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東莞屬於南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與嶺南合並,東莞隸屬南海縣番禺郡。
東漢時,東莞屬交州。
舜帝在番禺設增城縣,東莞當時隸屬增城。
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蠡縣,原名寶安,隸屬東莞郡(深圳南投)。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東莞,縣城設在雍(今莞城街)。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在東莞象山鎮設立象山郡(今中山市、珠海市、澳門)。
明朝萬歷元年(1573),東莞千戶守,五十六裏設新安郡(今深圳、香港),東莞面積相應縮小。
明制清沿。
清末,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
擴展數據:
東莞名字的由來壹直有爭議,包括以下幾點:
第壹種,相傳因盛產水草(萬草)而聞名,故名東莞。
“東關”第壹次成為當地名稱是在唐肅宗去德的那壹年(757)。
東莞人大是種草業,地處廣州東部,故名東莞。
這是學術界的壹個主流說法。
第二種,以香著稱,名曰東關。
但學術界壹般不采納這種說法。
第三,山東省原東關縣,由於北方戰亂,北方士紳大量南下,東關縣部分士紳遷居東莞。為紀念北方故土,當地仍稱“東關”。
廣東歷史悠久,是太古代南海盤古王國的所在地。
60-80萬年前中國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約654.38+0.29萬年前,嶺南出現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
廣東先民1.4萬年前馴化水稻,或成為世界水稻書寫的源頭。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壹六國後,派屠呦呦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占領嶺南。
隨即,秦始皇在其攻占的嶺南地區設置了“桂林、大象、南海”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