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帶位於Sri =0.708等值線以東,該等值線大體同麗水-海豐斷裂、紫金-博羅斷裂和吳川-四會斷裂壹致。主要由侏羅-白堊紀鈣堿性的I型二長花崗巖和正長花崗巖組成。該區出露的鶴溪群變質巖系呈天窗式零星出露於浙東景寧、青田壹帶的中生代火山巖系中。在景寧三枝樹鶴溪群上部大理巖中獲得Pb等時線年齡1.6 Ga(陳多福等,1993),下部斜長角閃巖中的混合巖脈單鋯石U-Pb年齡1.86 Ga(甘曉春等,1996),英雲閃長質片麻巖包體和混合花崗巖的單鋯石U-Pb年齡分別為1.99 Ga和1.93 Ga,變質花崗閃長巖和花崗片麻巖的單鋯石U-Pb年齡1.87 Ga(童朝旭等,1993)。在閩東寧德洋口花崗巖中甚至發現年齡為2.5 Ga的捕獲鋯石(甘曉春等,1996)。據此或可推測,鶴溪群中至少有壹部分可能屬於中元古代的基底。如果這個結論可靠的話,花崗巖的Nd模式年齡TDM就明顯小於基底變質巖的年齡,可能恰好說明它們的源巖中有大量地幔物質帶入,與較低的Sri、δ 18 O和較高的εNd(T)值壹致。
圖5-4 華南花崗巖Sr i 分布圖
(據Hong等,1998)
圖5-5 華南花崗巖T DM 頻數值方圖
(據Hong等,1998)
圖5-6 華南花崗巖ε Nd(t)頻數值方圖
(據Hong等,1998)
圖5-7 華南花崗巖ε Nd(T)值分布圖
(據洪大衛等,1999)
表5-1 華南花崗巖的同位素組成特點
只有在Sri =0.706等值線以東的海岸線及沿海島嶼上,也就是在浙閩粵沿海的低TDM帶內,花崗巖才以白堊紀的A型堿性花崗巖為主(Rb-Sr年齡70~100 Ma),大體上沿長樂-南澳斷裂帶分布。目前在該帶及附近海域的巖石中獲得了壹批1.5~1.7 Ga的同位素年齡數據(表5-2),暗示在浙閩粵沿海、中國東海大陸架、臺灣至中南半島之間的廣大地區可能存在過壹個古老基底,大致相當任紀舜等(1990)所說的印支-南海準地臺。現今的印支地塊以及南海諸島的大陸地殼只不過是這壹前寒武紀基底裂解、沈沒後遺留下來的幾個殘塊。A型花崗巖的TDM大大小於基底變質巖的年齡,說明較之該帶的I型花崗巖,它們的源巖中有更多的地幔物質帶入。據黃萱等(1986)根據Nd同位素組成估算,參與福建沿海堿性花崗巖形成的地幔物質達71%~75%。
圖5-8 華南花崗巖T DM 值分布圖
(TDM按二階段模式計算)
(據洪大衛等,1999)
表5-2 浙閩粵沿海及附近海域的元古宙同位素年齡測定結果
圖5-9 華南花崗巖的分區
(據Hong等,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