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簽收時看到是假貨,建議直接拒收就可以了,壹旦簽收後退款還不如直接拒收省事。收到貨後如發現是假貨,先與賣家協商退款。
2.如果賣家不同意退款,就要盡可能多地收集有關假貨的證據,拍照或請有關部門鑒定或,只要能證明物品是假的就行。證據足夠令人信服淘寶就會允許退款,按照地址把商品寄回去,收到退款後就沒那麽容易忘記了,大家可以點擊申請售後來索要妳的退貨郵費。如果賣家有假壹罰三的特殊服務,您也可以要求賣家三倍賠償。同時,我們還可以在電商交易平臺上舉報賣家的假貨行為。
三、網購假貨,賣家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交易平臺作為第三方,明知店家的欺詐行為而不作為的,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在明知的情況下銷售假貨,已形成消費欺詐。在維權中,最便捷的渠道就是直接與店家和第三方平臺交涉。店家的銷售承諾都是有法律效力的,需要自己遵守。如果協商不成,他建議消費者拿著聊天記錄、發票等證據到法院起訴。而第三方平臺要嚴格管理店鋪。如果出現假貨,第三方平臺應首先要求店家賠償消費者損失;同時,為了防止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再次流入市場,電商平臺應完善相關機制,對於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在退貨後,應進行銷毀,還可以引入行政力量,由政府部門進行查處,銷毀假冒偽劣產品,查封、吊銷店鋪的營業執照 政府還可以引入行政力量,由政府部門進行查處,銷毀、查封、吊銷店鋪的營業執照。
壹、消費者購買假冒偽劣商品的賠償標準
消費者購買假冒偽劣商品的賠償標準是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您可以按照損失找商家索賠。找法網提醒您,最常見的情況是在商品或店門口的牌子上寫著 "假壹賠十"、"假壹賠三"、"假壹賠五 "等字樣。不過,假冒偽劣商品的最低賠償標準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執行。
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途徑有哪些
1、協商解決。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糾紛時,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明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捷、簡便的糾紛解決方式,無論對消費者還是經營者都是最理想的途徑。
2、投訴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維權糾紛,要求由消保委進行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糾紛雙方進行說服勸解、溝通和解,以促成雙方達成糾紛解決方案。
3、行政投訴。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時,可以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有力等特點。
5、訴訟。訴訟。消費者因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理。
三、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屬於什麽犯罪
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十萬元以下五十萬元以下罰金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壹條的規定要求經營者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經營者支付所受損失壹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壹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處銷售金額壹倍以下的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罰金或者沒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