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鑒別
(1)沈香本品呈不規則的棒狀、片狀或盔帽狀。表面褐色,常有黑色、黃色交錯的紋理,稍具光澤。入水下沈、半沈水或浮水。質堅實,難折斷,破開面灰褐色。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較白木香濃烈。
(2)白木香本品呈不規則塊狀、片狀及小碎塊狀,有的呈盔帽狀,大小不壹。表面凹凸不平,淡黃白色,有黑褐色與黃色相間的斑紋,並有加工刀痕,偶見孔洞,孔洞及凹窩表面多呈朽木狀。質較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呈刺狀,棕色,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發濃煙,香氣濃烈。以色黑、質重、油足、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白木香橫切面:導管近多角形,有的含棕色樹脂。木纖維壁稍厚,木化。木間韌皮部常與射線相交,呈扁長橢圓形或帶狀,細胞壁薄,非木化,腔內充滿棕色樹脂,其間散有少數纖維,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柱晶。射線寬1-2列細胞,內含樹脂。藥物應用鑒別:沈香、木香、丁香、檀香,均為辛香溫通,調中止痛之品。但沈香專納真氣,偏治腎陽虛寒之疾;木香專調滯氣,偏治脾胃氣滯之疾;丁香專療寒氣,偏治脾胃虛實寒之疾;檀香專升理上焦氣,偏治胸膈凝氣滯之疾。
性味:辛;苦;溫
中藥化學鑒定:理化鑒別取本品10g,加乙醇回流提取,濾過,濃縮至幹,進行微量升華,得黃褐色油狀物,香氣濃郁;於油狀物上加鹽酸1滴與香草醛顆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漸顯櫻紅色,放置後顏色加深。(檢查揮發油)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乙醇浸出物不得少於15.0%。
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沈香、白木香含樹脂的木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g,後下;研末,0.5-1g;或磨汁服。
英文名:ChineseEaglewood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瑞香科植物沈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功效:降氣溫中,暖腎納氣。
主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③《海藥本草》:“主心腹痛、霍亂、中惡,清神,並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用。”
④《日華子本草》:“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癥癖,(治)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
⑤《珍珠囊》:“補腎,又能去惡氣,調中。”
⑥《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⑦《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凡壹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並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氣,和脾胃,消濕氣,利水開竅。”
性味歸經:辛苦,溫。
①《別錄》:“微溫。”
②《海藥本草》:“味苦,溫,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無毒。”
沈香
④《綱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
入腎、脾、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腎、命門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兼入手少陰、足厥陰經。”
③《藥品化義》:“入肺、腎二經。”
④《本草經解》:“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用藥忌宜:陰虧火旺,氣虛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中氣虛,氣不歸元者忌之;心經有實邪者忌之;非命門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藥用。”
②《本草匯言》:“陰虛氣逆上者切忌。”
③《本經逢原》:“氣虛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從新》:“陰虧火旺者,切勿沾唇。”
藥物配伍:配木香:補氣行氣。配肉蓯蓉:溫腎滋陰;
別名:蜜香(《南方草木狀》)、沈水香(《桂海虞衡誌》)。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沈香(《桂海虞衡誌》)、女兒香(《綱目拾遺》)、牙香樹、莞香、六麻樹
處方名:沈香、海南沈香、海南沈、好沈香、上沈香、盔沈、沈香粉、上沈香粉等
商品名
進口沈香:又名全沈香,為植物沈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主產於印度、馬來西亞等國。
國產沈香:又名海南沈、海南沈香、白木香、莞香、女兒香、土沈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主產於海南島。
伽南香:又名奇南香、琪南、奇楠、伽南沈。為植物白木香或沈香近根部的含樹脂量較多的木材。
綠油伽南香:為外表呈綠褐色的伽南香。
紫油伽南香:為外表呈紫褐色的伽南香。
盔沈香:又名盔沈。進口沈香藥材多呈盔帽形,故名。
進口沈香:又名沈水香、燕口香、蓬萊香、密香、芝蘭香、青桂香等(以上為文獻名)。來自瑞香科植物沈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的含樹脂的心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伊朗、泰國等地。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所產的沈香習稱新州香,質量最好,燃之香味清幽,並能持久。越南產的沈香習稱會安香,質量稍次,燃之香味甚善,帶有甜味,但不能持久。
進口沈香多呈圓柱形或不規則棒狀,表面為黃棕色或灰黑色;質堅硬而重,能沈於水或半沈於水;氣味較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進口沈香性微溫,味苦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藥效比白木香佳。
資源分布
①沈香臺灣、廣東、廣西有栽培;國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
②白木香分布廣東、廣西、臺灣。
采收與儲藏
國產沈香的采集:選擇樹幹直徑30厘米以上的大樹,在距地面1.5~2米處的樹幹上,用刀順砍數刀,深約3~4厘米,待其分泌樹脂,經數年後,即可割取沈香。割取時造成的新傷口,仍可繼續生成沈香。又法: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的樹幹上,鑿成深3~6厘米,直徑約3~10厘米的數個小口(俗稱“開香門”),然後用泥土封好,待傷口附近的木質部分泌樹脂,數年後生成沈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樹,有時亦可覓得沈香,此香因年代較久,含脂量高,品質較好,但產量不多。來得沈香後,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樹脂的部分,曬幹後即為成品。須貯藏於密閉的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止走油、幹枯。
拉丁名:藥材LignumAquilariaeResinatum原植物
①沈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
②白木香(《南越筆記》)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
藥材鑒定
①進口沈香為植物沈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狀或片狀,外形極不規則,長7~2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質堅實,沈重,難折斷,用刀劈開,破開面呈灰褐色。能沈於水或半沈半浮。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濃烈。主產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②國產沈香又名:海南沈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不規則塊狀或片狀,長3~15厘米,直徑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見黑褐色的含樹脂部分與黃色的木部柏間,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質較輕,折斷面刺狀,棕色。大多不能沈水。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發濃煙,香氣濃烈。主產廣東海南島,廣西亦產。沈香中油性足、體質重而性糯者,經精選加工後即為伽南香,參見“伽南香”條。
顯微特征
①白木香:橫切面木射線寬1-2列細胞,細胞呈徑向延長,壁非木化至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水量棕色樹脂狀物質。 沈香
木纖維呈多角形,壁不甚厚,木化。導管呈圓多角形至類方形,往往2個相集成群,偶有單個散在;有的導管中充滿樹脂狀物質。木薄壁細胞壁薄,非木化。大多數10個成群,也有少數圍在導管四周;內含棕色樹脂物質。切向切面;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高4-15個細胞。導管節長短不壹,具緣紋孔。木薄壁細胞呈長方形。木纖維細長,直徑約20-30毫微米;有壁孔;徑向切面除木射線呈橫向聯合帶外,余與切向切面類同。
②白木香粉末:粉末黑棕色;纖維管胞多成束,呈長棱形,壁較薄,徑向壁上緣紋孔,切向壁上少見。韌型纖維較少見,多離散,直徑25-45微毫米;切向壁上單斜紋孔。具緣紋孔管多見,直徑約至於28微毫米,具緣紋排列緊密,互列,導管內含黃棕色樹脂團塊,常破碎脫出。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高約至20個細胞。單讎孔較密,內函韌皮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見菌絲腐蝕形成縱橫交錯的紋理,草酸鈣柱晶少見。為四面柱體,長至68微毫米;直徑9-15微毫米。
③沈香粉末:深棕色,與白木香粉末的區別是:韌型纖維較細,直徑6-40微毫米,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50微毫米,木射線大多寬1列細胞,高以5個細胞為多見。柱晶極小,長至80微毫米。
顯微鑒定
(1)國產沈香(白木香)粉末:黑末:黑棕色。
①纖維管胞多成束,長梭形,直徑22-29μm,壁稍厚,木化,徑向壁有具緣紋孔,切向壁少見。
②韌型纖維較少見,多散離,直徑25-45μm,徑向壁有單斜紋孔。
③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128μm,具緣紋孔排列緊密,互列,導管內含黃棕色樹脂團塊,常破碎脫出。
④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高約至20個細胞,單紋孔較密。
⑤木間韌皮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見菌絲及縱橫交錯的紋理。
⑥草酸鈣柱晶少見,為四面柱體,長至68μm,直徑9-18μm。此外,可見樹脂團塊。
(2)進口沈香粉末:深棕色。韌型纖維較細,直徑16-40μm;具緣紋孔導管直徑至150μm;木射線大多寬1-2列細胞,高以5個細胞為多見。柱晶極少,長至80μm。飲片:國產沈香糸縱刨或斜刨的菲薄片,縱刨片表面可見淡棕色組織中密布棕黑色縱條紋;斜刨或橫刨片表面,可見棕黑色斑紋。
特性
沈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簡寫成A.A.R..)為瑞香料(Thymelaeaceae)植物中含有樹脂的木材。主要分布於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區。
沈香樹高約30-40公尺,當沈香樹的表面或內部形成傷口時,為了保護受傷的部位,樹脂會聚集於傷口周圍。當累積的樹脂濃度達到壹定的程度時,將此部分取下,便為可使用的沈香。然而,傷口並不是樹脂凝聚的唯壹原因,沈香樹脂亦會自然形成於樹的內部及以腐朽的部位上。
采取後的沈香通常需要加工以袪除木質部分,加工後的沈香多呈不規則塊狀、片狀或盔狀。壹般長約7-30公分,寬約1.5-10公分,但也有大於壹公尺的珍品。 沈香
沈香木質表面多凹凸不平,以黑褐色含樹脂與黃白色不含樹脂部份相間的斑紋組成,可見加工的刀痕。沈香折斷面呈刺狀,孔洞及凹窩部份多呈朽木狀,判斷沈香以身重結實,棕黑油潤,無枯廢白木,燃之有油滲出,香氣濃郁者為佳。
沈香樹脂的特征為質地堅硬、沈重、其味辛、苦。樹脂極為易燃,燃燒時可見到油在沸騰。在燃燒前樹脂本身幾乎沒有香味。顏色依等級而分依序為綠色、深綠色、微黃色、黃色、黑色。隨樹脂顏色的不同,燃燒時所釋放出來的香味有所不同。
決定沈香等級的最重要標準為其樹脂的含量。沈香樹脂極為沈重,雖然原木的比重只為0.4,當樹脂的含量超出25%時,任何形態的沈香(片、塊、粉末)均會沈於水。沈香的名稱正是來自於其沈於水的特質。
沈香形成通常需數十年的時間,樹脂含量高者更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故自古以來沈香的供給遠遠敢不上需求。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珍貴沈香趨之若鶩,使得沈香供給幾近枯竭.。印度及不少東南亞國家業者嘗試人工培植沈香樹脂,但因上等沈香生產周期過長。人工培育10-20年只能生產出樹脂含量極低的沈香(幾乎不含任何樹脂)。由於上等沈香取得極為困難,且價格日益昂貴,故不少業者以假沈香或品質低劣者魚目混珠,消費者需細心辨識。
沈香樹脂
(1)沈重:當樹脂含量超出25%時,任何形式的沈香(片、塊、粉)均會沈於水。
(2)堅硬:樹脂呈晶體狀,故極為堅硬。
(3)易燃:含揮發油,故極為易燃。燃燒時有濃煙產生,並可以見到油脂在沸騰。
(4)無香味:燃燒前幾乎無任何香味。(沈香原木亦沒有香味) 顏色
(1)五種:綠色、深綠色、金色(微黃色)、黃色、黑色。
(2)香味:不同顏色的沈香在燃燒時產生不同的香味。
形成原因
(1)原因:***四種(請點選左方Functions網頁)
(2)時間:100~500年( ),形成時間通常決定沈香的樹脂含量。
(3)自然:形成時間過長,故無法人工栽培。
產地: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老撾、印度尼西亞、印度。
其他資料
沈香又名牙香樹、白木香,還有壹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女兒香”。它是原產南中國的常綠喬木,有平滑及淺灰色的樹幹、卵形及葉脈幼細的葉片和黃綠色的小花。在夏天,可看到壹個個綠色的果實掛在樹上。
沈香的用途廣泛,它的樹脂可制成香料或供藥用,木材可制線香,而樹皮可用來造紙。由於分布區不斷縮小,只剩下零星的分布,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予以保護。
據史書記載,沈香在唐朝已傳入廣東,宋朝普遍種植,因為主要集中在東莞地區,所以又名莞香。關於莞香,當地人流傳著壹個美麗的故事:莞香的洗曬由姑娘們負責,她們常將最好的香塊偷藏胸中,以換取脂粉,香中極品“女兒香”由此得名。 沈香,又名“沈水香”,“水沈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沈)。古來常說的“沈檀龍麝”之“沈”,就是指沈香。沈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沈香並不是壹種木材,而是壹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並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據現在的研究,瑞香科沈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沈香樹、莞香樹、印度沈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沈香。
種植方法綜述
沈香是中國名貴中草藥材,也是稀有的高級香料,還是佛教修行的上等貢品,其經濟價值極高,產品供不應求,國內外奇缺,價格貴如黃金,正所謂“壹片萬錢”。只要掌握了正確的種值方法,種植沈香成本低,易種好管。種植沈香,是綠化的很好的方法,而且經濟價值高,是農民致富的好方法。近年,大力發展沈香的科學種植方法的研究和規模化種植。如英揚沈香開發有限公司從1986年5月至2006年9月完成了《海南沈香種植、造香與加工技術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經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專家組評價項目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成果內容包括: 1、選出的人工栽培第壹代和第二代優良母樹(命名為“海香沈1號”),是我國最早選出的沈香優良品系,實現了沈香從野生狀態向人工種植的歷史性轉變。
2、總結的壹套海南沈香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已在海南、廣東等地普遍推廣使用。
3、“打洞 菌藥法”可使白木香樹早結香、多結香、結好香,實現高效益,為人工造香開辟了壹條新路。
4、香產品深加工綜合利用,為實現沈香產業化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種植的壹般方法和註意事項
1、種植季節:春季3—4月間氣溫回升,春梢尚未萌動、或剛萌動時,選擇陰雨天定植。成活率可達95%以上。如果選用袋裝苗或營養缽苗,種植季節相對寬松,種植效果較好。
2、種植密度:造林密度,不能壹概而言,要視立地條件而定,水肥條件很好的地方為2M×3M,每畝種植100株左右;土地不太肥沃、雨水偏少的地區多采用2M×2.5M的規格種植每畝種植120株左右。
3、種植前準備:按株行距挖穴,穴的規格:寬50×50厘米,深40厘米。挖好植穴後,先回填表土,這時要配合投放基底肥。每株用量:復合肥100克、鈣鎂磷100克、過磷酸鈣250克,結合回填土混合均勻。但要註意:投放肥料的順序,先放復合肥料混勻表土――投放鈣鎂磷、過磷酸鈣――混勻表土, 沈香
然後將苗栽植其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根系直接與復合肥接觸,又可使根系直接接觸到鈣鎂磷和過磷酸鈣,有利於生根。栽植時要註意適當深栽,避免露出地徑基部。栽植後,整個回填土應略高於穴面成小丘形,或開排水溝,切勿積水、土埋,以免爛根。 4、栽植方法:起苗前將苗木下部的側枝及葉片剪去,留住上部數個片葉,並將每片葉剪去壹半。栽苗時植株直立,根系舒展,分層覆土,澆透定根水。成活率可達95%以上。
5、幼樹的撫育:種植後,當年雨季末期松土、鋤草2次。以後3年內應加強除雜、除蔓除草、松土、擴穴等撫育管理工作。每年撫育二次,分別在雨季前、後各撫育1次。施肥:在結合松土、除草、擴穴時,在雨季期間,每年施肥2次,每次每株施復合肥100~150g,以促進林木生長,使其早日郁閉成林,減少雜草叢生。撫育時要註意每年修剪壹次分枝,培育優良幹形,有利於結香。但要註意,幼林第壹年,不要過早、過分剪禿所有側枝,適當暫留壹定的側枝有好處。隨著時間的推遲,幼林的逐步長高,才逐步向上修剪。這樣,有利於增加幼林期植株葉片的光合作用,有助於幼林的生長和根系的發展。
6、成樹的生長期養護:沈香樹生長期只須除草,適當施肥。成年樹耐貧瘠,無須太多的呵護;輕微的蟲害,反而有利於生成結香。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