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出血包括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和腦出血。後者可分為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混合性出血。
(1)腦出血
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其機制在《高血壓》中有詳細描述。此外,這種出血也可見於血液病、血管瘤破裂等。
大面積腦出血常突然發生,患者突然感到劇烈頭痛,然後頻繁嘔吐,意識不清,繼而昏迷。神經系統的體征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和範圍。基底節區外側出血常引起對側肢體偏癱,而內側出血易破入側腦室和丘腦,腦脊液常呈血性,預後差。腦橋出血的特點是兩側瞳孔極窄,呈針尖狀。小腦出血出血側後枕部疼痛劇烈,嘔吐頻繁。腦出血的直接死亡原因多合並腦室內出血或重度腦疝。
㈡蛛網膜下腔出血
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約占腦血管意外的10% ~ 15%。臨床表現為突發劇烈頭痛、腦膜刺激癥狀和血性腦脊液。常見原因為先天性球形動脈瘤,通常發生在基底動脈環的前半段,常為多發,因此部分患者可多次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先天性球形動脈瘤常見於動脈分支。由於缺乏平滑肌或彈性纖維,它們在動脈壓力的作用下擴張,形成動脈瘤。動脈瘤壹旦破裂,可導致整個蛛網膜下腔積血。大出血可導致患者死亡,機化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導致腦積水。
(3)混合性出血
它通常由動靜脈畸形(AVMs)引起。AVMs是指壹種方向扭曲、壁結構異常的血管,位於動脈和靜脈之間。它們的管腔大小不同,可以成簇出現。約90%的動靜脈畸形分布於大腦半球淺層,因此其破裂常導致腦內和蛛網膜下腔的混合性出血。除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外,患者常有癲癇病史。
不同部位腦出血的臨床表現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就是腦出血。這種疾病是最常見的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後,腦內形成血塊,稱為腦血腫。由於腦血腫被占據和壓迫,影響腦血液循環,產生顱內壓增高和腦水腫,故多數患者出現頭痛、嘔吐、昏迷、偏癱等癥狀。但由於出血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