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地整地:黃芪為深根植物,宜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砂壤土進行平地栽培;山區宜種植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坡地或荒地上。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高,質地致密;低窪易澇的粘土或土質較差的沙土不適宜種植。選地後要進行整地,秋季翻地比較好,壹般深耕30 ~ 45cm。結合翻土和施基肥,每667m2施農家肥2,500 ~ 3,000kg。春季翻土要註意保墑,然後仔細耙平,做畦或壟。
2.種植方式:
(1)選種和種子處理:選種可采用水選和風選,去除雜質、皺縮和蟲蛀的種子。播種前必須對種子進行處理,用粗砂或研磨機輕搓種皮,或用50℃溫水浸泡種子6 ~ 12小時,然後取出放入袋中,加速發芽。
(2)播種:春播、匍匐播種、秋播。春播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夏播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播為9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春播要註意土壤墑情。播種方式有穴播、條播、撒播三種,但主要是穴播和條播。生產中常采用直播,便於田間管理,省工,產量高,質量好。育苗移栽不僅費工,而且容易損傷主根,形成雞爪和芪,影響藥品質量。
3.采種:2年生黃芪開花結實,但種子不飽滿。收獲3年以上的種子最好。采收時,要以成熟為采收標準。如果收獲不及時,豆莢很容易自然開裂。收獲的豆莢經過幹燥和脫粒後,可以留作種子使用。
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追肥:當年苗出來後,可以松土除草,壹般2 ~ 3次。當苗高為7 ~ 10 cm時,應按15 ~ 20 cm的株距進行間苗和定苗。之後在生長期每年根據土壤板結和雜草生長情況松土除草。1 ~ 2年生黃芪生長旺盛,根系發育快,可配合中耕除草適當施用微量磷鉀肥。
2.灌溉和排水:出苗和綠化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如遇幹旱,應及時進行灌溉。雨季土壤水分高,容易積水的地塊要及時排水,防止根部腐爛。
3、病蟲害防治:
(1)疾病:
①白粉病: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壹般在7-8月份。主要危害葉片和莢果。受害葉片和莢果表面產生白色粉末,然後病斑上出現小黑點,可引起早期脫葉或全株枯萎。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每隔15天噴1倍博美0.3度石硫合劑,或每隔1000倍50%托布津噴800 ~ 1000倍,每隔10天噴1倍,連續2 ~ 3次。
②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引起爛根。病後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萎,導致死亡。發病多在6-8月,在高溫高濕、土壤較重的情況下更易發生。防治方法:精心選地,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病點;整地時每667平方米施70%五氯硝基苯1 kg進行土壤消毒,施石灰氮20 ~ 25 kg作為基肥。
(2)蟲害:
①蚜蟲:同翅目昆蟲,多發生在6-8月,主要為害植物上部的嫩莖葉,從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防治方法:用40%樂果EC 1500 ~ 2000倍和50%毒死蜱1000倍、1倍每隔7天噴壹次。
②螟蟲:鱗翅目螟蟲,壹般發生在6-9月。成蟲在幼莢或花蕾上產卵,幼蟲孵化後危害種子。防治方法:在成蟲發育全期,晚上噴80%敵百蟲晶體1500 ~ 2000次,每隔7 ~ 10天噴1次,連續噴3 ~ 5次,直至種子全部成熟。
黃芪的藥用部分是根。它必須長到壹定的長度和厚度才能收獲。壹般3 ~ 4年即可收獲。秋季10 ~ 11為挖期。因為它的根長得很深,要用鶴嘴鋤挖,挖到100 cm左右才能拔起。刨的時候不要損傷皮膚,避免弄破。然後將土洗凈,將黃芪放入開水鍋中浸泡1 ~ 2分鐘,然後取出,放在陰涼處,濕潤其身份,切去頭尾,然後用繩子綁住晾幹,再搓直,使根直後分別做成莊。
藥材形狀
1、黃芪:根圓柱形,部分分枝,上端粗,長30 ~ 90厘米,直徑1 ~ 3.5厘米。表面呈淡褐色或淺褐色,有不規則的縱向皺紋或溝槽。它堅硬堅韌,不易折斷,斷面呈纖維狀、粉狀。其皮黃白相間,木質淺黃,有放射狀紋理和裂紋。老根中心偶有枯萎、黑褐色或中空。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2.巖黃芪(多穗巖黃芪):根圓柱形,分枝少。表面呈灰紅色,有縱向皺紋和少量分支痕跡,易整皮脫落,露出黃皮和纖維。切面的皮膚是淺棕色的,中間有壹個棕色的環。堅硬致密,粉狀。輕微的氣息,微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