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對不合格和潛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對不合格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控制,實現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2.範圍
適用於產品形成全過程出現不合格或潛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並進行驗證。
3.職責
3.1辦公室是糾正預防措施的歸口管理。
3.2各部門負責檢查本部門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保證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負責監督、協調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4.工作程序
4.1糾正措施
對於存在的不合格應采取糾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發生。
4.1.1識別不合格
對質量管理體系各過程輸出的信息進行識別:
a.過程、產品質量出現重大問題時;
b.管理評審發現不合格時;
c.顧客對產品質量投訴時;
d.內審發現不合格時;
e.出現重大環境汙染或環境事故;
f.供方產品或服務出現嚴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質量方針、質量目標或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要求的情況。
4.1.2發現不合格原因
責任部門對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確定產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實施與驗證
a.對某個部門的質量問題,由辦公室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經管理者代表批準,交責任部門負責改進。
b.對涉及多個部門的質量問題,由辦公室請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組織公司有關部門召開質量問題專題分析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落實責任部門,由辦公室根據專題會議的決定,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處理單”,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後,發至責任部門處理、改進。
4.2預防措施
公司應識別潛在的不合格,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4.2.1識別潛在不合格
辦公室要及時分析如下記錄:
a.供方供貨、服務質量情況;公司對顧客滿意程度調查情況;
b.以往的內審報告、管理評審報告;
c.糾正措施執行情況記錄等;
d.過程和產品的特性及趨勢。
通過以上記錄分析,及時了解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過程、服務質量趨勢及顧客的要求和期望,負責組織研究確定消除不合格原因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特別是應有效處理顧客報怨和產品不合格。
4.2.2發現有潛在的不合格事實時,由辦公室、生產技術部會同相關部門討論原因,制定預防措施和確定責任部門,明確責任人和實施進度,予以實施並作好記錄。
4.3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控制
4.3.1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代表負責監督措施實施的過程。
4.3.2辦公室負責對糾正預防措施實施效果進行跟蹤檢查、實施控制,保證有效,並作好記錄,由管理者代表負責驗證。
4.6對有效果的糾正/預防措施若涉及到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更改,應經審批後納入
質量體系文件。
4.7對在規定時間內未能完成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辦公室應對此進行調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報告,責任部門無正當理由,應追究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4.8對重要糾正、預防措施的相關記錄及有關信息應提交下次管理評審輸入資料之壹。
5.相關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內部審核程序》
6.記錄
6.1《不合格原因分析報告》
6.2《糾正和預防措施整改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