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繼出售老牌乙肝藥賀普丁後,跨國藥企GSK(葛蘭素史克)近日在中國市場又停產了壹款知名乙肝藥阿德福韋酯片。據了解,該款藥物已被至少23家國內仿制藥企仿制生產。在全國第六批藥品集采中,該款藥物的兩款仿制藥中標,而GSK旗下的原研藥則未能中標。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仿制藥增加致原研藥利潤縮水或是該跨國藥企停產知名乙肝藥的真正原因。
葛蘭素史克停產知名乙肝藥
4月底,甘肅省公***資源交易網發布《關於對申請撤廢藥品取消中標掛網資格有關事宜的通知》,其中,GSK旗下的乙肝藥阿德福韋酯片以“企業停產”為理由撤廢。值得關註的是,GSK是文件中唯壹壹家以停產為由申請撤廢藥品的企業,這也意味著,GSK旗下該款藥物將撤出中國市場。GSK方面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加快停止銷售阿德福韋酯片符合GSK優化和簡化產品組合、加大對創新研發管線和新產品研發投入的全球策略。
阿德福韋酯片是乙肝主要治療藥物,也是GSK旗下明星乙肝藥,於2005年在中國上市。值得關註的是,在中國市場,阿德福韋酯片已被多家藥企仿制。據國家藥監局數據,截至2021年,***有23家仿制藥企的阿德福韋酯產品獲批。
壹位進口藥品代理銷售商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仿制產品越多,原研藥的利潤空間就越小。仿制藥僅復制原研藥的主要分子結構,研發成本低,價格不高。此前仿制藥的銷售費用過高,在國內藥企的營收費用中占據較大部分。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後,銷售費用降低,仿制藥的價格優勢就更明顯了,這給價格較高的原研藥造成了不利的銷售局面。
在第二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中,阿德福韋酯片仿制藥企廣生堂和齊魯制藥分別以27元和28.5元的價格成功中標,而GSK未能中標。目前,正大天晴、雙鷺藥業、吳中醫藥、聯邦制藥、蘇州二葉制藥、湖南湘雅制藥等多家國內藥企均在仿制阿德福韋酯膠囊劑型產品。
GSK在中國乙肝藥物市場如何走
值得關註的是,阿德福韋酯片並不是GSK在中國市場放棄的第壹款乙肝藥物。此前,GSK將治療乙肝的主流藥物賀普丁及生產工廠以2.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國內藥企復星醫藥。賀普丁被出售時,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中國16家企業擁有拉米夫定仿制藥批文,其中壹家已經通過仿制藥壹致性評價。而在“4+7” 帶量采購中,正大天晴生產的仿制藥降價90%,給原研藥的價格帶來沖擊。
停產阿德福韋酯片後,目前GSK在中國乙肝藥物市場或已沒有主打產品。“拉米夫定片(賀普丁)和阿德福韋酯片曾經是GSK在中國乙肝市場拉動營收的主要產品。”壹位國內藥企銷售業務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坦言,在國內外乙肝藥物競爭加劇的情況下,GSK 或不得不研發新藥物,在這壹領域創造新的業績增長點。在進口乙肝藥方面,百時美施貴寶旗下的恩替卡韋、諾華旗下的替比夫定、吉利德研發的替諾福韋艾拉酚胺富馬酸均已上市;在國產乙肝藥方面,GSK這兩款藥物均有大量的仿制產品。對GSK來說,停產、出售或也釋放了業績長期虧損的風險。
不過,GSK並未放棄中國乙肝藥物市場。GSK方面表示,旗下壹款具有“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的潛力新藥正在全球進行二期臨床研究。“這項2a期數據表明,這款新藥在治療四周後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潛力,這也標誌著公司朝著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功能性治愈’的目標邁出了潛在的壹步。”
跨國藥企拆分瘦身成趨勢
“拋售利潤縮水嚴重的原研藥,布局創新藥,已經成為很多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盈利策略。”上述國內藥企銷售業務相關負責人坦言,“4+7”帶量采購後,擁有原研藥的跨國藥企面對大量通過壹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在價格上的沖擊,不得不重新布局中國市場的業務。
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輝瑞、默沙東、諾華、GSK、羅氏等多家跨國藥企均將非核心業務或拆分剝離,或出售,或對外授權,甚至直接關停。GSK對外宣布,通過剝離非優先品種產品,重點支持疫苗和特殊藥物業務的發展;羅氏也對外宣布,停止對羅氏芬等成熟產品的市場推廣工作,將資源聚焦到創新藥上;默沙東也剝離女性 健康 、生物類似藥及部分成熟藥品。上述跨國藥企均在旗下產品專利到期後,做出了剝離相關業務、聚焦創新藥的決定。
“瘦身”後的GSK目前的業務重心或也放在了創新藥研發方面。GSK產品管線涉及呼吸、乙型肝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艾滋病,以及疫苗領域,近年來,GSK在中國陸續上市上述領域創新藥品,包括二價宮頸癌疫苗希瑞適、哮喘和慢阻肺藥物糠酸氟替卡松、系統性紅斑狼瘡藥品貝利木單抗等。
“跨國藥企‘瘦身’是受業績影響,不得不出售轉讓相關業務止損。像GSK拋售旗下兩款乙肝藥後,在乙肝藥物領域的業績上或能有壹定‘回血’。同時,企業也有更多的資本聚攏資源,不再依靠個別重磅產品支持營收,不斷完善產品線,壯大核心領域。” 上述國內藥企銷售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