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域遼闊,但由於經濟發展起點低,文化教育水平落後,建設人才極度匱乏,各族人民生活相對貧困,自我發展能力較低。50 年來,新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既是新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結果,也與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內地其他省市對新疆的積極幫助密不可分。國家對新疆發展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 在中央政府制定和實施的十個五年計劃中,新疆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項目壹直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1950-2001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 550 萬元。1950-2001 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 5015.15 億元,其中中央投資占 53.1%,9 萬多個項目竣工投產。新疆 "十五"(2001-2005 年)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5034.95 億元,年均增長 100 多億元。建成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42個,其中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 "西氣東輸 "工程已建成投產,塔裏木綜合治理工程初見成效,奎屯至賽裏木高等級公路、烏魯木齊外環路等壹批重點項目按期完工。高速公路建設如期完成。在新疆農村地區,"縣縣通油路"、"鄉鄉通電"、"廣播電視村村通 "等基礎設施項目已經建成。大規模的投資項目為新疆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新疆地方財政收入較少,在國家財政支持下,新疆地方財政收入不斷增加。(三)石油天然氣開發惠及新疆 新疆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中央堅持在新疆實施大規模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政策,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在國內外油氣價格下跌、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央政府繼續逐年加大對新疆油氣勘探開發的投入。石油、天然氣、石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給新疆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4)制定優惠政策促進新疆發展 中央在經濟發展和各項政策上向新疆傾斜,在稅收、商業、原材料供應、民族用品生產、對外貿易等方面對新疆實行優惠政策。例如,給予新疆等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的八項優惠政策;優先安排新疆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行規範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國家政策性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的比重。自治區政府還對參與新疆社會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項目、優勢特色產業等領域的投資經營,按照國家規定出臺了多項具體的稅收優惠政策。(五)輸送和培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針對新疆相對偏遠落後、高素質人才缺乏的實際,國家通過分配、動員、鼓勵等方式,從內地選派了 80 多萬名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新疆工作。國家高度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少數民族各類專門人才的培養。大力支持新疆發展基礎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六)鼓勵內地省市開展對口支援 50 多年來,各省(區、市)為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支持。在新疆工業企業發展落後的情況下,中央將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的壹些企業和工廠搬遷到新疆,如上海益華鋼鐵廠、天津第四建築公司等;從內地抽調工程技術人員充實新疆骨幹企業;選派大批少數民族職工到內地先進企業進修、實習,使新疆在很短的時間內培養了壹批工程技術骨幹。在短時間內,新疆培養了壹支工程技術骨幹隊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新疆與內地兄弟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人才的相互流動不斷擴大。 二是旅遊產業。 新疆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前景十分廣闊。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旅遊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旅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旅遊產品日益豐富。旅遊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推動對外開放、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旅遊業正在成為自治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之壹。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加大了對西部旅遊業的傾斜力度,並出臺了《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新疆旅遊業的發展。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新疆旅遊業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與旅遊發達省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新疆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相比,優勢和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為進壹步加快新疆旅遊業發展,特作如下決策:壹、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壹)旅遊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前景最廣闊的新興產業之壹。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加快新疆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已決定把旅遊業作為全區經濟發展中具有優勢和潛力的產業,進壹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充分利用新疆的區位、資源和市場優勢,盡快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加快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利用旅遊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全面發展,努力實現從旅遊資源大區向旅遊強區的跨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二)指導思想。以《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快發展旅遊業的通知》精神為指導,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旅遊發展戰略。依托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和發展名牌旅遊產品,最大限度地促進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變,增強旅遊產業的帶動和輻射功能,把旅遊產業培育成為全區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以旅遊業的發展促進自治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三)基本原則。1、堅持依法治旅,實施政府主導、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2、堅持以國際旅遊為先導、邊境旅遊為依托、國內旅遊為基礎的發展方針;3、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形成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發展格局;4、堅持統壹規劃、整體設計、突出特色、重點開發、開發獨具特色的旅遊精品;5、堅持保護第壹、合理開發。5、堅持保護第壹,合理開發,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良性循環的旅遊可持續發展模式。二、加快旅遊業發展的目標 (4)總體目標。到 2005 年,把新疆建設成為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重要國際旅遊區,旅遊業總收入居全國中上遊水平,成為 21 世紀初全國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旅遊地區之壹。以 "絲綢之路 "為主線,樹立新疆旅遊的國際品牌形象,使高品位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人文景觀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旅遊精品、大幅提升新疆旅遊在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形象和占有率,旅遊設施、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國內壹流水平,重點景區之間形成快捷、安全、高效的旅遊交通網絡,增加旅遊經濟總量。旅遊交通網絡,旅遊經濟總量和實力顯著增強。到2010年,旅遊產業實力進壹步鞏固壯大,實現由旅遊經濟大市向旅遊經濟強市的歷史性跨越。(五)旅遊經濟增長目標。到2005年,實現旅遊業發展倍增計劃。國際國內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0.9%,達到136.82億元,相當於當年全區GDP的7.45%以上。其中:接待海外旅遊人數年均增長 7.9%,達到 38.64 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長 9.5%,達到 1.64 億美元;接待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長 9.5%,達到 1338 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長 11%,達到 123.21 億元。(六)旅遊產業發展目標。大力開發入境旅遊客源市場,到2005年,在保持獨聯體、日本、美國、韓國入境旅遊人數穩定增長的基礎上,進壹步開發東南亞、歐洲、中東市場。國內旅遊客源市場將繼續擴大,有 6 個地區接待遊客超過 100 萬人次,有 4 個地區接待遊客超過 300 萬人次。旅遊星級飯店超過400家,力爭3至4家國際旅行社進入全國國際旅行社百強,2至3家國內旅行社進入全國國內旅行社百強,2家旅遊企業成為上市公司。三、發揮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產品 (七)進壹步加快以五大旅遊區為重點的旅遊景區開發建設。喀納斯生態旅遊區要加快發展以喀納斯湖、白哈巴河、烏倫古湖為重點的生態旅遊;以天池、博斯騰湖為重點的風景旅遊區,要建成集觀光、休閑、度假為壹體的旅遊目的地;以吐魯番為重點的古文化遺址旅遊區,要圍繞絲綢之路,深入挖掘古文化遺址的深層內涵;喀什民俗風情旅遊區要突出濃郁的民俗、民風、民俗渲染;伊犁江南旅遊區要以伊寧市為中心,加快那拉提、唐布拉景區建設,成為觀光、休閑、度假的旅遊目的地。(八)加快旅遊名城建設步伐。2005 年前,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城市;喀什、伊寧、哈密、阿勒泰、阿克蘇、石河子、克拉瑪依、昌吉建成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10 年,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阿勒泰、伊寧、喀什建成社會文明、環境友好、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的國際旅遊城市。(九)開發建設旅遊線路。以 "絲綢之路 "為主線,以 "三線 "為骨幹,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旅遊線路大網絡。重點建設、引進的 "三線 "是吐魯番-庫爾勒-塔中-和田-喀什線,主要以體驗民俗、歷史、古建、長壽文化、探險、觀光、考察為主;烏魯木齊-天池-克拉瑪依-烏倫古湖-喀納斯湖線,主要以生態觀光、工業旅遊、休閑度假為主;烏魯木齊-奎屯-喬爾瑪-那拉提-巴音布魯克-金沙灘-烏魯木齊線。金沙灘-烏魯木齊線,主要以農業旅遊、休閑、觀光、考察為主。同時,繼續抓好旅遊購物、冰雪風光、商務旅遊、都市風光、探險考察、民俗風情旅遊等多功能精品線路的推廣。(十)開發品牌旅遊產品。要堅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場、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則,盡快開發建設壹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2005年前,把天池、喀納斯、葡萄溝、南山石羊溝、金沙灘等建成成熟的、與國際接軌的世界級旅遊精品;2010年前,全區重點旅遊城市和地市擁有1至2個世界級或國家級旅遊產品。四、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大力拓展旅遊客源市場 (十壹)大力拓展海內外旅遊市場。大力發展入境旅遊,充分利用新疆向西開放的地緣優勢,繼續鞏固和擴大與中亞、西亞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購物市場,重點開發美國、日本、韓國、西歐市場,努力拓展臺港澳市場,形成入境客源市場多元化格局。積極發展國內旅遊,加強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周邊省(區)旅遊市場的協作,註重挖掘區內客源市場潛力。(十二)辦好旅遊節慶活動。大力開發和發展會展旅遊、商務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都市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節慶活動等新興旅遊市場,積極申辦和舉辦各種全國性、國際性會議、展覽、文化、體育、商貿等大型活動,借勢造市,形成良好的旅遊效應。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力爭把烏魯木齊 "烏洽會"、吐魯番葡萄節、博州那達慕大會、喀什達瓦孜等辦成在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的旅遊節慶活動。(十三)註重旅遊整體形象的包裝和宣傳。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要把宣傳新疆旅遊整體形象作為對內對外宣傳的重要內容。新聞單位要與旅遊部門密切合作,開辟旅遊專欄和節目,積極向中央新聞單位和國內外傳播媒體傳達交流宣傳新疆的旅遊節目,重點推出新疆旅遊名牌。各級外宣、外事、旅遊、文化、新聞、影視等部門要積極邀請國內外記者、旅行家和知名人士等對新疆重點旅遊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盡快提高新疆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十四)完善旅遊宣傳促銷手段。運用影視、歌曲、廣告、網絡等多種宣傳促銷形式,提高宣傳促銷的影響力、覆蓋面和科技含量,增強旅遊宣傳促銷的實效性。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組織旅遊單位參加國內外旅遊交易會和各種旅遊促銷活動,加強與國內外旅遊業界的合作。簡化促銷員出國審批手續,實行壹年申請、壹年有效的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在主要客源國(地區)設立旅遊宣傳窗口或辦事處,與國家旅遊局駐外辦事處密切配合,努力推介新疆旅遊產品。五、加強旅遊管理,提高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改善旅遊環境(十五)加快旅遊法制建設。抓緊制定和完善旅遊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建立健全旅遊法制體系。完善旅遊行政執法體系和質量監督網絡,盡快組建新疆旅遊執法大隊,提高旅遊執法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全區統壹的旅遊投訴電話系統,及時受理投訴,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十六)進壹步調整充實旅遊發展規劃。按照自治區 "十五 "計劃的總體要求,繼續做好全區《旅遊發展規劃》的充實和完善工作。各地要按照統籌規劃的要求,突出特色,制定和完善本地區的旅遊發展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旅遊景區(點)的永續利用。(十七)認真做好旅遊開發項目建設。對在國內外有壹定影響的重大旅遊開發項目,要積極爭取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安排要統籌考慮旅遊開發項目,對那些符合新疆旅遊投資導向、特色鮮明、具有壹定規模的旅遊項目,要優先列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予以積極支持。自治區規劃等部門要切實加強旅遊規劃和項目管理。各地在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基建技改計劃時,應安排壹定比例的旅遊項目建設資金,加大對重點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旅遊基礎設施國債項目應按照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十八)建立健全旅遊市場綜合管理機制。各地、各重點旅遊景區政府要建議旅遊市場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統壹協調處理旅遊市場綜合整治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同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十九)加強旅遊安全管理。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實責任制,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特別是重、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重點旅遊景區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旅遊企業、旅遊景區(點)都要制定旅遊安全應急處理預案;以110、120為中心建立社會聯動體系,及時查處刑事、治安案件,處理人身財產安全事故和其他突發事件。(二十)加快形成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定點企業規範服務標準。加強旅遊企業服務質量規範化管理,牢固樹立服務質量第壹的理念。加強旅行社和導遊管理,規範導遊講解和團隊操作。加強星級飯店評定工作,將更多的旅遊飯店納入星級飯店標準化、規範化管理軌道。繼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提高新疆飯店管理的整體水平。切實加強旅遊購物等定點單位和旅遊車輛的管理。(二十壹)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級旅遊區(點)。在繼續鞏固和發展烏魯木齊市、吐魯番市、庫爾勒市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創建成果的基礎上,進壹步擴大城市創建範圍,爭取喀什市、阿勒泰市、伊寧市早日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全區重點旅遊市縣開展 "旅遊強市(縣)"建設,進壹步提升城市旅遊經濟實力和在全國的知名度。積極組織實施國家頒布的《旅遊景區(點)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規範景區設施標準和服務質量,爭創國家頒布的 "A "級旅遊景區(點),進壹步提高旅遊景區(點)的綜合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二十二)加快培養高素質旅遊人才隊伍。建立旅遊人才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區內高校旅遊專業優勢,加快培養高、中級旅遊管理人才和實用人才,優化旅遊產業隊伍學歷、職稱結構。采取多種形式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加強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設。抓好以旅遊企業為重點的星級飯店和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完善員工持證上崗制度,到2005年,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比例達到80%以上。(二十三)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實施旅遊暢通工程,各執法檢查部門和單位不得在途中隨意攔截檢查旅遊車輛,旅遊城市要為旅遊車輛進城提供方便。加強旅遊城市、旅遊景區(點)和旅遊線路沿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同塑造和維護新疆旅遊的良好形象。(二十四)認真做好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工作。嚴格制定科學的開發和保護方案,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壹的原則,堅決杜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盲目開發、低水平開發和破壞性開發,努力實現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二十五)大力發展邊境旅遊。充分發揮旅遊中心城市和邊境口岸的地緣優勢。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努力改善邊境旅遊環境,規範市場秩序,逐步建立起符合邊境旅遊的市場體系和服務功能。六、圍繞旅遊業發展加快交通建設,完善旅遊配套功能(26)加快旅遊航空交通建設。將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建成西部地區國際旅遊的主要進出口,形成與主要旅遊客源國、重點旅遊城市和省內外旅遊景區相連的旅遊航空網絡。圍繞主要客源國市場開發,積極開辟烏魯木齊至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和歐洲等國際航線。加快重點旅遊景區周邊支線航線建設。(二十七)建成高等級旅遊公路網。圍繞重點旅遊景區和旅遊精品線路建設,盡快形成烏魯木齊至主要旅遊城市、旅遊景區,以及旅遊城市、旅遊景區之間的高等級旅遊公路網絡。交通部門應在重點旅遊景區、旅遊線路增開旅遊客運專線。加快烏魯木齊-托克遜-庫爾勒、奎屯-伊寧高等級公路建設,改造提升伊寧-新源、奎屯-若爾蓋-巴音布魯克-金沙灘、阿克蘇-庫車-庫爾勒、喀什-紅其拉甫、阿圖什-喀什-奧依塔克等幹線公路和旅遊公路。(二十八)發展鐵路旅遊交通網絡。圍繞西部旅遊線路的規劃和開發,提高蘭新鐵路線路的利用率,盡快形成新疆與內地各省(區、市)及旅遊城市、烏魯木齊與區內旅遊城市之間的鐵路旅遊交通網絡。提高旅遊列車等級和運行速度,增開 "過夜 "豪華舒適型旅遊列車。(二十九)完善旅遊配套功能。各地區、各部門要通力協作,盡快完善旅遊城市、旅遊景區、旅遊交通沿線的通信、郵政、電力、銀行、醫療、供水、餐飲、環保等服務設施和功能。徹底治理旅遊景區(點)臟、亂、差現象,加快公共****、廁所項目建設,堅持 "誰經營、誰負責 "的原則,景區(點)、旅遊線路沿線的加油站、停車場等未按規定設立水沖式廁所和環保廁所的,旅遊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取消其經營資格。七、落實政策傾斜,扶持旅遊業發展(三十)進壹步加大對旅遊業的扶持力度。自治區規劃、財政、旅遊等部門要積極想辦法爭取國債和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計劃、財政部門要確保自治區每年260萬元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萬元旅遊發展基金和200萬元旅遊宣傳促銷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並以此為基礎每年遞增15%。各地也要不斷加大對旅遊產業的財政扶持力度。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等方式融資。(三十壹)發揮口岸優勢,振興邊境旅遊。進壹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和旅遊購物報關報檢程序。要利用新疆與哈薩克斯坦口岸邊民互市免簽的便利條件,不斷擴大旅遊購物貿易,並在稅收征管上予以優惠。外匯管理部門要組織有關商業銀行在指定的旅遊購物市場、邊境口岸設立外匯兌換點,方便遊客,防止外匯流失或流入黑市進行非法交易。自治區外辦、公安等部門要繼續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我區人員赴哈薩克斯坦邊境地區進行 "壹日遊 "或 "多日遊",以及在新疆主要城市和重點邊境口岸對外國遊客實行72小時免簽並落實簽證相關政策。對境外旅遊促銷人員的審批,實行壹次性申請,有效期壹年。同時,抓緊做好13個新開放縣(市)的審批工作。(三十二)充分發揮市場價格機制作用,合理利用旅遊景區(點)票價調節淡旺季遊客流量;民航部門加大對民航機票分季節、分時段、分航線進行差別定價的力度。(三十三)賓館、飯店和壹般商業企業實行同電、同水、同氣價格。各地要加大對旅遊賓館飯店各種收費的檢查清理力度,對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該降低的要降低,該取消的要堅決取消。(三十四)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旅遊投資者解決項目開發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對經營有困難的,經有關部門認定,自企業開業之日起,3年內免征生產經營用房房產稅。旅遊經營項目用地,只免收土地購置費、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三十五)繼續大力推進創建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和 "旅遊強縣 "活動。對候選的旅遊城市,自治區及有關部門要在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三十六)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外經濟成分在新疆投資旅遊建設,合資興辦旅行社等旅遊企業。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國家、集體、部門、企業、個人壹起上,國內外資本壹起上和 "誰投資、誰受益 "的原則,鼓勵和引導各方面人力、物力、財力投資旅遊業,努力擴大旅遊業發展規模,積極完善多元化的旅遊市場主體。有關部門要認真篩選好的旅遊設施項目,爭取進入國家《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資。鼓勵新疆旅遊企業參與國內區域經濟合作,加強與區外旅遊企業的合作與交流。(三十七)鼓勵旅遊紀念品和旅遊商品的開發生產,享受對開發生產旅遊紀念品的經營者免征所得稅三年的政策。(八)切實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領導(三十八)各級黨政部門要進壹步提高對發展旅遊業重要性的認識,堅持政府主導的旅遊業發展戰略,加強對旅遊業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支持,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旅遊業發展中的難點、"熱點 "問題,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進壹步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的旅遊行業管理職能。各有關部門要強化旅遊產業意識,主動配合旅遊部門的工作,增強服務新疆旅遊發展的意識,切實轉變觀念,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方位支持旅遊產業發展。(三十九)加強行業管理,規範旅遊市場秩序。要嚴格執行旅行社準入制度,未經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工商部門不得辦理營業執照。要不斷規範旅行社和導遊的經營行為,健全投訴機制,完善處理程序,提高投訴結案率,依法維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旅遊產品和服務必須實行明碼標價,嚴厲打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無照經營旅遊業務、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行為。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旅遊消費,堅決抵制和打擊 "黃、賭、毒"。(四十)加強旅遊安全衛生保障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旅遊安全工作,切實做好旅遊區(點)和旅遊城市的社會治安、交通管理、衛生防疫等工作。要建立預警聯動制度;制定旅遊安全、消防事故應急處理預案,落實安全、消防責任制,嚴防旅遊意外安全事故特別是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遊客安全。(41)自治區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要進壹步發揮其宏觀協調作用,堅持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處理全區旅遊發展中的問題。自治區人大要抓緊制定《旅遊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自治區旅遊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行業自律
上一篇:心得安簡介下一篇:鹿茸有什麽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