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顏正華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顏正華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他14歲步入岐黃,拜兩位名醫,背四大經典,是孟河學派第四代傳人。20歲懸壺應診,27歲中縣中醫狀元。

“老師,補血方中除了補血藥壹般還用什麽?”學生問。顏正華隨口而出:“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血自旺矣”,此句出自李東垣《脾胃論》,可見顏正華對醫經典籍造詣之深。

1920年生於江蘇省丹陽縣的顏正華,14歲拜同邑著名儒醫戴雨三學習中醫,他是從背誦經典條文開始,步入岐黃的。戴先生要求徒弟必須熟讀四大經典。其間,顏正華背誦了《內經》的大部分內容、《傷寒論》全部內容及《金匱要略》中有處方的條文等,因此打下了堅實的中醫學理論基礎。都說“童子功終身受益”,顏正華少年時代誦讀記憶過的四大經典,很多條文爛熟於心中,伴隨他壹生從醫之路,耄耋之年仍能流利背誦。

回憶年少時的學醫歷程,顏正華說:“當時是為了學習壹門技術,維持生計,後來便越來越喜愛中醫。”

談到對他影響最大的人,顏老說,當數楊博良。“如果我沒有跟隨楊博良先生學習,在臨床經驗的積累方面還可能要摸索更長時間,所以直接向名醫學習是學習中醫的絕佳路徑。”

顏正華17歲師從江蘇省名醫楊博良,楊氏為清末“孟河學派”著名國醫馬培之的再傳弟子,名震江、浙、皖數省,門庭若市,求診者日逾百人。顏正華師從楊博良3年,白天隨師侍診,晚上就住在楊老師家,整理病例、背誦醫經、練書法、習古文。顏正華以其穎悟和勤奮,深受楊氏賞識,因此得“孟河學派”真傳,成為孟河學派第四代傳人。

顏正華20歲師滿歸裏,懸壺應診,譽滿丹陽。1947參加丹陽縣中醫統考,名列榜首。 他開創了兩所中醫院校的中藥學科建設;主編了新中國第壹部《中藥學》講義,主持編寫了我國中醫藥高校第壹版《中藥學》教材,主編了第壹部《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藥學》 。

成為中醫狀元的民間郎中,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大學教授,更沒想到會成為我國新中國高等教育中藥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壹。

顏正華回憶,“讀大學對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可不是壹件普通的事,只有很少的人才有幸能進入大學校門。”無疑,顏正華是幸運的。1955年3月,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剛剛成立的南京中醫進修學校(南京中醫學院前身)師資進修班深造。

1956年他在南京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中藥教研組組長。當時,我國剛開始建立中醫學院,還沒有中藥學教材。顏正華晝夜奮戰,數月內主編了適合中醫本科學習的第壹版《中藥學講義》,為南京中醫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前身)的建立及開設中醫學課程創造了條件。

1957年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剛剛成立,顏正華奉衛生部之命,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教,當時全校只有4位老師。顏正華壹來就開始講中藥學課程,並負責組建中藥學教研組,是教研組第壹任組長。1958年,顏正華負責組建中藥系,該中藥系兩年後發展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是我國最早創建的中藥高等教育院系之壹。顏正華任中藥教研室主任;1985年成立了中藥研究所,顏正華任中藥研究所名譽所長。

顏正華在中藥教學中,以藥物功效主治為核心,用性味歸經等藥性理論加以闡明,並結合臨床講授藥物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禁忌等。他帶領教師摘錄文獻卡片、編寫中藥學講義、籌建了學校最早的中藥標本室;還帶領學生上山采藥、制作標本。他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奠定了北京中醫學院中藥學科的教學基礎。

在中藥界,有“南淩北顏”之譽,說的是顏正華在上世紀60年代與成都中醫藥大學淩壹揆教授***同構建了我國《中藥學》教材的理論框架,擬訂了我國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1959年,顏正華和淩壹揆等主持編寫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第壹版《中藥學》教材。1963年顏正華主持修改審定該教材,習稱“二版教材”,“五版教材”由顏正華擔任副主編。《中藥學》教材的問世,確立了當代高等中醫院校中藥教學的基本框架與內容,也奠定了顏正華成為我國新中國高等教育中藥學學科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人的地位。

從教53年,顏正華始終是我國編寫、修改、充實、提高《中藥學》教材的領軍人物。1986年,他主編的《臨床實用中藥學》出版,成為全國醫藥人員學習中藥的重要參考書。1991年,他主編的《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藥學》出版,已經成為中藥學專業權威範式。2008年,他主編的《顏正華中藥學講稿》出版,奠定了臨床中藥學的基本內容。現今,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十壹五’國家級本科規劃教材”版本的《中藥學》教科書,也是由顏正華主審的。他在長期的從醫執教過程中,筆耕不輟,已出版的著作達600萬字以上。

顏正華非常註重中藥學科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對身邊工作的每個中青年教師都精心培養,在備課、試講、編修講義、撰文著書、臨床治療及實驗研究等方面指導他們,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中藥教學整體水平居全國領先行列。2007年,這支教學隊伍獲得教育部國家級中藥教學團隊和北京市中藥學優秀教學團隊。

前些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時常可見壹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端坐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記筆記,老人正是顏正華。幾十年來,他的每壹個研究生、博士生或中藥教研室的青年教師試講,他都要坐在課堂上親自聽課、指導。 執教53年,他帶教徒弟及碩、博學生39人,培養的數以千計的中醫藥學子已成為杏林棟梁之才。他傳岐黃薪火,堪為國醫師表。

“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為中醫藥事業棟梁之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談到學生桃李滿天下,顏正華的臉上寫滿了自豪。

顏正華執教53年,為培養中醫藥人才嘔心瀝血。顏正華從1962年晉為副教授、1978年晉為教授、1979年為碩士生導師、1986年為博士生導師,先後為中醫藥專科、本科、西學中班、中藥研究生班等數十個班次的幾千名學生講課及帶臨床實習;同時,顏正華先後帶教了5名徒弟(高雲艷、常章富、張冰、鄧娟、高承琪),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9人、博士研究生13人。

顏正華執教嚴明有方,不僅傳授書本知識,還結合科研工作培養中藥事業繼承人。

在藥性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顏正華培養了壹大批優秀中醫藥專家,如徒弟張冰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博士生鄭虎占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徒弟高雲艷、鄧娟等學術造詣頗深,研究生王育傑、周平安、劉玉德、王誌斌等均成為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領軍人物。

在中藥延緩衰老研究方面,顏正華認為,人的衰老與機體的陰虛血瘀有關,遂主張補益肝腎之陰與活血化瘀並行的延緩衰老學術思想,他指導博士生鄭虎占、黃暉從事該課題研究,現黃暉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中藥防治疑難病證研究方面,他指導博士生王誌斌、苗明三、孟傑等及徒弟張冰、鄧娟、高承琪等進行脾胃病、呼吸病、高血壓等疑難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

這些學生秉承顏正華教授的學術思想,都成為了優秀的中醫藥專業人才,在中醫藥學的傳承中發揮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顏正華悉心培養學生,在學業上力求於嚴,在生活中寬厚仁愛,待學生如慈父。師從顏老多年的徒弟常章富,後來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授,60歲還經常陪顏老出診抄方。常章富至今還記得20年前老師親自下廚做的紅燒魚的美味,“那時每到周末,顏老的家就成了學生們改善夥食的‘大食堂’。 ”

顏正華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指導老師”;2007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顏正華之所以成為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中藥學家、中醫教育家,源於他對中醫藥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高校停止招生,但為了培養中醫藥事業繼承人,顏正華在河南下放勞動時,積極與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溝通,要求開辦中藥學習班。勞動之余,給學員講中醫藥課程,盡自己的力量減少文革對中醫藥事業的損失。另外,顏正華要求自己的子孫學習中醫,如次子從事中醫,小女兒從事中醫圖書管理,外孫女高琰於2006年以高分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本碩連讀班。中醫藥事業在學校、在家中得以傳承,是顏正華最欣慰的事。

外孫女高琰從入大學開始,每周六都跟隨姥爺侍診抄方。她對記者說,我從小和姥爺同住,記憶裏姥爺總是坐在桌前手捧書籍,時而做著筆記,時而像古人壹樣吟唱,有時又會拿起毛筆練習書法。得知我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時,姥爺喜悅於心,揮筆寫下陸遊詩作:“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此鼓勵我。 他精通藥性,勤於臨證。用藥主張四兩拔千斤,不投猛劑,不用大劑,平中見奇,處方可見孟河醫風。

“我得了腎病,兩個月前慕名找顏老看病,非常見效。今天我第二次來,沒想到顏老像家人壹樣熟知並詢問我的病癥,真受感動。”壹位剛從診室出來的患者對記者說。

顏正華在中藥教學的同時,從未丟掉中醫臨床。他說:“要成為中藥名師,首先要成為中醫名醫,兩者相得益彰。”如今他89歲高齡,仍然為患者看病,並且每次出診均要記錄每個患者病情、診斷、用藥,堅持寫醫案。每個患者,顏老都記掛在心上。

怎樣才能成為名醫?顏正華回答:“要想成為名醫,必須諳熟藥性,並合理應用之;必須早臨證、多臨證,揣摩體會,積累經驗。”顏正華弱冠之年就獨立行醫,之後的70年來從未中斷,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到河南省商丘地區勞動,他也堅持在勞動之余為當地群眾診治疾病。勤於臨證,探究藥性,使顏正華成為醫藥兼通的救疾國手。

“醫之本,精於術。”顏正華遣方組藥,崇尚平和,通常達變,多有奇功。

內蒙古壹位40多歲的患者,因經常吸煙喝酒吃羊肉,咽喉形成1厘米×1厘米的潰瘍面,嚴重影響進食,輾轉多家大醫院,始終不見好轉,經朋友介紹找到顏正華。吃了兩個星期的中藥,就可以吃飯了,不久潰瘍面神奇般不見了。

還有壹位患有子宮出血癥的中年婦女,在北京某大醫院住院治療3個多月,血壹直余瀝不盡,後來只服用顏正華開的幾服中藥即控制了出血。

像這樣屢起沈屙的病例,在顏正華的醫案中比比皆是。

“用藥當知藥,知藥才能善用。”顏正華總結開方用藥經驗:巧用多效藥,善用平和藥,慎用毒烈藥,分用同名藥,不拘成方,因證遣藥。

治療復雜病癥,顏正華常根據治療需要,將數個成方融為壹體。如治感冒發熱、咳嗽痰多、頭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癢、胸悶不暢,顏正華將銀翹散、杏蘇散、止嗽散三方合為壹體,加減應用,名為治感冒發熱咳嗽方,療效奇佳。

看病、教學、科研,顏正華樣樣精通。自1986年起,他著手研究治療小兒熱證的新中藥制劑“黃梔花口服液”,該藥1997年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準的新藥證書,投放市場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他為人仁和真誠,言必信行必果。“德近於佛,術近於仙,品術俱端,德藝雙馨。”人們這樣評價他。

患者至上,是顏正華高尚醫德的體現。2003年4月,“非典”肆虐,83歲的顏正華仍然堅持出門診。學生們打電話勸他停診幾天,他說:“作為壹名醫生,這點病就嚇得不敢出診,那我們的病人找誰看病?”壹天,本校壹學生發高燒找他就診,他認真地辨證施治,使學生病情得以控制,顏正華建議他轉入醫院系統治療(該學生後來被確診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唯壹壹名“非典”患者),學生不久痊愈,而顏正華和家人均因此被醫學隔離。

顏正華是患者的知音,不僅給予患者心理安慰,處方開藥也盡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以治病需要為前提,不開與治療無關的貴重藥和檢查單。

顏正華始終秉承“精於專業,誠於品德”的大醫精誠風範,雖為名老中醫,但他淡泊名利,對同事同仁謙讓團結,***謀發展,學術不相詆毀,地位不相拼爭,在榮譽地位面前向來很低調。

當年的青澀少年,如今已成為 “國醫大師”,他謙遜地說:“我就只是做了壹名醫生和教師應該做的工作,沒想到得到很多榮譽。我有責任繼續培養學生和醫治患者,只要我的身體情況允許,就會繼續工作下去。”顏老身體力行的奉獻精神,閃耀著國醫大師的人格魅力,感染著身邊的每壹個人。

很多人都感慨:看顏老開的處方,如同欣賞壹幅美妙的書法作品。顏正華自幼酷愛書法,他開處方常以毛筆小楷行之,患者每得必珍藏,不僅因為處方技術高明,還因為書法藝術高超。

顏正華之所以高壽,與其健康的心態、生活習慣和飲食有著極大的關系。他擅長古代文學,時常作詩以抒誌,如戊子年除夕作詩:“炮竹聲中歲月遷,國強民富過新年;合家***聚天倫樂,無限風光在眼前。”他喜愛運動,堅持晨慢跑,或打太極拳,做自己編的健身操,練習氣功;他不抽煙,偶爾飲少量黃酒或葡萄酒,以流通血脈而不傷臟腑;慣用熟軟、易於消化的飲食,又常用補益之品以輔助正氣,如服用人參茶等,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顏正華曾3次出國考察與講學,去過朝鮮、柬埔寨、日本。“我最難忘的是1976年去柬埔寨半年執行援外任務,為當地舉辦中草藥學習班、幫助組建藥廠,還編著了《柬中常用草藥》和《柬埔寨驗方集》兩本書。”他曾謝絕多個國家的優厚待遇及高薪聘請,為我國中醫藥事業兢兢業業地工作。他無愧於國醫大師的稱號。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顏老的最大期望是什麽,他在記者的采訪筆記本上認真地寫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壹步研究中藥,實現中藥現代化,國際化!”蒼勁有力的字跡,印證了這位89歲的國醫大師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信心與期望。 1920年,生於江蘇丹陽縣;

1934年,拜同邑儒醫戴雨三習醫;

1937年,拜孟河學派代表性醫家馬培之第三代傳人楊博良為師;

1940年,懸壺濟世;

1956年,在南京中醫學院任教,任中藥學教研組組長,編寫第壹本《中藥學講義》;

1957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中醫系中藥教研組組長;

1962年,加入中國***產黨;

1978年,晉升為教授,批準為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1984年,批準為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1986年,主編《臨床實用中藥學》出版;

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指導老師;

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主編的《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藥學》出版;

1997年,領銜研制的“黃梔花口服液”獲衛生部新藥證書;

2003年,被授予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理事;

2006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2007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顏正華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列為“十壹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編著的《顏正華中藥學講稿》出版;

2009年,北京市立項成立“顏正華名醫工作室”;

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稱號,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

  • 上一篇:安全生產責任書格式範文
  • 下一篇:效期產品的管理制度 詳細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