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腐。播種前將種子晾幹2-3天,然後用50%福美雙或15%三唑酮拌種。發病初期應噴施2500-3000倍的12.5%沃·李國可濕性粉劑,病情嚴重的地塊可噴施600倍的72%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濕性粉劑於基部或灌根。噴藥時壹定要噴的均勻徹底,讓藥液充分浸透莖和根。
2.紋枯病。播種前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或15%三唑酮粉劑拌種。當小麥幼苗變綠時,噴灑33%井岡蠟芽可濕性粉劑300倍,5%井岡黴素水溶液500倍,或50%甲基利庫林300倍,重點在小麥植株下方的發病部位。
3.完全侵蝕。將50毫升20%三唑酮(三唑酮)乳油與2-3公斤水混合,然後將50公斤小麥種子混合,然後在播種前堆放2-3小時。小麥播種後20-30天,將15%三唑酮(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200 g與60升水混合,沿壟噴施,次年返青期再噴施1次。
小麥黃葉病的成因
病蟲害、細菌感染,如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都會使小麥葉片變黃。藥物中毒,藥物中毒分為兩種,除草劑殘留中毒,生產中盲目加大使用,使藥效期延長。化肥中毒。由於部分農戶有機肥投入減少,無機肥投入過多,或者土壤中P不足,導致土壤板結,呈酸性。播種深度過深導致麥苗養分消耗過多,出土時間過長也會使小麥葉片變黃。
過量使用化肥,田間土壤呈酸性,此時小麥吸收水肥的能力下降,出現黑根黃株等癥狀。小麥出苗後澆水過早或過勤,導致水分滲透緩慢,麥苗長期浸泡,淹水發黃。長期浸泡在水中造成的土壤鹽堿化不利於小麥的正常生長,此時小麥也會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