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頻繁輸液對血管的危害

頻繁輸液對血管的危害

輸液要註意什麽?現在很多人患病後為了盡快延緩病情,喜歡采用輸液的方法進行治療。輸液對血管有哪些影響?頻繁輸液有哪些危害呢?現在就跟著我壹起來了解壹下頻繁輸液對血管的危害吧。

頻繁輸液對血管的危害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輸液過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人眼能看到的微粒直徑在50微米以上,而恰恰是那些直徑在2-50微米之間、肉眼看不見、會移動、不能在體內代謝的有害微粒進入血管,導致各種輸液汙染疾病的發生。隨著輸液進入體內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壹位學者壹生輸液 40 升?有學者對壹具壹生輸液40升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和大量微血管堵塞。

據統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每壹瓶進入人體的液體中約有30萬個直徑在10-30毫米的玻璃碎片和橡膠顆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10毫米,所以這些看不見的顆粒會沈積在肺部導致肺功能下降,現代人肺功能的下降、肺活量的減少與此不無關系!

在壹項試驗中,1毫升20%甘露醇溶液中可發現粒徑為4~30微米的顆粒598個。1 毫升 50%葡萄糖加青黴素溶液中可檢測到粒徑為 2 ~ 16 微米的顆粒 542。人體內最小的毛細血管直徑只有 4~7 微米,如果經常打?椋?,液體中超過 4 微米的顆粒就會積聚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以往,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和靜脈壓增高,出現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和致癌。微粒堵塞還會造成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發炎、過敏等。隨著輸液進入體內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

輸液的危害

發熱反應

熱原性物質的輸入、輸液瓶清洗消毒不徹底或被汙染等,均可導致患者畏寒、寒戰、發熱,嚴重者高熱可達40~41℃。

肺水腫

由於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液體過多,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危及生命。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肺水腫。

靜脈炎

由於長期輸註濃度過高、刺激性強的液體,或在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塑料管時間過長,均可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性炎癥反應,也可因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感染。

空氣栓塞

造成空氣栓塞的原因是輸液過程中空氣沒有排盡,橡膠管連接不緊,有漏氣現象。只要有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繼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紫紺和缺氧,從而導致猝死。

輸液過敏反應

相對來說,口服藥物要經過腸道吸收,將體內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質過濾掉,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壹個過程後會降低藥物的血藥濃度,從而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幾率。但是,當藥物直接輸註到血液中時,發生過敏反應的幾率相對較大,且速度較快,有些過敏反應甚至會致命。輸液藥物顆粒過大,長期蓄積,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功能。相對於口服藥物,頻繁輸液還可能影響身體的某些器官。

任何液體藥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國家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標準。國家《藥典》中規定,藥液中所含的不溶性微粒直徑不能超過10毫米。但有調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很多輸液藥品所含不溶性微粒的直徑都超過了這壹規定,有的甚至達到了 50 毫米以上。而人體毛細血管最窄處不超過10毫米,壹旦輸液藥物顆粒過大,就會造成血管堵塞。

藥物進入血液後,體內所有的靜脈血都要回到壹個屏障器官--肺,肺可以起到過濾的作用,所以只要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就會被肺過濾掉,只能留在肺裏。這些微粒無法代謝出體外,就會造成肺部堵塞,肺部的血管被全部打通,這些微粒堆積在肺部就使得氧氣交換不足,人體呼吸困難。當顆粒物堵塞在血管中無法排出時,人體就會自動采取第二種措施,那就是將這些顆粒物包裹起來,形成更大的團塊。如果妳在輸液時不斷丟失不合格的藥物,那麽這些團塊就會在肺部大量堆積。

輸液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靜脈炎

靜脈炎的處理:

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藥物溢出血管刺激血管,有計劃地更換註射部位。

②擡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熱濕敷。

③超短波理療。

③超短波理療。

  • 上一篇:藥品檢驗和安全性的內容包括
  • 下一篇:五保戶需要繳納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