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畜牧業將繼續保持大發展勢頭,並將產生以下重大變化。
壹是畜牧業在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並最終超過種植業,畜牧業將從支柱產業成為主導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城鄉居民的直接食物消費量下降,而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增加。21世紀,國內畜產品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潛力巨大。隨著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對畜產品的消費將會大大增加。
二是在畜禽結構中,生豬比重繼續下降,牛、羊、禽比重繼續上升。眾所周知,豬有兩個缺陷,壹是消耗的糧食多;第二,吃太多豬肉對人的身體不好。21世紀,豬的比例將下降到50%以下,以牛羊為主的草食動物將有較大發展。目前我國牛奶產量近800萬噸,低於白酒12萬噸的產量,非常不正常。日本的食物結構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食物以水產品、牛奶和奶制品為主。印度人均糧食產量只有200公斤,但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奶牛的大量消費。在調整我國畜禽結構的同時,也要重視發展草地畜牧業。
第三,畜產品加工業將有很大發展。21世紀,中國畜牧業將改變原料生產結構,從原料的初級產品轉向加工後的最終產品。我國畜產品加工業將形成以下四個系列:壹是食品工業,是畜產品加工業的主導產業;二是纖維工業,以畜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也會上升到主導地位,羊毛、羊絨、皮、羽毛等加工品的原料都是畜產品;三是醫藥行業,即以畜產品副產品(主要是血液、骨骼、內臟等)為原料的生物藥品。)為原料;第四,化肥工業,以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
畜牧業產業體系的建立,畜產品加工業和為畜牧業服務的產業將成為21世紀整個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科技興牧將成為當務之急。
依靠科技進步,把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把畜牧業從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從粗放經營轉變為集約經營,從自給自足轉變為商品型,從原料型轉變為加工生產型,從國內市場轉變為國際市場,是21世紀提高畜牧業競爭力最迫切的任務。胚胎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等新技術將廣泛應用於畜牧業。科技進步應覆蓋畜牧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過程。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畜牧業和畜產品,應重點解決以下問題:壹是提高畜禽良種覆蓋率;二是提高畜產品加工率;三是提高畜禽屠宰率;四是提高飼料報酬率;第五,提高垃圾處理率;六是降低畜禽死亡率。
第五,畜牧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將是21世紀世界的主題,也是我國的壹項重大發展戰略。進入21世紀後,環境和安全問題成為畜牧業發展成敗的關鍵。特別是要把飼料生產、屠宰、加工、批發市場、進出口搞好,加強口岸檢疫,把全國搞好。
第六,完善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21世紀畜牧業發展將出現“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經營壹體化、管理企業化”的新格局,各地將形成具有地方資源優勢的畜牧業產品生產鏈。如何處理好與農戶的關系,與農戶形成同壹個利益體,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戶通過自己的合作組織與公司形成同壹個利益體,既能解決為農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問題(包括飼料供應、畜禽養殖、防疫、產品收購等,),還要保證公司得到可靠的原材料;還能為農民承擔自然和市場風險,讓農民免除後顧之憂;還可以通過加工和流通的增值收益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可以得到這三個收益,這是最有生命力的。河南省淇縣是個農業小縣,畜牧業占農業產值的70%,主要靠兩個公司帶動發展農戶。
在西方國家,既有公司和農民的合作形式,也有農民的合作形式,兩者相互競爭。農民的選擇主要取決於他們的服務。由於我國農戶規模小,經營分散,將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也是壹種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創造。
第七,發展新產業,建立新學科。中國畜牧業的發展除了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外,還有豐富的地理資源、氣候資源和動物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將形成獨特的畜牧業,創造著名的品牌,並註意保護其知識產權。因此,除了繼續發展傳統畜牧業外,還應根據市場需求發展水產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