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劉少奇同誌紀念館有什麽交通工具

劉少奇同誌紀念館有什麽交通工具

劉少奇同誌紀念館交通指南:市內交通:長沙市長途客運西站每日均有長途客車發往寧鄉縣,再從寧鄉縣轉車到紀念館。

壹、故居⒈劉少奇故居基本情況說明:劉少奇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871年,於1959年開始對外開放,在“文革”中被迫關閉並遭到破壞,1980年少奇同誌平反後再次恢復對外開放。現在的故居為原狀陳列,除按原貌恢復了原有的茅房和瓦房外,還陳列了190余件展品,通過這些展品,再現了湖南農家的典型風貌和劉少奇在這裏學習和活動的部分場景。

⒉劉少奇故居概貌說明:劉少奇同誌故居是壹棟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普通江南農舍,***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間半,茅房5間。故居前臨碧水,背靠青山,左有參天古樹,右為村民農舍,環境十分優雅。

⒊劉少奇同誌青少年時代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說明:劉少奇同誌於1898年11月24日在故居出生,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從8歲開始劉少奇就進入附近柘木沖,羅家塘等地的私塾讀書,他以自己優異的成績博得了老師的喜愛和同學們的刮目相看。

作為壹名農家的孩子,他每天放學歸來總要做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或家務,比如放牛、割草、洗菜等。聰明好學的劉少奇每次放牛的時候,總要帶上壹枝竹笛、壹本書,壹邊放牛,壹邊看書,累了就吹壹會兒笛子。勞動歸來,劉少奇就悄悄的來到書房,聚精會神的讀起書來,壹看就是大半夜。為了讓他早點睡覺,家裏人只給他半盞燈油,於是他趁家人在書房旁的碓屋勞動時,就在書房和碓屋的間門口讀書,到大人們都睡了,他再點燈就讀。小小的年紀,他就讀過了《資治通鑒》《了凡綱簽》《西遊記》《水滸》《辛亥革命始末記》等有益的書刊,被人們親昵的稱為“劉九書櫃”。

⒋劉少奇同誌1961年回鄉在故居活動情況1961年4月1日,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同誌回到闊別四十余年的家鄉湖南作農村調查。

5月3日,少奇同誌回到了炭子沖,他來到舊居,叫工作人員在他青少年時代的臥室搭起壹張臨時鋪,把作陳列用的桌子臨時改為辦公桌,便不辭疲倦的工作起來。在這裏,他先後約請了老貧農成敬常和黃端生,青少年時的朋友李桂生,原炭子沖村黨支部書記王升平等,和他們促膝談心,了解到了農業減產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公***食堂餓死人”,“萬頭豬場沒有豬”等真實的情況。

5月7日,劉少奇同誌把炭子沖村的幹部,社員代表請來舊居開座談會。他懇切的說道:“我將近四十年沒有回家鄉了,很想回來看看,回來了,看到大家生活很苦。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好,對妳們不起。”他細心詢問,要求大家暢所欲言。在這次座談會上,他又提出了把舊居的房子分給當地的農民住,把樓板拆下來做農具。在家鄉的這次農村調查,為期四十四天,其中在故居住了六天六晚。這次調查使少奇同誌掌握了大量真實的情況,果斷的解散公***食堂,拯救了千百萬人民,也拯救了民族的命運。

二、紀念館⒈紀念館概況說明:劉少奇同誌紀念館於1988年11月24日,由-2-已故國家主席楊尚昆同誌剪彩開館。紀念館建築面積3200多平方米,其主體是具有民族風格的自由分散型群體式園林建築,正門樓上懸掛著鄧小平同誌題寫的“劉少奇同誌紀念館”門匾,廣場上紅旗烈烈,奇花鬥妍,廣場側的亭臺水榭,遊廊亭廊建在漣漣碧水之中,美麗自然的風光與園林式的建築相互點綴,別有壹番情趣。

⒉陳列基本情況說明:紀念館***有壹個序廳8個展室,其中第1-7室為劉少奇生平基本陳列,第八室為音像室。該陳列內容由省內和我館專家擬定,采用生平歷史和業績專題相結合的方法,經國家文物局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專家審定,認為突破了革命歷史人物陳列的傳統樞架與模式,克服了“千人壹面”的弊病。該陳列形式上由廣州美術學院集美集團公司負責設計和制作。

序廳正面墻上是“劉少奇和人民在壹起”的大型浮雕,他像征著“劉少奇壹生始終和人民群眾在壹起,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勛與***和國同在”。序廳兩側分別有背景性浮雕,像征著少奇同誌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展廳內***陳列有200余張照片,260余件實物和復制件,7個復原模型和景箱,10個電動圖表,5件雕塑藝術品,4處音像點,這些陳列品,通過色調處理,空間構架設計,通過先進的陳列手段,使內容與形式緊密配合,給人強大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不斷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和改造的力度,尤其是故居的周邊環境,盡量保持過去的田園風光。形成了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蒼翠的四季景觀。自建了苗木基地,種植各色花草,裝點館區的不同季節。劉少奇故裏就形成了集紀念、瞻仰、遊覽於壹體的具有園林特色的景觀。

  • 上一篇:《亂世沈浮錄》萌新入坑攻略
  • 下一篇: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S版第四單元口語交際辯論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