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理念:緊緊圍繞服從服務於試驗區建設,牢牢抓住“開放”這個試驗區建設的本質內涵,作為濱河新區規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四個寧夏”的戰略部署,從落實國家向西開放戰略和新絲綢之路戰略的視覺,將開放的理念貫穿於濱河新區規劃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當好“開放寧夏”的主力軍。以三位(機場、綜合保稅區、臨空配套區)壹體化(銀川濱河新區)發展,打造濱河新區開放的平臺。以機場為人流大進大出的窗口,以綜保區為貨物大進大出的港口,以臨空配套區為物流進出集散的貨口,形成對外開放和交流的通道。濱河新區將以上區域納入發展整體,統籌協調周邊及其各類要素為其配套服務,完善開放體系,整合資源、科學布局、完善功能,推進區域壹體化發展。
結合試驗區規劃和“四個寧夏”要求,重點推進五大領域的開放。貿易互通。以航權開放為突破口,搭建空中“絲綢之路”,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樞紐和我國向西開放的空中門戶。金融投資。大力發展面向阿拉伯國家的石油美元離岸金融業務,努力推進阿拉伯國家金融機構設立分支,建設成區域性的伊斯蘭金融中心。人文交流。利用國際醫療城、國際科教城、旅遊景區等載體,加強與穆斯林國家教育、科研、醫藥、旅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濱河新區建成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國際醫療和人才交流中心及特色鮮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壹步做大做強濱河產業園、橫山產業園等園區,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體制機制。大膽試驗、大膽探索,用好用活先行先試政策,加強與國家戰略對接,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國內地區聯合工作機制建設,探索建立與國外互訪商談、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機制,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區域協作,倡導建立國內沿線省區聯系協作機制。
規劃定位(壹個目標、四大定位、四大板塊、五大戰略、十大突破):
壹個目標。按照“兩年有名、十年成型、三十年成城”的建設時序,堅持順山、順水、順勢,宜居、宜業、宜建原則,沿黃河打造百裏生態長廊、萬頃碧波濕地,努力建設“依水而生、擁河而立”,集旅遊觀光、休閑養生、科技教育、生態和諧、產業高端為壹體的宜居宜業、宜商宜貿、宜學宜遊、宜養宜療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態田園城。使濱河新區成為沿黃城市帶戰略的核心地帶;銀川城市的副中心;未來寧夏發展的新空間;放大“天下黃河富寧夏”效應的新區域;引領對外開放的新載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動力。
四大定位:
1、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的生態城。按照國際生態、世界壹流的理念,崇尚自然、嚴格保護、合理開發,建設綠色濱河,構建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體系,打造以高端服務業為引領的“生態城”。
2、以多元和諧為特征的文化城。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邊塞文化、長城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打造“長河不息、長城靜臥”自然意象,“黃河關城、城關黃河”的城市意象,形成以多元和諧文化為脈絡的“文化城”。
3、以生態文化為基礎的全域5A級旅遊城。以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為依托,以建設濱河新區全域5A景區和旅遊集散服務中心為突破口,鍛造“T字形”文化旅遊帶,打造以自然生態旅遊為基礎的全域5A級“旅遊城”。
4、以高端服務業為引領、現代產業為支撐的產業城。順應科技潮流,大力發展以臨空、金融、貿易、物流、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成以現代產業發展為支撐的“產業城”。
四大版塊。按照“壹河兩岸,四大板塊”布局,***275平方公裏,分為:
1、臨空經濟區(49平方公裏,其中:綜合保稅區4平方公裏、機場7平方公裏、臨空產業配套區38平方公裏),積極推進寧夏與國內外尤其是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地區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上的交流,重點打造金融城、航空物流港、電子商務園區、現代商業區、生活城五位壹體的現代空港新都會和時尚多元新城市。以綜保區為載體,逐步發展建設自由貿易園區。
2、國際現代商貿區(45平方公裏,其中:橫城國際小鎮10平方公裏、濱河新區核心區35平方公裏),通過布局建設現代高端服務區、商務會展經濟區、國際品質生活區及中阿文化交流區,發展國際商貿、現代金融、現代旅遊、現代消費等現代服務產業,以及雲計算、大數據及2.5產業等智慧產業,重點打造生活、生產與旅遊相結合的具有國際化特色的綜合服務中心。
3、生態旅遊休閑區(143平方公裏),發展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閑產業,突出濱河新區地域文化與生態特色,加強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回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整合發展,創新“城旅壹體化”發展模式,推進旅遊業與養老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域5A級”旅遊景區。
4、新興產業園區(38平方公裏),以橫山產業園為依托,立足高端科技,堅持無汙染、低能耗,重點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及機械電氣和通用儀器儀表、高新技術等產業發展,為寧東基地和臨空經濟區提供配套支撐。通過集聚科技資源,吸引國內外高科技公司和高端人才,建設高水平科技研發生產中心,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成自主創新和科技轉化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五大戰略:
1、國家向西開放的橋頭堡。依托區域內銀川綜合保稅區和河東國際機場的便利優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暢通對外流通渠道,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積極承接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世界的投資、產業轉移和經貿流通,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和認證、設計、研發、制造商貿和交易中心,打造輻射周邊、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節點。
2、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搶抓內陸開放機遇,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率先突破,全方位引進國內外資本、技術、人才和資源,實行更加開放、更為寬松和更為靈活的開放政策,以大開放促進大交流,以大交流促進大合作,以大合作促進大發展,推進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相結合,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文化大繁榮與旅遊大發展相結合,努力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新路徑,建設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的核心區。
3、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依托中阿博覽會、銀川綜合保稅區等重要平臺,用好河東機場對阿航權開放效益,進壹步匯集相關資源要素,爭取將濱河新區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建設的整體之中,探索建立與沿線省區及歐亞國家交流合作新機制,加強與中東、中亞地區能源、金融、文化旅遊、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把濱河新區建成面向中東、中亞的能源合作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集散中轉的國際性樞紐。
4、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自貿園區。搶抓設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我國向西開放戰略高地有利時機,緊盯中阿自貿區目標,積極爭取先行先試保稅物流、旅遊免簽、購物離境退稅等新政策,依托臨空經濟區和國際現代自貿區兩大板塊,全力探索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在壹定條件下的自由流動,帶動金融、保險、商貿、中介等第三產業發展,架起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經濟文化直接交流的“寧夏通道”。
5、現代高端服務業的引領區和全域5A級景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引進和建設企業總部、研發和配套現代生活設施,形成以企業總部為載體、以高品質生活為核心的企業總部和區域總部基地;建設新型國際穆斯林商貿服務之都,打造金融、咨詢、會展、文化創意、健康、醫療等現代服務業新板塊,形成銀川乃至周邊地區最有吸引力、最具活力、高端商務人才最集中、具有國際化特色的綜合服務中心;按全域5A級旅遊景區標準進行規劃,整合優勢資源,加強中外旅遊資源深度合作開發,建設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示範區、國家級森林城區和低碳城區,建成特色鮮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全力確保2014年實現“十大突破”
(壹)規劃定位實現新突破
壹是深化規劃定位。以全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為統領,從建設“兩區”的大局出發,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科學決策的步驟,進壹步研究完善各項規劃定位,註重濱河新區“四城定位”及周邊區域規劃的銜接,重點開展濱河新區、臨港經濟區、綜合保稅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河東國際機場五區域壹體化發展規劃研究工作,深入推進與上海廟跨區域合作發展,處理好與周邊區域發展互補和競爭並存的關系,著力打造“河東開放型經濟圈”,推動銀川經濟跨越發展。二是突出高端設計。按照國際化、現代化的理念,以“打造精品”為新區建築總要求,突出高標準、高品位,加快區域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重點做好濱河新區城市總體風貌和建築風格研究,突出城市特色風貌,打造現代化城市形象。
(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
紮實推進18個政府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在完善功能、拉開框架上下功夫,加快完成橫城小鎮市政5條道路、橫城花園(安置區)、203省道輔線、濱河新區規劃布展等項目的建設,確保2014年核心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橫城小鎮基本具備項目承載條件。積極協調推進濱河黃河大橋、兵溝黃河大橋、永寧黃河公路大橋及連接線等項目建設,著力構築內外連通的區域大交通網絡。全力推進濱河產業園及橫城小鎮道路沿線電纜入地項目、橫城小鎮供熱設施項目、濱河產業園智能交通系統、濱河產業園道路照明完善項目等建設,繼續協調落實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等單位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實現“七通壹平”,為實現濱河新區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三)投融資實現新突破
壹是做大做強融資平臺。切實提升濱投公司融資能力,通過濱投公司擴充註冊資本金,盤活經營性資產,爭取更多的融資貸款。完善基礎設施,帶動土地價值提升,提高收儲土地融資價值。切實發揮特許經營權作用,利用現有水資源、天然氣、供熱等投資回報穩定的特許經營事業,做好融資產品。二是做深做細融資方式。引入多元化投資主體,采取BT或BOT的模式運作建設項目,放大財政資金的撬動、帶動作用,支持企業參與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信貸融資能力,密切聯系各大金融機構,代理發行理財產品,將市場運作良好、投資收益高的經營項目進行整合,開展信托業務,實現直接融資。做好債券融資的前期準備,加大對優質資產的培育和包裝,嘗試風險投資,支持濱河新區高科技產業、教育創業產業發展,力爭融資達到20億元以上,破解濱河新區建設資金“瓶頸”問題。
(四)綠化實現新突破
壹是園林景觀抓特色。按照“以樹代草、以林造園、以橋為畫、四季有綠”的原則,突出濱河新區文化內涵和時代特點,在規劃上堅持橫有起伏、縱有層次、因地制宜、景防結合,在林木品種上突出多樣性,進壹步提升濱河新區景觀綠化檔次。二是造林綠化抓規模。從造林綠化規模、造林質量、苗木保障等方面入手,進壹步加大生態建設投資及林木管護力度,確保2014年完成生態綠化造林面積3.7萬畝,薰衣草種植面積1萬畝,樹木成活率達90%以上,林木保存率達90%以上。三是生態建設抓質量。加強生態供水體系建設,及時編制濱河新區綠地系統規劃,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加強林地和濕地管理,實行工程監理和項目管理制度,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生態建設中去,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生態環境建設的良好氛圍。
(五)全域5A景區打造實現新突破
壹是發揮平臺作用。充分發揮濱河新區全域5A文化旅遊產業促進會作用,制定全域5A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方案,積極申報西部首個國家休閑區。先行成立濱河新區文化旅遊產業投資發展(集團)公司,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投融資,做好旅遊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工作。充分發展濱河新區全域5A策劃營銷中心作用,全面啟動濱河新區旅遊信息咨詢服務體系、旅遊安全保障服務體系等“五大體系”建設,加強與各景區、旅行社及媒體合作,創新旅遊產品策劃營銷工作,加大導遊、服務人員、職業經理的培訓培養及引進力度,不斷提升文化旅遊業服務水平。二是盤活現有資源。進壹步盤活區域內旅遊資源,對河東生態園藝試驗中心萬畝果園、薰衣草生態公園項目等農業項目進行包裝升級,把原有的林草地升級為觀光旅遊項目,實現林業內部的壹產向二、三產轉型。策劃多款以濱河新區旅遊集散服務中心為起點,以203旅遊大道、103省道、長城兩岸、黃河水上線路為連接線的旅遊產品,進壹步豐富旅遊內容。三是推進特色發展。以全域5A景區建設為主線,以教育園區、國際醫療城、寧夏樂齡養生新城、智慧信息產業園為載體,以水洞溝、鳴翠湖、黃沙古渡等十大景區為重點,做強提升現有景區,充分挖掘各景區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
(六)人氣提升實現新突破
堅持狠抓重點、搶抓節點、巧抓亮點,通過加強與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全國知名媒體合作,靈活運用網絡、微博等新興媒體資源,在主要交通樞紐及人流聚集區投放電子屏幕、燈箱廣告,積極承辦銀川國際汽摩節、華夏河圖黃河音樂節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等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宣傳濱河新區,形成強大的宣傳輿論攻勢,真正叫響濱河新區品牌。加快推進教育產業園區、全域5A級景區及養老醫療等產業的建設發展,有效帶動餐飲、娛樂等周邊產業發展,著力構建配套完善、方便快捷的“壹分鐘生活圈”,吸引人氣向濱河新區聚集。
(七)商氣提升實現新突破
壹是推行優惠政策差別化。研究制定符合濱河新區實際的先試先行招商政策,對符合產業定位、綠色低碳、成長性好的企業,出臺鼓勵扶持政策,對當年完工、當年投產的企業以多種形式給予獎勵。二是實現招商形式多樣化。變部門招商為全員招商,變坐招商為主動出擊,變我要招商為由我選商,緊盯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與濱河新區發展定位契合度較高的區域性、專業型企業,全力促成綠地空港城、天山集團海世界、臺灣泰集公司超五星汽車旅館等壹批有支撐力和輻射力的項目落地,帶動金融商貿、航空物流、電子商務、現代服務等產業發展。三是狠抓招商服務優質化。在招商服務上下功夫,爭取主要的市級經濟管理和行政審批權限下放,成立濱河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優化行政審批程序,提升招商項目服務效能。
(八)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壹是產業定位高端化。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堅持“產城壹體”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對外貿易、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等企業,搶占智慧產業發展高地。優化濱河產業園產業布局,引進2.5產業等高附加值新型產業,實行“負面清單”機制,限制發展化工等有汙染的產業。二是旅遊產業系統化。通過產業與城市、文化與旅遊的科學結合,做到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與城市提升協同推進,實現融資、營銷、管理的整合統壹,著力打造全域5A的新型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產業集群,成為資源優化、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旅遊產業系統。三是臨空產業集聚化。依托毗鄰機場等便捷的區位優勢,著力發展臨空經濟,在機場半徑5公裏區域內打造航空配套產業集聚區,智能物流與電子商務集聚區,商業、酒店、總部基地服務集聚區等區域,最終形成集金融、航空物流港、電子商務園區、現代商業區、生活城“五位壹體”的現代空港新都會。
(九)作風建設實現新突破
壹是狠抓“四風”轉變樹形象。認真落實中央、區市關於加強紀律監督和反對“四風”的各項規定,抓好事前監督及各類問題的防範和排查,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不斷鞏固和擴大反“四風”成果,著力解決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二是堅持獎優罰略激活力。進壹步創新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建立績效考核激勵辦法,將“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和“有作為、會作為、能作為、敢作為”作為評價各部門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和“敬業有功,怠業必懲”的末位淘汰機制,促使各級幹部由“要我幹”變為“我要幹”。
(十)黨的建設實現新突破
壹是機關黨建求實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機關工作效能考核,抓好班子、帶好隊伍,著力提升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推動黨建工作實現新突破。二是企業黨建創特色。以濱河產業園入園企業為重點,以增強基層黨組織覆蓋面為抓手,以發揮黨組織作用為目標,按照“先期試點、重點指導、培育典型、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在實施步驟上,采取先規劃後操作、先宣傳後建黨組織,邊建黨組織邊服務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強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黨組織工作載體和活動方式,通過建立QQ群、組織聯誼等方式,搭建溝通平臺,豐富黨員生活,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