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穿山甲屬於哪壹類動物,它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壹面?

穿山甲屬於哪壹類動物,它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壹面?

在過去的幾年裏,穿山甲成為了野生動物界的 "網紅",人們為它神奇的外表著迷,也為它瀕臨滅絕的命運感到痛心。然而,人們對穿山甲的生物學知識知之甚少,本文將從幾個方面介紹這種不為公眾所知的動物。

中國穿山甲

爬行動物,百獸之王

穿山甲是有鱗目穿山甲科動物的統稱。這是壹類長相奇特的動物,公眾很難分清它屬於哪個類群。在中國,穿山甲被稱為鯪魚,古人顯然認為它是壹種魚。這種動物頭尖身扁,身上長滿鱗片,水性很好,這些特征很容易讓人相信它是魚類或爬行動物。

我們現在知道,穿山甲本身是壹種哺乳動物,甚至不是原始哺乳動物,而是高級胎生動物的壹員,與人類、老鼠、蝙蝠、牛和大象同屬真正的動物亞類。

兩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壹直在為穿山甲的系統發育地位擔憂。在博物館科學時代,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穿山甲是嚙齒目動物的近親,因為它沒有牙齒,以螞蟻為食,與犰狳和食蟻獸等動物有幾分相似。

然而,隨著分子遺傳學的興起,穿山甲與食肉目動物的關系不斷得到證實。現在,人們公認穿山甲屬於鱗翅目,而鱗翅目的首領是食肉目。這兩個目是鱗翅目中僅存的兩個目,但在地質歷史上還有壹個蹄目(食肉目),它是穿山甲的姊妹群。

鬣齒獸綱的系統地位

鬣齒獸綱在大約兩千萬年前曾經是陸地上的霸主,體重超過壹噸的大鬣齒獸和獅鬣齒獸是那個時代的王者。後來,由於環境的變化,鬣齒獸全部滅絕,王位由它們的表兄弟--食肉動物繼承,獅子和老虎仍然是強大的獸中之王。

可以說,穿山甲的這壹分支具有百獸之王的血統,但它自己並沒有成為百獸之王,而是選擇了食蟻的進化路線。它所有的結構和習性都是為了吃螞蟻而設計的,就好像帝王家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才子,卻有壹技之長。

在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所有真正獸類的祖先還是壹群長得像老鼠、體重不足壹公斤的小家夥。恐龍滅絕後,這些小家夥開始迅速占領地球的各個角落。大約 6500 萬年前,屬於勞拉獸的乳齒象、有蹄類動物和蝙蝠,以及屬於制服獸的人類和老鼠出現了。在勞拉獸科中,乳齒獸科和天馬獸科大約在6300萬年前分裂,而乳齒獸科的分裂,即食肉目和有鱗目分道揚鑣,發生在大約6000萬年前。

有鱗目系統發生樹

穿山甲科的祖先也很廣泛,許多物種分布在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而另壹個有鱗類動物群--始祖鳥生活在北美洲。現在,只有壹科、三屬、八種動物,分布僅限於亞洲東南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已知最早的穿山甲是來自德國梅塞爾地層的歐洲食蟻穿山甲(Eumeces)和始祖穿山甲,距今約4900萬年。與現代穿山甲壹樣,它們也是尖頭無齒,有可以挖開蟻丘的大爪子。歐洲食蟻穿山甲身上仍有硬毛,而始祖穿山甲已經有鱗片和鎧甲。遠古穿山甲與現存物種之間驚人的相似性表明,穿山甲的進化是保守的,如今僅存的8種穿山甲可以被稱為活化石。

在現存的8種穿山甲中,穿山甲屬的4種生活在華南和東南亞。我國出產該屬的中國種、印度種和馬來種,除雲南外,華南地區大部分為中國種出產。印度種主要分布在南亞,馬來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該屬還有壹個菲律賓種,僅分布在巴拉望島。

現存有鱗類動物

穿山甲在非洲有兩屬四種,較小的樹棲穿山甲屬,有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兩種;較大的陸棲穿山甲屬,有巨型陸棲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兩種。亞洲穿山甲和非洲穿山甲是穿山甲科的兩大分支,其分化已有4000萬年的歷史。

穿山甲沒有牙齒,也沒有顴弓,因此它的嘴沒有咀嚼能力。這與食肉動物有鋒利的牙齒和發達的咀嚼肌(附著在厚厚的顴弓上)截然不同。穿山甲與食肉動物雖然是近親,但很難在解剖****。

沒有牙齒,它們如何進食?事實上,穿山甲以螞蟻和白蟻為食,靠的是鼻子、爪子、舌頭和胃的共同努力。

穿山甲挖開蟻丘,舔食螞蟻

首先,作為壹種夜行動物(只有長尾穿山甲在白天活動),穿山甲的視力很差,是高度近視,外耳也不發達,聽覺很差,但它的嗅覺非常靈敏,能夠通過氣味發現螞蟻。

然後,穿山甲前爪中間的三根趾爪非常粗,可以輕易撕開蟻丘。爪子是穿山甲用來進食的生活用品,它壹生都在精心呵護爪子,年齡越大,爪子就越大。

南非穿山甲直立行走

我們可以看到,穿山甲走路的姿勢非常奇怪,只用手腕著地,碩大的前爪不接觸地面,有時快走幾步,幹脆只用後腳走路,兩只前腳收在胸前,這是為了防止前爪磨損。這樣壹來,穿山甲也算是 "兩腳獸 "了,尤其是非洲的兩種地穿山甲,更傾向於直立行走。

非洲的兩種樹穿山甲還利用尾巴倒掛在樹上,用爪子剝開樹皮,吞食藏在裏面的蟻群。樹穿山甲光禿禿的無鱗尾端是壹個重要的觸覺器官,能夠感覺和抓住樹枝。中國穿山甲的尾尖腹面也有這樣的裸露區域,它也善於爬樹。而印度穿山甲沒有這個外露部位,尾端也被鱗片覆蓋,所以很少在樹上活動。

印度穿山甲(左)和中國穿山甲(右)尾尖的區別

壹旦蟻丘被撕開,穿山甲的長舌就會派上用場,它可以滑入蟻丘復雜的孔道,把螞蟻粘出來。穿山甲的舌頭不在嘴裏,而是在胸腔裏,伸直後比頭還長,可以直接把食物送到胃裏。穿山甲尤其喜歡又軟又嫩的螞蟻卵和幼蟲。

如果不咀嚼就把食物吃到肚子裏,妳不會消化不良嗎?別擔心,穿山甲的腹部肌肉發達,胃動力特別強,再加上吞下的小石頭幫助消化,可以輕松地把螞蟻和白蟻壓成碎片。

樹穿山甲

有了禦敵的本領,自然界的小長壽

穿山甲最顯著的特征是全身長滿鱗片,但它的鱗片與魚類和爬行動物的鱗片不是同源器官。此外,穿山甲的鱗片之間長有稀疏的粗毛,腹部和腿內側沒有鱗片的裸露部位也長有毛發,這是哺乳動物的特征。鱗片和毛發的結合在動物世界中非常罕見,哺乳動物擁有鱗片是獨壹無二的。

穿山甲的鱗片又厚又重,占它體重的 1/4 到 1/3,尾巴尤其重,因為整個尾巴都被鱗片覆蓋著,所以穿山甲隨時都負重前行。此外,穿山甲腿短,跑不快,行動非常緩慢。那麽,穿山甲是如何在強敵環伺的自然界中生存下來的呢?

首先,穿山甲是壹種穴居動物。它非常善於挖洞,因此被稱為 "穿山甲"。但它只能挖開泥土和樹幹,不能挖開巖石,而且通常只能挖幾米深,遠不如壹座山。

南非穿山甲蜷縮成壹團,讓獅子束手無策

穿山甲的洞穴分為覓食洞和生活洞,覓食洞相當於穿山甲的 "食堂",洞口比較小,它就到裏面舔螞蟻覓食。生活洞穴是穿山甲的 "家",穿山甲白天在這裏睡覺,母穿山甲則在這裏生小穿山甲。洞穴很寬,可能有幾米深,穿山甲每隔幾個月就會搬壹次家。菲律賓穿山甲和樹穿山甲經常在離地面幾米高的樹上挖洞。

穿山甲的鱗甲能有效地抵禦捕食者,當受到威脅時,它會像松球壹樣蜷縮成壹團,用柔軟的腹部護住身體,用尾巴遮住臉。同時,它將鱗片向外翻轉,鱗片的邊緣非常鋒利,如果捕食者強行沖下來,很容易劃傷它的嘴。

南非穿山甲的防禦姿態

穿山甲粗壯的大尾巴不僅能在爬樹和直立行走時保持身體平衡,還能充當武器。穿山甲是壹種獨居動物,雌雄穿山甲只有在交配季節才會結伴而行,當兩只雄性穿山甲看上同壹只雌性穿山甲時,就會用尾巴作為武器進行搏鬥。據介紹,南非穿山甲遇到敵害時,不僅會蜷縮成壹團,還會像鞭子壹樣抽打尾巴,並發出威脅性的嘶嘶聲。

在穿山甲家族的進化史上,鱗甲覆蓋的面積越來越大,歐洲食蟻穿山甲沒有鱗甲,穿山甲的開端只有背部披有鱗甲,而現存的所有物種背部、身體兩側、四肢外側和整個尾部都覆蓋有鱗甲。這表明,厚厚的鱗甲對穿山甲來說絕不是累贅,而是對它的生命意義重大。

穿山甲還有壹招:它的肛門腺會分泌壹種惡臭的黃色液體,可以熏走捕食者。總之,穿山甲通常不會引起捕食者的興趣,因為它們不吃肉,喜歡鉆洞,不會咬人,而且會放 "臭屁"。

歐洲食蟻穿山甲(上)和第壹只穿山甲(下)的復原圖片

根據變異累積衰老理論,動物的天敵越少,晚年表達的有害基因就越容易被自然選擇篩選掉,壽命也就越長。穿山甲就是這樣壹種動物,它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而且壽命相對其體型而言較長,可以活到19歲。

世界上走私最多的野獸

現在,整個穿山甲家族的生存岌岌可危。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中國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目前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印度穿山甲、非洲樹穿山甲和巨型地穿山甲也處於瀕危狀態,而長尾穿山甲和南非穿山甲目前處於易危狀態。整個穿山甲目瀕臨滅絕的狀況引起了保護主義者的廣泛關註。因此,該目成為哺乳綱中最瀕危的哺乳動物目。

穿山甲已經以這種形式生存了五千萬年,但今天它怎麽會無法生存呢?這都是因為人類。

黑市上查獲的穿山甲鱗片制品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穿山甲鱗片被認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通乳的神奇功效。越南和壹些西非國家也有食用和使用穿山甲入藥的傳統。穿山甲曾受過 "窩藏玉石之罪"。

穿山甲球狀的防禦使它成為壹種可怕的動物,但它對人類來說太厲害了,人類只需把它撿起來裝進袋子裏就可以了。在自然界中,這種堅不可摧的防禦使它成為最容易捕捉的野生動物。

穿山甲走的是 "少而精 "的路線,雌性穿山甲通常每年只生壹只幼崽,而且小穿山甲比較早熟,壹出生就會走路,兩天後就能硬起鱗甲。在隨後的三個月裏,"獨生子女 "的母親悉心照料,常用尾巴馱著幼崽,形影不離。遇到危險時,母熊會抱住幼熊,把它們蜷縮成壹團,完全保護它們。

菲律賓穿山甲幼崽拍打母親

穿山甲的繁殖策略建立在幼體存活率高、成體壽命長的基礎上,野外很少有動物對它構成威脅。然而,人類的濫捕濫殺也導致穿山甲的數量難以恢復。

1960年,中國的穿山甲數量估計為90萬只,每年捕獲15萬只。美食家們花了40年時間才將這種 "壞 "動物吃到商業滅絕。

由於東亞地區對穿山甲的需求量很大,每年有10萬只穿山甲從非洲被販運到東亞,穿山甲成為世界上走私量最大的野生動物,據估計,穿山甲貿易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總額的20%之多。2016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全部8種穿山甲列入附錄I,嚴禁壹切未經授權的進出口。

其實,穿山甲的催乳功效源於古人對 "穿山 "的聯想,屬於以形補形、吃什麽補什麽的樸素想法,並無科學依據。穿山甲鱗甲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人的指甲是壹樣的,不可能有這種神奇功效。而且穿山甲是野生動物,體內可能攜帶很多意想不到的病毒,是人類流行病的潛在中間宿主。

母穿山甲懷抱幼崽

2020年2月,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背景下,中國邁出了非常積極的壹步,頒布了全面禁止獵捕、買賣和食用野生動物的禁令。然而,穿山甲在中國仍然只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我國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締約國,所有列入附錄Ⅰ的非本地物種在我國都可以自動享受壹級保護,而穿山甲由於在我國數量眾多,根據國內保護級別,只能享受二級保護。這說明穿山甲的國家保護嚴重滯後。然而,在穿山甲已經商業性滅絕20多年的今天,連將其提升為壹級保護動物都來不及了嗎?

保護穿山甲,人人有責,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還能看到這種神奇的動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穿山甲制品說不。

  • 上一篇:遊泳池余氯的標準是什麽?
  • 下一篇:綠化單位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