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草烏的實際功能和禁忌還是有壹些差異的。
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川烏和草烏都是烏頭屬植物,也是市場上常見的中藥材。因此,很多人容易將這兩種名稱相近或同屬壹科壹屬的中藥材混淆。
但實際上,草烏的實際功能和禁忌還是有壹些差異的。
讓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1,川武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幹燥母根,為四川道地藥材。因其形似鳥頭,古人稱其為烏頭。
與草烏相比,川烏能溫裏散寒,還能治療心寒痛、寒疝等寒證。
另外,就中醫而言,川烏性硬、熱、毒,善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是治療風寒濕痹的佳品。
川烏除用於風寒濕痹外,還可用於陰寒引起的心寒痛,如冷疝、胃寒痛等。臨床上壹般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
由於本品毒性較大,臨床使用時壹定要註意,口服後壹定要經過炮制,而且要長期煎服。孕婦要避免。
此外,半夏、瓜蔞、白芨、白蘞與附子相反,應禁用。
2.草烏根
草烏是毛茛科植物草烏的幹燥根,其藥性比烏頭更強,毒性更大,但溫陽作用稍弱。常用於解痹止痛,也可用於麻醉止痛。
在臨床應用中,草烏還主要用於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祛痰消腫。
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
與川烏壹樣,凡陰虛火旺的虛損者、孕婦及上火者,應避免服用草烏,慎用原料口服。
不宜與貝母、半夏、白芨、白蘞、天花粉、瓜蔞、犀角同用。
服用川烏和草烏的註意事項
首先劑量有毒,因為兩者都有壹定毒性。病程短、病情較輕者,草烏用量約為10g。對於病程長、病情重、心、肝、腎功能正常、不復用無法發揮的患者,壹劑用量可達15 ~ 20g。
另外,煎煮草烏時,應先煎煮至少0.5 ~ 1小時,煎煮時間的長短以品嘗時舌頭的麻木感為準。
強調煎藥前要加水,液面至少高出藥面2 ~ 3橫指,用文火煎制,不斷攪拌,使藥物受熱均勻充分,達到全面解毒的目的。
飯後分2 ~ 3次服用,每日劑量1,大劑量壹般服用20劑以上,以防毒物蓄積。
如果服用過程中出現嘴唇和舌頭麻木發熱,則為早期輕度中毒現象,停藥即可緩解。
以上是對草烏的功效和藥理禁忌的介紹。服用這類藥材時,壹定要去除其藥理特性,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