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節能環保小竅門急用!!!!

節能環保小竅門急用!!!!

如何將電視機對健康的影響降到最低?

電視機內的阻燃劑在高溫下會發生裂解,產生溴化二苯並菲(BDE),危害人體健康,那麽我們在看電視時應該註意些什麽呢?

看電視時,最好每隔壹小時通風10分鐘,以有效降低室內可吸入顆粒物和溴化二氯乙烷的濃度。此外,看電視時不要吃東西,因為溴化二氯乙烷對食物有很強的吸附能力。

看電視時,應坐在電視機正前方,最佳距離為電視屏幕對角線的6-8倍。看完電視後,應該用溫水清洗裸露的皮膚。

電視機使用壹段時間後,最好請專業人員進行除塵,也可以使用小型吸塵器對散熱片進行簡單的除塵。

堵車時打開車窗於事無補

城市裏堵車是家常便飯。很多人為了省油,會搖下車窗透透氣,或者關掉空調打開車窗。我不知道,堵車時最好不要開窗。

專家介紹,堵車嚴重的地方比較狹窄、擁擠,空氣流通不好,苯並(a)芘的含量就比較高。苯並(a)芘是壹種有特殊氣味的氣體,燃燒汽油、煤或吸煙都會產生這種物質,它不僅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還是壹種致癌物質。此外,由於發動機燃燒不完全,空氣中還會產生壹些其他有害物質,如苯、甲苯、二甲苯、懸浮顆粒物等。

壹般來說,高速公路主幹道和紅綠燈路口汙染嚴重。高速公路主幹道容易形成帶狀汙染,汙染程度以主幹道為中心,從中間向兩側逐漸降低。紅綠燈路口主要是綠燈亮時,發動機開始釋放有毒氣體。

其實,壹遇到堵車,很多人都會因為開窗透氣而煩躁不安。此時,不妨聽聽音樂或聊聊天緩解壹下心情,還可以構思壹下晚餐的菜單,或者計劃壹下壹周的工作,這樣就不會覺得堵車時間難熬了。

如何去除和減少新車內的空氣汙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壹些消費者購買了自己心愛的新車,但新車內的空氣汙染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註,專家提醒買車壹族註意:

1、在駕駛新車半年內,開車時不要緊閉車窗,應盡量少開空調,加強車內通風,使車內有害物質盡快釋放;

2、如果車主有自己的車庫,可以在不開車時經常打開門窗通風;

3、對汽車裝飾要嚴格選擇,防止將壹些含有有害物質的地膠、座墊裝飾到車內;

4、新買的車內座套等紡織品裏面容易含有甲醛,最好先用清水沖洗幹凈再使用;

5、可以選擇壹些能釋放香味的植物、花卉或水果放在車內,但這只能起到掩蓋新車難聞氣味的作用,不能清除車內的空氣汙染;

6、很多車主喜歡在車內放置香水來改善新車的氣味,要註意選擇天然材料。選擇天然材料,目前很多香水是化學合成的,本身就有壹定的汙染,要慎重選擇;

7、使用車載空氣凈化器等凈化器壹定要慎重。目前,壹些廠家生產了壹些凈化車內空氣的產品,能在壹定程度上減少車內汙染,但壹定要註意選擇效果和副作用小的;

8、如果車主自己駕駛新車壹段時間後發現有癥狀反應,如眼睛有煙熏感、呼吸道刺激感甚至頭暈,如果異味在三個月甚至半年內不能完全散發,就應該進行壹次車內空氣質量檢測,以便盡快找到並清除車內汙染源;

9、四類人群要特別註意新車內汙染物的危害:體質較弱者、女性、兒童和過敏體質者,這些人群應盡量避免長時間駕駛和乘坐新車。研究證明:女性對苯、甲醛的吸入反應特別敏感,尤其是孕婦長期吸入苯會導致胎兒發育畸形和流產。

節能知識

1、如何正確使用節能燈

節能燈是人們在家庭中經常使用的節能產品,那麽如何正確使用節能燈,使其達到最佳節能效果呢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正確使用節能燈需要註意以下五點:

壹要註意燈具上標註的使用電壓,如果低壓鈉燈在使用高壓電源時,燈管會燒壞。

二是用戶應使用質量合格的品牌,提高警惕,拒絕使用劣質產品。

三是註意燈功率的選擇和正確使用。節能燈的光效壹般是白熾燈的5倍。原來使用60瓦白熾燈的地方,現在只用13瓦的節能燈就夠了。

第四是盡量減少燈的開關次數。每開壹次開關,燈的壽命就要減少3小時左右。

五是燈使用壹段時間後,光通量會大大減少,光線會越來越暗,這時要註意及時更換新燈。

二、正確使用煤氣做飯需註意以下六點:

壹、天然氣燃燒時火焰呈紅黃色表示缺氧,產生 "離火 "現象表示空氣過多,此時可調節竈具風門,待火焰呈紫藍色時,表示燃燒充分。

二、做飯時,應先做好飯菜再點火,避免燒 "空竈";如果是燒湯、燉菜,先大火,熄火後只要鍋內保持滾動而不溢出就行了。

三、烹調時,火力的大小可根據鍋的大小來確定,火焰的分布面積與鍋底平為最佳。

四、煮飯最好不要用蒸的方法,蒸的時間是燜飯時間的三倍。

五、應先將鍋、壺表面上的水漬擦幹,再放到火上燒,使熱氣盡快進入鍋內,節省煤氣。

六、如果有風吹得火焰搖擺不定,可用薄鐵皮做成 "擋風板",這樣可以保證火力集中。

三、避免待機電器

很多人為了圖方便,看完電視後用遙控器壹關就萬事大吉了,卻不知道這樣做只是讓電視處於待機狀態,還是要花不少電費的。記者從河北省發改委資源處了解到,各種家電長時間處於待機狀態,會積累大量的耗電量。

以電視機為例,平均每臺電視機每天待機2小時,待機耗電量為0.02度(千瓦時),我國電視機保有量為3.5億臺,壹年的待機耗電量高達25.55億度,相當於幾個大型火力發電廠壹年的發電總量。

通俗地說,待機就是關掉遙控器,而不關閉電器開關或電源。現在大部分家電都有待機功能,每臺家電在待機狀態下的耗電量壹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約為5瓦-15瓦。壹般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的電視機、空調、音響、微波爐等待機能耗加在壹起,相當於開壹盞 30 瓦-50 瓦的強光燈。據統計測算,家電普及率較高的城鎮居民每戶每月家電待機能耗高達20度-40度。

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壹時方便的背後,造成的是浪費。因此,我們應盡量不使家用電器處於待機狀態,而是關掉電器開關,或徹底關閉電源。

生活中的汙染

現代生活在給我們帶來享受的同時,也造成了危害健康的汙染。很多人在享受現代生活的同時往往忘記了這壹點,忽視了各種危險的汙染源。在此,我們列舉幾類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汙染源,提醒人們註意和重視。

汙染壹:餐巾紙

人們使用餐巾紙是為了衛生,但如果餐巾紙本身不可靠,恰恰相反。

專家指出,由於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農藥,因此諸如稻草、麥稈等造紙原料往往帶有農藥殘留。有的廠家在紙漿中還摻入了壹些再生紙,雖然也經脫色處理,但鋁、鎘等有害物質殘留在紙漿中,再生廢紙中的不潔物質和有害物質、微生物等也沒有全部洗凈。此外,在餐巾紙的生產、包裝、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不科學、不嚴謹,也是造成汙染的根本原因。壹般來說,餐巾紙易受致病性化膿菌、大腸桿菌、真菌和肝炎病毒等汙染而引起痢疾、敗血癥、肝炎等傳染病。

汙染二:塗改液

目前學生經常使用的塗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對二甲苯等物質,它們極易揮發,遊離在空氣中。吸入二甲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出現頭痛、嗜睡、惡心等癥狀;二氯甲烷、三氯乙烷等會侵害人體神經系統,出現嗜睡和頭暈、神誌不清、食欲不振、行動遲緩等癥狀。

有人曾將浸有少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對二甲苯三種試劑的棉花放入兩組小白鼠的身邊,試劑用量大的壹組僅五分鐘就使小白鼠在抽搐中死亡;用量小的壹組每天試驗五至八分鐘,五天後小白鼠驚慌失措、進食減少、行動遲緩、體重減輕。鑒於這種情況,科學家告誡人們不要使用修正液。

汙染之三:熒光拔罐

美國《消費品》雜誌指出,美國和臺灣生產的兒童玩具大多有 "熒光拔罐 "現象,在節日期間使用過的兒童玩具應立即丟棄,以免兒童不慎受到傷害。

據該雜誌接到的投訴和進行的檢測,熒光花束中含有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二甲酸二丁酯,毒性較低,如果不小心打碎,接觸到泄漏的化學物質,應及時沖洗處理。如果不慎吸入或接觸,會引起惡心、頭暈、麻痹甚至昏迷反應。

汙染之四:熒光屏

電視和電腦的熒光屏會產生壹種致癌氣體,這壹點已被德國研究人員證實。

據報道,這種有害氣體稱為幫助溴化二苯並呋喃。測試表明,壹臺電視機連續使用三天後,在室內測得的這種氣體的含量相當於在壹個字路口測得的溴化二苯並呋喃的含量。因此,科學家建議人們,看電視時盡量遠離電視機;放電視機的房間要保持通風,特別是電視機經過苦幹使用幾個小時後,壹定要讓房間通風較長時間,如果是新電視機更應該這樣做。

汙染之五:自來水中的 "死水"

早上剛打開水龍頭時,有時自來水往往發黃。自來水發黃的原因是由於水管中長期不流動的 "死水",與金屬管道接觸後,受到金屬物質的汙染。據分析,這種水含有多種有害物質,既不能飲用,也不適合漱口刷牙。此外,停用壹夜和不經常使用的水龍頭,在 "死水 "的作用下,還可能滋生壹種叫 "軍團菌 "的細菌,這是壹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罪魁禍首。

所以,早上起來,應該把這些 "死水 "放掉,流出清水後再使用。

汙染之六:早晨的空氣

很多人習慣早晨起來馬上打開窗戶,認為外界的新鮮空氣可以進入室內。殊不知,這樣做會適得其反。由於地球每天有500萬噸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進入大氣層,而清晨恰恰是空氣汙染的高峰期,此時開窗換氣對人體顯然不利。健康專家告訴我們,開窗通風的最佳時間是上午9:00-11:00或下午14:00-16:00,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內氣溫有所回升,逆溫層現象消失,沈積在大氣低層的可見光和對人體無害的氣體也已散去,此時開窗通風最為科學。

家居裝飾環保知識

1.家居裝飾要環保。

家裝環保是指裝修後的室內空氣質量指標,符合或優於國家規定的環境檢測標準。主要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放射性四項指標。

2、什麽叫 "家裝汙染"?

室內裝修所用的材料會散發出有害有毒的汙染物,汙染室內環境。這種來自裝修本身的室內汙染稱為家裝汙染,如果家裝汙染物含量過高,且長期得不到解決,就會使人感到不適,影響身體健康。

三、幾種主要的家裝汙染物簡介

根據我國建築、裝飾和家具材料的使用情況,室內家裝汙染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甲醛

苯:苯、甲苯、二甲苯

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

遊離甲苯二異氰酸酯(TDI)

可溶性鉛、鎘、鉻、汞等重金屬元素

4、家居汙染源居多

主要有三個方面,建築本身、裝修材料和購買新家具。

大多數裝飾材料和家具中都含有甲醛汙染物。如劣質人造板材、粘合劑、不合格油漆等。

苯存在於各種建築材料的有機溶劑和各種油漆稀釋劑中,在壹些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中也大量存在。

含有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汙染成分的材料有油漆、乳膠漆等。

甲苯二異氰酸酯(TDI)汙染物主要存在於聚氨酯塗料產品中。

含有重金屬汙染物質的塗料和粘合劑。

大理石地板和石材等含有放射性物質氡。

5.家居汙染物是疾病的根源嗎?

家居裝飾汙染物會導致人生病,但人生病的原因有很多。新裝修的房子,家裝汙染物含量過高,達不到國家環保新標準,長期得不到解決,顯然會影響身體健康。

不過,專家指出,目前還沒有科學證據表明某種疾病是由室內空氣汙染引起的。因此,預防空氣汙染超標比事後追究責任更重要、更有效。

生活垃圾的分類

生活垃圾壹般可分為四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等。

1、可回收垃圾包括紙張、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和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汙染,節約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約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汙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二次原料0.7噸;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汙染75%,減少水汙染和固體廢棄物97%。

2、餐廚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廚余垃圾,通過生物技術就地堆肥處理,每噸可產生0.3噸有機肥。

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外的磚瓦陶瓷、爐渣、浴室廢紙等難以回收利用的垃圾,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氣的汙染。

警惕新鮮蔬菜中的 "五大殺手"

殺手壹:未煮透的豆角

據專家介紹,豆角又稱長筍豆,其中含有引起人體中毒的成分主要是亞硝酸鹽、皂素等。引起中毒的原因主要是加工方法不當,加熱不透氣,毒素沒有被破壞。研究表明,煮豆子到80℃左右,會增加豆子的毒性,未煮熟的豆子比未煮熟的豆子毒性更大。四季豆吃後中毒時間為半小時至5小時,中毒時間最長可達十幾個小時,而中毒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等。

專家建議:高溫烹調。豆中所含的皂素在加熱100℃或經30分鐘以上加熱後即可破壞毒性,烹調加工時壹定要煮熟、炒透。最好采取燜炒的方法,炒前必須先用開水充分加熱。炒時不能急火,既不想酥脆又節省時間。加工四季豆時用大鍋更要註意攪拌均勻,煮熟燜透,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青和豆香味。

殺手二:鮮黃花菜

據悉,鮮黃花菜又名金花菜,因貪口感鮮、甜,近年來,壹些消費者喜歡買回剛摘下來的鮮黃花菜煲湯、煮菜。但實際上,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堿有毒成分,它在體內被氧化為二秋水仙堿,其對消化系統、泌尿系統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重度中毒可損害腎臟,出現血尿、尿閉,可使脊髓和延髓麻痹,如發生表皮麻痹,壹兩天內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等,食用加工不當的鮮黃花菜後,12~30分鐘、最長4~8小時就會發病。

專家提示:在烹飪前,要在清水中充分浸泡30分鐘;在加工鮮黃花菜時要註意不能直接炒,壹定要在沸水中煮透,煮軟後擠出水分,再用清水沖洗幾遍炒熟。專家建議,新鮮黃花菜可以蒸熟晾幹,食用前用清水浸泡開,再進壹步加工食用。

殺手三:發芽馬鈴薯

發芽馬鈴薯的有毒物質為小葉堿,它對胃腸粘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食用發芽馬鈴薯中毒,潛伏期壹般為數10分鐘至數小時,表現為咽喉部搔癢感和燒灼感,上腹部燒灼感或疼痛,繼而出現劇烈惡心、嘔吐、上吐下瀉等,嚴重者可致死亡。

專家提示:發芽部分和已經變色的馬鈴薯肉不能食用,如果壹個馬鈴薯只有壹兩個發芽,可先將芽拔出,再挖出變色的馬鈴薯肉,然後放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時以上,使殘留毒素溶於水中。芽太多或皮肉已發紫的,不能食用。炒土豆時放少許醋,可加速毒素破壞,防止中毒。

殺手四:來歷不明的野生蘑菇

廣東人吃了有毒的野生蘑菇中毒。中國有200多種毒蘑菇,廣東已知的毒蘑菇有100多種。有毒野生蘑菇及其毒素會破壞人的神經系統,使中毒者產生幻覺、昏迷、抽搐,有些毒素還會危害人的肝、腎,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嚴重的還會發生溶血。

專家提示:購買食用菌或野生蘑菇要去大型商場,或在農貿市場選購時註意包裝,包裝袋上標註廠址、電話、品牌產品等。專家認為,購買人工栽培的蘑菇更安全可靠。

殺手五:不起眼的小豆

蠶豆對於某壹類人來說是不適合食用的。據專家介紹,廣東客家地區的人,其血液中有些先天缺乏G6PD酶,如果不慎吃了蠶豆會引起溶血,出現貧血、發熱、腎功能衰竭等癥狀。

專家建議:最好提前了解自己體內是否缺乏G6PD酶,通過檢查血液就可以知道,如果確實缺乏G6PD酶就要堅決遠離蠶豆。

特別提醒

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 衛生研究所戴所長介紹,在廣東,因農藥引起中毒的病例比蔬菜本身含有毒素而導致中毒的事例還要多,廣東每年因食用農藥殘留量超標而中毒的蔬菜估計有十幾例。

那麽,為了保證食用安全,消費者買回新鮮蔬菜後該如何處理呢?戴老師告訴記者,作為普通消費者,處理清洗蔬菜的最佳步驟是:壹洗;二浸,至少浸泡半小時;三燙,先用開水燙壹下;四炒。

喝水並非越純越好

近年來,人們對飲水衛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蒸餾水、純凈水、太空水正成為壹種商品,走進人們的生活。壹些單位還將純凈水供應到居民小區,引導人們把這樣的水當成基本飲用水。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

自然界中的水,每時每刻都在與大氣、土壤、巖石等接觸,在接觸過程中,壹些物質溶解或懸浮在其中,致使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多種 "雜質",如鈣、鎂、鉀、鈉、鐵、錳、碳、氨、矽、鋁、磷等化合物。此外,天然水中還生活著許多微生物,如各種細菌。天然水中的 "雜質 "有許多是人體所必需的,如鈣、氟等微量元素,水是人體獲取這些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之壹。

人們在特定的環鏡下,如幹旱、沙漠地區,由於缺乏飲用水,如以蒸餾水作為補充,對健康不會帶來不良影響。但如果長期使用這樣的水作為飲用水則不利於健康。純凈水進入人體後,還會帶走人體內的微量元素。由此可見,飲用水並不是越純越好,人們還是應該多喝天然水,當然應該是幹凈的水。

如何識別汙染魚

這裏的汙染魚主要指化學汙染。隨著人類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特別是農藥、化肥的廣泛使用,眾多工業廢氣、廢水、廢物的排放,壹些有毒物質,如汞、酚、氰化物、有機氯、有機磷、硫化物、氮化物、氟化物、砷化物和對硝基苯等、混雜在土壤、空氣中,源源不斷地註入魚塘、河流或湖泊,甚至直接進入水系,造成大面積水體汙染,致使魚類受到危害。被汙染的魚,輕則有異味,發育畸形;重則死亡。如果人們誤食了被汙染的魚,有毒物質就會轉移到人體內,在人體內逐漸積累,引發疾病。例如,有機農藥會導致兒童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和侏儒癥;重金屬鹽類會導致關節疼痛和癌癥。有些物質毒性更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

壹、畸形

魚體被汙染後的重要特征就是畸形,因為垂釣者對各種魚的體形都非常熟悉,只要仔細觀察,不難識別。被汙染的魚往往體形較矮高,背鰭基部在背部隆起,臀鰭基部突出,臀鰭基部到背鰭基部的垂直距離增大;背鰭較短,鰭條緊密,腹鰭細長;胸鰭壹般長於腹鰭基部;臀鰭基部以上的鱗片排列緊密,鱗片不規則地雜亂排列;魚體側線在魚體背部呈不規則彎曲,畸形嚴重的魚體背部凹凸不平,側線不直,魚體頂部略有凹凸不平。臀鰭起點後面的側線消失。另壹個重要特征是,大多數受汙染的魚的鰭很脆,壹碰就碎,這是最容易識別的方法。

二、含酚魚

魚眼突出,體色蠟黃,鱗片無光澤,鰓蓋折斷,能聞到明顯的煤油味。烹調時,即使用重調料蓋壓,仍刺鼻難聞,味麻口,使人反胃。被苯酚汙染的魚,切勿食用。

三、含苯魚

魚體無光澤,魚眼突出,掀開鰓蓋,有強烈的 "六六六 "粉臭味。煮熟後仍有刺鼻、澀味。含苯的魚,其毒性大於含酚的,故嚴禁食用。

四、含汞魚

魚的眼睛壹般不突出。魚體呈灰色,無光澤。肌肉緊繃,按壓時發硬。掀開鰓蓋,聞不到異味。經高溫加熱後,汞可部分或大部分揮發,但魚體內殘留的汞毒素仍不少,不宜食用。

五、含磷、氯的魚

魚眼突出,鱗片松動,可見魚體腫脹,掀開鰓蓋,可聞到壹股辛辣味,鰓絲內充滿粘液血絲,用手按壓,有血膿噴出,入口有麻木感。應避免食用受磷、氯汙染的水產品。

食用被汙染的水產品,人體可能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可致畸、致癌。如發現中毒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防腐劑的危害有多大

防腐劑是各種食品添加劑中爭議最大的壹種,各種食品要長期保存都需要防腐劑,人們對防腐劑的使用也很關註。防腐劑在普通食品中的使用情況到底如何?它又會給消費者帶來怎樣的安全隱患?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2001年第二次消費警示,指出食品中的 "防腐劑 "關系健康。

■什麽是防腐劑?據專家介紹,防腐劑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質和營養價值為目的的食品添加劑,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動,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從而延長保質期。

■ 防腐劑對人體有害嗎?由於目前使用的防腐劑多為人工合成,超標準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壹定損害。因此,我國對防腐劑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明確防腐劑應符合以下標準:1、合理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2、不影響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內能降解為正常成分的食品;4、不影響藥物抗菌劑的使用;5、經熱處理後對食品不產生有害成分。

■ 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防腐劑有哪些?我國至今只批準了32種允許使用的食品防腐劑,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等。苯甲酸的毒性比山梨酸大,且在相同酸度值下抑菌效果僅為山梨酸的1/3,因此許多國家已逐步改用山梨酸。但由於苯甲酸及其鈉鹽價格低廉,在我國仍被用作主要防腐劑,主要用於碳酸飲料和果汁。山梨酸及其鹽類抗菌力強,毒性低,是壹種不飽和脂肪酸,能參與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並被轉化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山梨酸由於防腐效果好,對食品的口感也無不良影響,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另從未來防腐劑的發展趨勢來看,天然防腐劑將成為發展的主角。

■"本產品不含任何防腐劑 "可信嗎?部分生產企業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劑後,因擔心消費者產生疑慮,並沒有在標簽中標明防腐劑的使用情況;有的甚至使用防腐劑並在包裝上宣傳 "本產品不含任何防腐劑",以此誤導和欺騙消費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據中消協近期對121種罐裝碳酸飲料進行的比較試驗檢測結果顯示,有7種飲料使用了防腐劑且未在標簽中標註,占實測含防腐劑飲料總數的8%。

■如何正確識別食品中的防腐劑?消費者應理性看待防腐劑,明確防腐劑除了能防止食品變質外,有時還能防止食物中毒,這對消費者安全消費無疑是有益的;但同時防腐劑由人工合成,使用不當會產生壹定的副作用,長期過量攝入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壹定損害。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屬於身體發育的特殊時期,在食品攝入時應重點保護,建議他們不要食用那些過多使用防腐劑的食品。

■呼籲政府管理部門加大對非法濫用防腐劑的打擊力度,不斷完善有關合成添加劑,特別是有關防腐劑的法律法規,把防腐劑的生產和使用控制在最合理的範圍內。對標簽作出更詳細的規定,如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在產品標簽上明確寫明 "含防腐劑:XXX、XXX",並註明使用劑量,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壹目了然,能做出客觀明確的判斷。

"綠色食品 "未必 "純天然"

在普通消費者心目中,綠色食品壹定是純天然的,不施用化

肥和農藥。但專家們說並非如此。

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委員會專家陳大偉說:"發達國家沒有綠色食品認證,我國通過認證的所謂綠色食品也不是純天然食品。"

"十壹 "前,北京市場上出現了80多種 "綠A "標誌的農產品,並打出了 "純天然、無公害 "的口號。陳大偉認為,農業部認證的綠色食品應該準確地稱為 "安全食品",這類農產品並非無汙染,只是汙染物沒有超過規定標準。發達國家對農產品中的汙染物有壹套嚴格的標準,只有指標達標,才允許上市。國內壹些綠色產品其實執行的是國際上壹些最基本的安全標準,而不是高標準,只能說明其產品中的化學物質在可接受範圍內。

哪些塑料袋有毒

市場上的食品袋,似乎可以盛裝幹、濕、生、熟食品,是安全無毒的。食品廠、蜜餞廠包裝食品的塑料袋,當然也是無毒的。用來包裝日用品、服裝、鞋襪、電器、五金配件的塑料袋,則可能有毒,不宜盛裝食品。

無毒塑料袋壹般由聚乙烯制成,而有毒塑料袋則由聚氯乙烯制成。因為聚氯乙烯樹脂中有未聚合的氯乙烯單體,而氯乙烯單體是壹種對人體有毒的化合物。另外,聚氯乙烯樹脂在加工成塑料袋的過程中,還要添加壹些增塑劑、穩定劑、顏料等輔助材料,有些輔助材料又是有毒的,這些有毒物質在使用過程中,還容易被食物中的油脂或水分萃取出來,與食物壹起食用,對人體健康有害。

聚氯乙烯樹脂本身是無毒的。如果在生產聚氯乙烯樹脂時,把遊離的氯乙烯單體還原到很小很小,在成品中再嚴格選用無毒的輔助材料,就可以制成無毒的聚氯乙烯塑料袋。

聚乙烯塑料袋和聚氯乙烯塑料袋,壹般很難區分。用燃燒的方法,可以很容易鑒別。聚乙烯可以燃燒,火焰呈藍色,上端為黃色,燃燒時有石蠟氣味;聚氯乙烯極難燃燒,火焰呈黃色,外呈綠色,並發出鹽酸刺激性氣味。

塑料袋在使用中有沒有毒性,這也與使用方法有關。有些食品袋外面印有商標等字樣的花,如果使用時把食品袋翻過來,讓食品沾上這些顏料,是不安全的。

  • 上一篇:英國留學好專業介紹
  • 下一篇: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