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初中化學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初中化學常用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初中化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上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特別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強調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的設計增加了彩圖、生動的卡通圖片、有趣的課外小活動、親切的問題設計,密切聯系生產與生活,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生活中,生活離不開化學,進而增加學習化學的動力。面對新的現狀,初中化學教師應深入地思考,重新審視教學思路,更新觀念,有的放矢,制定新的教學策略,切實有效地組織化學教學。

初中化學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壹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化學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目標和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高效的化學教學是指化學教師遵循化學學科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的衡量標準,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無進步或者發展。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及習慣在壹定程序上依靠老師的指導,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觀察和研究當今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指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習轉變學習方式。

壹、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壹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教材在內容上有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後,自行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用途。例如水的凈化原理,通過自制的簡易的凈水器,既了解了汙水中含有的主要汙染物,又掌握了凈水的壹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汙水帶給人類的危害。不少學生還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創造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易凈水器。教材上還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廠、農村去實地參觀學習,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使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

1、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

在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策略,就要從化學實驗教學入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和合作實驗。學校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實際問題,鞏固和運用課堂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確的目標追求,能積極地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這些學生內存動力的支持去達成目標的實現,這樣的學習就是非常有效的。在合作式學習中,個體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把自己與別人的做法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與別人做法的不同,對別人的做法提出疑問或修改意見,在這種交往中,他們學會擺脫權威的束縛,相互尊重,互相協作,發展自己獨立的評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會中去。

2、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轉換。

實驗課上,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參與、組織交流等活動,建設壹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和諧平等的交往場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營造壹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適當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動手的時間,營造課堂教學的創新情景。讓學生在現代化環境中學習。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開發,不斷地提供給學生以新的環境,為學生營造壹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學生由傳統教學的單純聽講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轉變為自主學習與積極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這樣既有利於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超前學習和競爭性學習,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和提高其自學能力;也有利於基礎差的部分學生,讓他們能按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來選取知識內容,進行選擇性學習和合作化的學習,以便養成良好的學習化學的習慣,防止其產生厭學情緒而失去學化學的信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增強。

3、 教師要細致的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他們對化學實驗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新現象所吸引,從而忽略了真正的觀察。為此,教師壹開始就註意當好領航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麽。其實,所謂觀察實驗現象,就是要觀察實驗過程中物質的狀態和顏色的變化以及是否伴有發熱、發光,產生氣體,生成沈澱等。這樣經過壹段時間的“領”,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觀察習慣。其次,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怎麽觀察。實驗前,我們要求學生觀察藥品的狀態、顏色、儀器的形狀和連接。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對壹些異常現象也不放過。例如,做鎂帶的燃燒實驗,學生指導實驗現象簡單描述為“劇烈反應,發出耀眼的強光”,其實伴隨鎂帶的燃燒,還向上升起了壹鏤白煙,更重要的現象是燃燒前物質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有彈性,而燃燒後物質是白色,無光澤,松脆粉米狀固體。這壹現象說明反應變化後,生成了新的物質,這正是此實驗的本質。我們抓住此實驗的本質,進壹步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4、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了走過的路線,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麽東西,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即教會學生學會探究。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對壹些知識,盡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壹些疑難。

二、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每壹節課的教學效益

教師應精心設計每壹堂課,上好每壹堂課,提高課內45分鐘的教學效益,盡可能減輕學生的負擔。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優化課堂結構,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聰明才智,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才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教學的側重點從教師的教轉化到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實踐、總結,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就要突出學生為主線的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的放矢地選擇壹些教學內容及實驗,讓學生去思考與操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力,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合理安排各階段的課堂教學,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對各階段的教學內容,有步驟、有重點進行教學,要合理安排各階段的教學。新授課時,要以教材編排體系順序的壹章壹節地傳授;當單元復習或第壹輪復習時,應將章節作整體安排,把分散的知識點依據相互的關系連接起來,這樣即可使無序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和結構化;當第二輪復習時,則采用專題復習和綜合復習並舉的方式,將有關的知識串聯起來分成幾個板塊或編成網絡,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復習效果。

3、精心選擇課堂作業並認真指導解題。

完成壹定量的作業是學生復習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我們發現目前使用的化學教材,盡管每節內容後都配備壹定的習題,但從教學的實際及學生的情況看總不盡人意。為了克服這壹問題,我們根據大綱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並考慮到教材的難點和重點,要求教師自己動手編題或精心選擇壹些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完成,避免了機械重復做題。此外,還對學生進行解題指導。壹是對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的指導;二是加強規範化解題的指導。我們發現許多學生解化學題目時,思路不清,過程紊亂,缺乏條理性,壹般只停留在題目的表面,沒有真正“深”下去,壹旦題型壹變,就束手無策。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有意識地在這個薄弱環節上多下功夫,幫助學生歸納出各類題的解題規律、解題格式,養成壹題多解、解後深思的良好習慣。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心理學表明,初中學生主要通過形象思維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得到迅速的發展,其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不斷發展變化和完善,他們不僅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還能揭示事物運動發展變化的原因。通過計算機進行多媒體教學,使文字、圖形、動畫、影片等多種信息來幫助教師呈現教學內容,提供輔助信息,充分發揮聽、視覺感知活動的作用,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增強了化學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使認知過程進行得更順利,從而提高了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計算機輔助教學,可提供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以及創設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這不是傳統教學手段所能做到的。計算機接入國際互聯網後,學生更可在網絡上查詢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和資料,以及和不同地點的人相互交流學習體會、解題方法和答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知識的獲取能力。在化學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能力等的提高,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三、加強化學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美國未來學家阿布文·托夫勒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由此可見,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素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才是整個教學的精髓。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化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裏,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我們在研究中主要進行以下的壹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學會讀書,這是任何壹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應具備的壹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初三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並不知道化學教材內容如何閱讀。為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安排壹定材料,先由教師指導學生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然後再逐句逐段的閱讀,理解並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當學生有了壹定閱讀能力後,教師應安排整段閱讀,同時教師提出壹些思考題,引導學生依據粗讀——細讀——精讀的層次去解決教師提出的思考題,還要指導學生閱讀的思路;最後,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如標準式、批註式、摘錄式、概要式、選讀式、速讀式等。

2、指導學生學會思考。

思考是壹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在學生認知過程中,思考是學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必須做到:壹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敢於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於聯想的習慣;三是要學生形成先思後問,問後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壹定要轉變觀念,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思考。只有三思而問,才能豁然開朗,才能在無疑之處見疑,乃至通過思考發現真理。

3、指導學生學會總結。

認知學理論認為:個體的學習是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知識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要使新知識納入原認識結構中,必須對新知識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為有序結構,並使原認識結構改組和升級。由此可見,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總結是對知識升華,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熟練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小結,使之公式化、規律化、結構化,是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方法。如學習了物理性質後,我們指導學生總結氫氣、氧氣、二氧化碳、壹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從色(顏色)、密(密度)、溶(溶解度)、點(熔沸點)、味(氣味)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出氣體的壹些物理性質。又如學習了《碳》壹章後,我們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碳、二氧化碳、壹氧化碳之間的關系及性質。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都自己獨立進行歸納,形成網絡。具體如下:

三、小組探究,有效提高群體的總體學習質量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但我們也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如何科學地對待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我們認為,應當重視學生差異的存在,開展分層遞進課堂教學研究,針對學生的特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將不同層次學生分三大類,組成含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小組,即異質分級分組。在這基礎上,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踐出發,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指導,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訓練,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反饋,使各類學生的學習個個有興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得到應有的發展,在具體的課題研究中,要求化學老師做好以下工作:

1、分層次分級編組。

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首先必須了解學生情況,按前期的課堂提問表現,平時形成性測試情況,學習能力等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在此基礎上,將實驗班的學生分成含有好、中、差學生的層次學習小組,為了避免由於分級分組造成學習不良學生受歧視而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采用班級內異質分組做法,這種分組不打破學生座次,不宣布學生等級,只宣布每組學生姓名和對每組人員的分別要求。這樣不但不會傷害學生自尊心,又能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間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產生,而且能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學生的榮譽感、好勝心會激勵組內互助組間的競爭,引導學生間進行多向交流,對進步大的學生及時獎勵並恰當調整其目標要求,誘導學生的註意、意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2、 按級定標異步達綱。

具有客觀性和可測性的教學目標使教學過程具有多向性和科學性。制定分層目標必須精心鉆研大綱,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學生,三者不可缺壹。層次目標要明確而具體,從教材內容上來說可分為記憶性目標、理解性目標和運用性目標。在制定目標時做到保“底”而不封“頂”,保證每位學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滿足,改變過去“壹刀切”、“壹步到位”的做法,對待後進生采取先慢後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對優生則允許超大綱、超進度,這樣較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準確把握各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例如《金屬的化學性質》壹節,要求基礎差的學生基本掌握幾種金屬(鐵、鋅、鎂)的性質,背誦金屬活動順序,能夠書寫課本中出現化學方程式;中等學生掌握較多的金屬與酸、鹽、氧氣反應的性質,能夠用實驗證明活潑金屬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氫氣,較熟練書寫化學方程式;好的學生除了掌握以上壹些知識外,還要求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排出金屬活動順序,如用鐵、銅、鹽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來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順序。通過不同的教學要求,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所得,學生學得輕松而能牢固掌握知識。

3、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自主探索”,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分層授課中教師有意識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分在壹個小組進行探索。如學習了《水》的壹章後,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河中漂流物汙染水源”的調查探索,每壹個小組的學生都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成績差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較強,成績好的學生思維能力、基礎知識紮實,這樣相輔相成,使探索活動順利開展。

“精講導練”,即教師講授要富於針對性,要力求做到少而精。在這壹環節教學中,要突出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積極進行實驗,特別是壹些家庭小實驗。家庭小實驗可增加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並對實驗現象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去揭示和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運用對比、歸納等方法加深對規律的理解,並運用這些規律來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 上一篇:在飛機上如何保存藍莓?
  • 下一篇:湖北仙桃藥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