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祥老奶奶蛋糕。暑假是大陸人去港澳臺旅遊的旺季。去港澳臺旅遊,給親朋好友買當地特色的“親筆信”成了“指定動作”。在《手信》中,食物的選擇是最多的,也是最暢銷的。香港有很多老字號美食伴隨著香港人帶著老香港的記憶成長。例如,不斷留香的老太太餅、邵翔花園的蛋卷、大澳朋友的蝦醬、禪意齋的盲糕、姚峰的果脯等等。1920年代開業的恒祥,以冬瓜醬老太太餅起家,在六七十年代深受香港影星和粵劇明星的喜愛。現在在香港各地都有分店,每天做25000多個老太餅。姚峰是壹個傳統的果脯老字號,已經經營了60年。招牌上寫著王美100港幣,均價20港幣。雖然貴,但是供不應求。澳門季翔蛋卷在澳門,很多好吃的馬上就賣,對傳統食品的制作態度嚴謹到近乎固執,名聲不言而喻。澳門的“首信”街位於清平直街和龍符新街的十字小馬路上。大大小小的人行道上擺滿了當地的特色食品,從盒裝杏仁餅、散裝肉幹、蛋卷和姜糖,到玻璃罐裏的話梅。在澳門數百個“守信”品牌中,大吉和醉香園是最大的。醉香園是老字號,而聚吉是靠推車賣花生糖和姜糖起家的,現在已經開了近10家分店。鳳梨酥,臺灣省。在臺灣省,“手信”被稱為“手禮”。據說更早的臺胞四處經商,長期外出。當他們想回家時,孩子們經常在路口等著領取禮物,也被稱為“等待道路”。大陸開放居民赴臺自由行後,臺灣省隨行禮品銷量猛增。阿裏山的茶,臺北的鳳梨酥,臺中的太陽餅,成為臺灣省最好的旅遊營銷代言。品種、包裝、拓展當然,“手信”不僅僅是食物,還有手工藝品、金飾、藥品。尤其是最近兩年,香港的壹些藥品,如祛風油、救心丹等,成了內地遊客熱衷購買的“手信”。走在街上,妳會發現香港各區的鬧市小巷都有藥房和藥店,選擇起來非常方便。隨著經濟的發展,“手書”也在不斷變化。善用營銷技巧的臺灣省人結合創意,推動傳統禮品升級,為“古味”註入新的生命。以臺灣省生產的農特產品為例。宜蘭縣三星鄉出產的洋蔥是島上有名的土特產。近年來,各地農會開發出蔥醬、蔥粉、蔥油等精加工產品,還設計出“大蔥滿贈”等禮盒,暢銷臺灣省市場,同時進入大陸市場。再比如,臺南壹家制作醬油的老字號堅持手工技藝,在世代相傳傳承了近50年,打造了“大豆油博”品牌,以其醇厚的口感贏得了大陸遊客的青睞。值得壹提的是,“牽手儀式”在臺灣省的流行與兩岸關系密切相關。隨著大陸遊客赴臺旅遊越來越多,臺灣省“牽手大典”的名聲更是令人震驚。近年來,不僅臺商在中國大陸設立了臺商“禮品店”,而且臺商還在中國大陸打造了“臺商名牌城”。手書文化的弘揚、回歸和升溫,沈澱了城市的文明,當地政府自然大力推廣“手書”產業。日前,首個以傳統懷舊港式美食為主題的景點在香港海洋公園設立,名為“香港老街”,匯聚了香港曾經風靡海內外的“親筆信”和餐飲。為弘揚“手書”文化,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曾誌偉等香港知名人士,扮演不同角色,演繹不同故事,展現香港“手書”文化。“如果用壹棵樹的樹幹比喻澳門獨特的旅遊業,‘手書’業就是其中壹個分支,兩者同根生。”澳門人這樣看待“親筆信”。去年年中,澳門的“手跡博物館”應運而生。館內展出部分澳門百年來極具歷史價值的手信產品,包括月餅包裝紙、手信容器、手信仿制品等。臺灣省電影海角七號賣馬拉桑米酒、原住民琉璃珠脫銷,臺灣省當局大力推出“牽手禮”幫忙。當然,臺灣省當局不僅向大陸推廣搖手禮的發展,也不忘“拉攏”當地年輕人。近年來,在臺灣電影受歡迎程度的帶動下,很多臺灣省的年輕人重新認識了臺灣省這個品牌。比如,以前被年輕人視為“異類食物”的傳統糕點,現在也開始受到年輕人的關註。把傳統糕點帶回家“和媽媽壹起賞老味道”成了壹個溫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