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2006年1月到6月的重大新聞 急!!!!

2006年1月到6月的重大新聞 急!!!!

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

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在通過大半年的調查之後終於迎來了對該醫院院長的撤職處理結果,同時也等到了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對天價醫藥費的反置疑:對400萬元自購藥費查無實據,“我想問媒體,他們應該做何解答,應該給受眾壹個解釋,報道這個東西證據是什麽、來源是什麽。”儼然壹副秋後算賬的架勢。(北京晨報5月

11日)

我們歡迎衛生部這種較真的態度,真實性應該是新聞的生命,特別是對重大事件如天價醫藥費事件的報導更應如此,對嚴重失實的報導應該追究相關媒體的責任。但我們對新聞真實性的要求要從總體上去把握,絕不應抓其壹點不及其余,更不應對非主體事實去吹毛求疵。以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的新聞報道而言,構成這壹重大新聞主體事件是,翁某58天在哈爾濱二院的醫療費用總量是138.9萬元,亂收費數額為20.7萬余元,這是經過中紀委和衛生部調查半年之後查證的事實,就足以構成這壹重大新聞的主體事件了。排除患者不能提供證據的那400萬元自購藥費,並不缺少構成“天價醫藥費”這壹重大新聞的事實要件。況且患者家屬“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包括自購藥的數量、渠道和依據等”,即使衛生部也並未斷言這個事實就不存在,只是“不能定論”而已,怎麽就要向媒體打起板子問起罪了呢?

這不能不使人對衛生部“質疑”背後的難言之痛也來置疑壹番。

媒體對天價醫藥費事件的曝光,對揭露醫療腐敗是立了大功的,對醫治“看病難,看病貴”這場“大病”無疑具有治療作用。作為政府主管全國13億人民衛生健康大事的衛生首腦機關本應給予相關媒體重獎,以茲鼓勵監督。可衛生部不但不論功行賞,反加之以“報導不實”之惡名,並輕蔑地置問“報導這個東西的證據是什麽,來源是什麽”,“應該做何解答,應該給受眾壹個解釋”雲雲。我倒要置疑:媒體把這些事情都做得徹徹底底了,還要設立衛生行政機關幹什麽?

天價醫藥費事件的受害者畢竟是壹位拿得出錢的人,100多萬元算不了什麽。但有錢人的錢也不能如此非法地去盤剝,僅管此案違規收費只有20萬元,這是壹個小數嗎?就不“天價”了嗎?那些發生在廣大群眾身上的高價醫藥費事件,雖然遠遠達不到這個數目,但對他們來說仍然是壹個“天價”,各種各樣的天價醫藥費事件,衛生行政機關去主動查處了多少件?大概是見貫不精,無動於衷了吧!哈爾濱天價醫藥費事件,當地的衛生行政機關為什麽不去主動查處?如果不是媒體記者排除萬難、費盡心機去獲取第壹手資料,並在媒體上曝光,也許這起事件就將永遠石沈大海。衛生部門不盡職責,不去追查這些違規違法事件和對此不聞不問的當地衛生機關的責任,反而指責起這些有功的媒體來,就不感到有些臉紅?這究竟是怎樣的榮辱觀啊!

也許是媒體對天價醫藥費的曝光,揭了醫療衛生部門的傷疤,衛生部門感到難乎為情,因而認為是媒體惹的禍。發言人更進壹步指責這是在“醜化醫務人員的輿論,直接影響到醫療服務的質量、安全,也影響到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的行為。”這簡直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說真有“醜化”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只能是醫療系統混亂的醫療秩序,最大的責任就在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身上,怎麽能夠責怪媒體呢?患者把醫生視為救人壹命的活菩薩,怎麽會醜化醫生呢?媒體對醫療醜聞的曝光正是為了剝去腐敗對醫生的抹黑,以維護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形象,“醜化醫生”之說從何談起,難道要封住患者對醫院提意見的嘴,使醫院成為媒體說三道四的禁區?

衛生行政部門要面對現實問題,切實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把虛高的藥費降到合理的市場價格,優化醫療服務態度,使醫療衛生事業盡快回歸到公益的本性上來,

日,就天價醫療費事件,互聯網上流傳著這麽壹種說法:北京的會診專家提出用藥均為國外進口貴重藥物,價格極為昂貴,多次向家屬交待,患者治愈希望不大,死亡率在95%以上,但家屬表示只要能延緩1分鐘生命,他們也不惜壹切代價,花多少錢都不後悔。

死者是離休教師,按照規定,醫療費應該是百分之百報銷的,在病人住院(未死亡)期間,家屬墊付了巨額醫療費用,到病人死亡後,家屬到醫保局報銷的時候,由於數目過於巨大,而遭到醫保局的拒絕。這種情況下,他們只有找醫院的麻煩。

在患者翁文輝生前單位哈爾濱市鍋爐廠的離休辦,工作人員孫穎和離休幹部談長春對記者說,作為建國前參加革命的副處級離休人員,翁文輝每年的個人賬戶會被劃入5900元的統籌醫療費,他的定點醫療機構為哈爾濱市中醫院。雖然個人賬戶每年被劃入5900元,但理論上報銷的額度並不受此限制,個人賬戶資金用完後,到本人選定的住院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所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由醫院支付。不過在實際醫治過程中,“個人賬戶用完之後,醫院就讓出院了,根本不給好好治。”

而據患者之子翁小剛昨天對記者的介紹,翁文輝正是屬於“因定點醫療機構技術和設備條件所限”而到他院治療的。翁小剛說,哈爾濱中醫院“設備不行,治不了這病”,他父親翁文輝因此來到哈醫大二院。“救人還能考慮報與不報?”他否認“報銷受阻”傳言,“到現在我們還沒探討報不報銷的問題。”他認為,網上關於“患者家屬認為可以報銷而不惜花費天價醫藥費”的傳言是小人之舉

新華網北京12月4日專電(記者楊步月、王茜)70多歲的離休幹部翁文輝生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心外科重癥監護室(簡稱ICU病房)住院兩個多月,竟然花去醫藥費數百萬元。這是什麽樣的治療?那麽多錢又是如何被迅速“吞噬”的?這起天價醫藥費事件的親歷者――患者翁文輝的大兒子日前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在我父親住院期間,壹次我設法進入ICU病房看他時,他劈頭就罵說是我把他害了!當時,我很不理解。看了醫院的天價收費賬單後,我全明白了。

我父親是今年5月18日住進哈醫大二院的,因為腫瘤科給做化療導致呼吸衰竭,於6月1日轉入ICU病房,直至8月6日淩晨去世,在ICU病房花掉住院費約139萬元,另外還有我按照醫生吩咐外購藥品費用400多萬元。多虧我經商多年有些積蓄,可是也架不住這麽禍害啊!我發現醫院的收費賬單中,大部分收費項目與事實不符,有的收費甚至達到荒唐地步。

為回應我的質疑,哈醫大二院曾組成調查組,對我父親的每日費用清單以及醫囑單等進行核對,並出具《關於患者翁文輝在我院住院期間的初步調查》,對藥品、化驗和手術材料費等收費情況做了說明。

在這份《初步調查》中,我發現了以下問題:

壹、多收費。“病房化驗調查結果(明細表)”中,醫囑合計2119(次)、化驗報告單為1902(次),收費匯總單卻成了2030(次)。“2030-1902=128(次)”,也就是說,醫院多收了128(次)。其中在腎功化驗中,醫囑為156(次),化驗報告單為144(次),收費匯總單為228(次),“228-144=84(次)”,即多收了84次,但醫院在“備註”壹欄裏只承認多收了3(次);而在關於化驗的說明中,醫院又解釋說“檢查科壹份報告中含有多個檢驗項目,如腎功,收費總次數是27次乘以4(項目)=108(次),但報告只有27份”。前後自相矛盾。

二、亂收費。在“血庫項目(明細表)”中,RH血型鑒定、血小板交叉配合實驗等11個項目,既沒有醫囑,也沒有化驗報告單,卻被收費895(次)。同時在“病房化驗調查結果(明細表)”中,異常白細胞形態、異常紅細胞形態等5個項目,也沒有醫囑和化驗報告單,被收費18(次)。

三、重復檢查。我父親住院期間被收費化驗2925次,平均壹天44次。他老人家沒有糖尿病,可是血糖化驗(收費)達565次,平均壹天近9次。

重復檢查、過度治療在我父親身上,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在《初步調查》承認的2925次收費化驗中,醫囑與化驗報告單、收費匯總單全部相符的只有35份。《初步調查》還顯示,醫院給我父親在48小時內做了43次血氣分析,並解釋說“存在這種情況,因每壹小時做壹次,48小時43次正常”。

另外,收費賬單顯示,6月3日,醫院給我父親做痰培養54次,壹張化驗報告單的結論是“有菌”,其它53張為“未查獲真(細)菌”。7月5日-8月4日,短短壹個月時間裏,醫院給我父親輸入各種液體1噸多。輸入液體總量最多的7月13日,壹天將近170公斤,相當於壹名正常成年男性體重的2倍。

壹小時做壹次血析,整整持續了兩天,誰能經得住這樣的折騰啊!醫院竟然說是正常,這不是拿人的性命開玩笑嗎?壹天24小時,怎麽做得過來54次痰培養?而且結論不壹樣,我到底應該相信哪個?天天輸那麽多液體,壹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能受得了如此狂灌嗎?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又隱藏著多少觸目驚心的事實呢?要是我跟醫院細摳,每天的收費單和醫囑都對不上,天天在花冤枉錢。不管是交5萬元,還是10萬元,甚至25萬元,總是壹兩天之內就被通知錢已用光。

最讓我不能容忍的事情有三件:壹是我花費幾百萬元給父親外購藥品存進ICU病房,多數不翼而飛。發現問題後,我買藥都買兩份,買壹份怕父親用不上。我父親的主治醫師王雪原證實,他接手我家自備藥品10多種,但這些藥品的去向十分可疑。壹次,其他患者出現真菌感染,醫院沒有“克賽斯”這種藥,ICU病房主任於玲範讓王雪原把我父親的藥給那個患者用。還有壹次,我發現壹種藥品沒給我父親用,就質問於玲範,於玲範說借給其他科室了。我跑去壹問,那個科室的人說,早把藥錢給了於玲範。

二是醫院從上到下串通壹氣,弄虛作假。我辦理出院結賬時,醫院分別於8月12日和8月15日打印了同壹份“住院病人費用明細單”。在血液收費欄中,壹張單子上列有“血費”“冰凍血漿”“紅細胞”“濃縮血小板(冰凍)+濃縮血小板(新鮮)”四項,收費分別為12972元、600元、6900元和1725元,總計22197元;而另壹張單子只列了“冰凍血漿”“紅細胞”“濃縮血小板(冰凍)+濃縮血小板(新鮮)”三項,收費分別為600元、6900元和1725元,總計也是22197元。同壹份“住院病人費用明細單”,不同時間打印出兩個版本,而且在項目缺失的情況下,收費總額竟然相同,明擺著是偽造的。

我現在手裏掌握著30多張醫院收費賬單,上面加蓋的收費公章大概有10種。這些公章形狀不壹,有圓形的、方形的、菱形的;名稱也五花八門,分別為“登記專用章”“住院處現金收訖”“預交金收款”“預交金專款”“預交金收訖”等。哪家醫院有這麽多公章啊?這裏面肯定有問題。

三是醫院給患者用了不該用的藥。進口藥品“珍怡”的使用禁忌癥清清楚楚地標明:“有腫瘤進展癥狀的患者和嚴重全身感染等危重病人在機體急性休克期內禁用。”我父親的主治醫師王雪原在壹份證言材料中證實,從6月1日起,醫院給我父親用了“珍怡”。曾有專家警告說,“珍怡”是生長激素會刺激腫瘤增生,應該立即停用。王雪原向ICU病房主任於玲範請示,於玲範堅持繼續給用。於玲範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外國藥廠推銷藥品,從而達到出國旅遊的目的。在我父親搶救期間,於玲範接受藥廠邀請出國數天。科裏很多人看到了她在菲律賓“曬太陽”的照片。

我父親患的是皮外T細胞淋巴瘤,長在右大腿上,最初只有綠豆粒大小,是我硬把他送進醫院治療的。

我花了天價,想不到我父親卻被治死了,這讓我遺恨終生。

  • 上一篇:上海醫保報銷藥品目錄
  • 下一篇:女朋友生日快到了。我應該送她什麽生日禮物?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