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多發生在剛進口的魟魚身上,尤其是黑白魟魚、金點魟魚的身上。更特別明顯出現此癥狀的魚,會在原本的體盤斑點旁邊出現類似的斑點或紋路,仿佛是點移位,多數是由於水質不良、瞬間水質波動過大導致。患有跑點病但未病發其他病癥的魟魚,只要改善水質,他們就可以漸漸恢復。
二:體表粘膜增生
此現象不止會發生在剛進口的個體身上,也會在飼養壹段時間的個體身上發現。前者是因為個體長時間生活在包裝袋裏,魚排放高濃度的氨氮,造成體表受到口絲蟲等體蟲感染,被感染的部分會因受到刺 激而去釋放粘膜來保護自己。後者是因為缸中水長時間沒有更換或過濾材料老化,清洗導致水中硝酸鹽累計過多、PH急速下降,使得魟魚身上出現粘膜或眼睛出現蒙眼。發生此病癥時可用黃粉治療,不過藥量須減半慎用。
三:體盤邊緣上翻、卷曲
常發生在剛進口、身體已達到極度虛弱的個體,是由於水質環境過度惡化造成其極度緊迫而產生,此時的魟魚已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體盤邊緣無力抓地、僵硬上翻甚至卷曲,所以這樣的個體千萬不能購買,因為有此癥狀的魚存活性幾乎很小很小了。
四:胃腸道、腮部細菌性感染
這是壹個在魟魚飼養上最棘手的問題,因為在疾病判斷上它也是較不容易判斷的,但往往也是因為這樣而忽略其重要性,導致延誤治療時間。壹般只要正常的魟魚,突然性食欲下降或是瞬間拒食,並伴隨著體表粘膜增多、身體消瘦、不好動,都有可能是腸胃疾病或腮病的征兆。此時除了立即將可能成為菌床或帶菌食物做處理外,並先放置藥性溫和具有廣效性的抗菌藥物來抑制,如果沒有好轉,可以再另行添加針對性強的專用藥治療。
五:水黴病
水黴病又稱棉花病,會在體表傷口處滋生出棉花狀物體,特別是在剛進口的魟魚尾部毒刺等地方最常見。因為在捕撈過程中或運輸過程中會弄破魚刺,而通常漁民或魚商又會在魟魚尾部套上小管,避免其紮破袋子,這樣會導致毒刺部位受到細菌感染。雖然癥狀輕微的可以在優質的水裏慢慢恢復,但也有個體較虛弱的(剛進口、長時間運輸的個體通常比較虛弱)感染其他疾病如爛尾、爛鰭等細菌性疾病。治療時可以用鑷子將表面白毛去除並添加抗菌藥物,這類疾病壹般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