴重,食物缺乏礦物質生命元素,造成人體元素失衡,導致了今天各種慢性病的高發。
生態農產品
近日,壹種良種、好肥、好田、好品、良心的五糧生態農產品新品牌模式在國內異軍突起,形成了標準化的生態農業產業鏈多品種集約化品牌。以消費者需求為標準,推出五糧生態農業標準建設單位認證(五糧生態農莊)和五糧生態農業標準產品認證(五糧生態農產品)制度,滿足了人們對生態健康食品的高品質生活需求。
根據認證機構編制的《五糧生態農業標準體系》、《五糧生態農業標準產品體系》和《五糧生態農業標準體系評價及產品認證規則》的標準,五糧生態農業標準體系中對五糧的定義是:良種、良田、良田、良品、良心。
新時期,我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壹套行之有效的、消費者認可的農業生產管理和產品質量標準認證體系。
生態農業
關於良種:
袁隆平在接受央視新聞1+1采訪時表示:良種是核心,良田是基礎,同時還要再加壹條,就是良心。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從源頭上解決‘卡脖子’問題,是種業翻身的關鍵。”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和自然環境差異大,物種豐富,是中國種業全鏈條自主創新的極為有利的條件。
根據環球網發布的《向良種良田高質量發展》(2021新經濟取向如何做)文章指出,良種是糧食安全的基礎;肥沃的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確保糧食安全,進壹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關於好肥料
測土配方施肥是建設健康農田的關鍵。以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是調節和解決作物肥料需求與土壤肥料供給之間的矛盾。同時,要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麽元素就補什麽元素,做到各種營養均衡供應,滿足作物需要;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用量,增加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省工、節本、增收的目的。
生態農業要求盡量減少氮、磷、鉀、鈣、鎂等壹些元素和養分的損失,盡可能實現能量自給,這就要求對農業廢棄物和人畜糞便進行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
“中國農業網”發文提醒農民,有好品種、用好肥料、翻好田、出好產品、講究良心,是新時期新農民應遵循的“五好生態農業”標準。有好的肥料,就要有好的法律,才能物盡其用。並舉例說明農作物的施肥禁忌。
生態農業的大量肥料來自系統本身,六畜興旺,莊稼才能豐。在少量的土地面積上,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物種類,生態農業的食物多樣性是其他農業方式無法比擬的。沒有健康的生態農業,生態農業無從談起。關鍵的農業害蟲和雜草實際上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物種。如果能用物理方法幹擾和控制,就不用化學方法,恢復生態平衡。如果對產量沒有明顯影響,就盡量減少人為幹預,既節約了人工成本,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關於肥沃的土地
土壤有多珍貴?形成1 cm厚的耕層需要1000年,土壤是壹種難以再生的資源;沒有健康的土壤,人類怎麽會有未來?保護土壤是歷史的選擇。
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四分之壹存在於土壤中。壹勺土所含的生物比地球上的人口還多。自然界中沒有任何地方能像土壤壹樣采集到如此多的物種。生物多樣性對我們星球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它幫助物種生存並適應自然的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我們正在幫助地球保持其彈性、適應性和健康。
生態有機農業、輪牧和保護性耕作農業可以保護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這些方法可以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率,同時防止土壤和水資源退化。
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項目實施方案”體現了環境與農業壹體化發展的指導思想、質量第壹、生態第壹的原則、良田出良品的主線,打造從無序到有序、從良田到良品、從花錢到賺錢的壽光蔬菜產業服務鏈,打造“壽光鮮菜”品牌,探索中高端。
肥沃的土地是農作物健康生長的有效環境。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的組成成分之壹,是土壤中形成的和外界添加的壹切動植物殘體在不同分解階段的各類產物和合成產物的總稱。肥沃土地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滿足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土壤肥力分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從土壤有機質、土壤微生物、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pH、土壤鹽分、土壤有害物質六個方面提高潛在肥力和有效肥力。
關於好產品
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因素有兩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自然環境因素:種植農作物的土壤肥沃,環境質量好(比如水質好,空氣質量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四季天氣明顯,細菌和害蟲難以越冬;地理環境和外界不利因素難以幹擾。社會發展因素:農業技術相對發達,品種改良選育;少用農藥,少用化肥等。
農產品質量通常包括三個方面:營養質量、商品質量和衛生質量。農產品品質的傳統含義是指農產品的營養品質,具體來說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必需氨基酸、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特征越來越明顯。農產品的商品質量已成為現階段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和發展效益農業的主要決定因素之壹。從整體上看,農產品的商品品質主要包括儲運品質、外觀品質(如產品和蔬菜的形狀、大小、色澤)、風味品質和加工品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的日益關註,對農產品的衛生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農藥殘留、病原體汙染和有毒重金屬積累),農產品的衛生質量無疑是農產品質量的重要內容之壹。
關於良心
農業生產是壹個很長的產業鏈。從品種優良、肥料優良、田地肥沃、產品優良的生態農業全產業鏈來看,壹個合格的、有良心的新型農民,可以遵循五糧生態農業的標準行為準則,將自己的食物與家人、親人分享,嚴格執行安全食品生產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
五糧生態農業標準體系的出臺與農業專家組的出臺不謀而合。五糧標準在本系統中的細分解釋如下:良種:種子和幼苗健康無毒,抗病蟲害,易於種植和管理,具有高產基因。好肥料:肥料(包括農藥)高效、低毒、安全、環保、無殘留、多功能。土地肥沃:有害物質含量低,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生態健康平衡。好產品:綠色有機,營養美味,健康優質,安全放心。良心:新農民職業道德行為準則從事農業活動遵循以上四條行為準則。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和可視化是打消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顧慮的可行途徑。五糧生態農業標準體系的認證是基於不同的農作物產品,每個單項都有詳細的標準和規定。五糧生態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單位評審和五糧生態農業標準產品認證,是構建現代生態農業產業鏈的新標準,包括環境、土壤、肥料、產品質量、種植管理、銷售渠道、循環可持續發展和新型農民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將農業生產中的各種生產資料、生長階段、各種技術、法規和現有標準相結合,形成新的生態農業標準體系。通過規範管理和標準化生產,建立產品追溯系統查詢平臺,保障食品安全,擴大消費者對五糧認證農產品的品牌認知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中國安全食品良好品牌。
生態文化是從人類統治自然的文化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的過渡。生態農業產業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生態文化的培育和發展貫穿於生態農業的發展過程。依托當地生態資源優勢,優化生態農業區域戰略布局、專業化規模生產建設、系列化生產加工、經濟管理壹體化,走出壹條符合“三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中國生態農業建設不僅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創新和戰略決策,也是中國倡導的農業生產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五糧生態農業標準建設單位(五糧生態農場)認證和五糧生態農業標準產品認證體系(五糧生態農產品)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開展五糧生態農產品認證是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戰略、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擴大出口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