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藥品零售”是什麽?

“藥品零售”是什麽?

“藥品”不再“單純”

首先我們來講講“藥品”。藥品零售行業是醫藥行業的子行業,承擔著藥品進入消費者手中的最終端環節的作用。沒有人會懷疑醫藥行業的發展潛力,所以,作為子行業的藥品零售自然會水漲船高、壹同增長。

藥店賣藥天經地義。記得小時候去藥店,無論是中藥店還是西藥店,壹眼望去基本上都是藥品,所以“藥店”這兩個字名副其實。而現在,您再去看看大街小巷的藥店,有多少還是純粹銷售藥品的(即使把醫療器械也並進藥品相關行列)。可以肯定的是,幾乎看不到純粹意義上的藥店了。“藥品零售”這四個字的前兩個字已經沒法包涵現在藥店的經營範圍。這種變化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在短短幾年間就被完全打破。這應該是壹種時代前進的信號。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改變是好是壞有待商榷。但從商業的角度、從企業贏利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有必要的。既然這種轉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受到市場的青睞,受到幾乎所有藥店經營者的認同,那就說明這種變化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藥品零售已經不再局限於醫藥,只要市場上有需求的,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都可以在藥店出售。現代藥店中的經營範圍真是五花八門,有化妝品、飲料、炒貨、電話卡等,簡直是應有盡有。藥品零售企業的銷售額中壹大部分已經不屬於藥品,而屬於非藥品。在某些藥店中,非藥品的比重甚至超過50%。在這種情況下,藥店是否還能被稱為“藥店”已經無關緊要。藥店已從單純的賣藥轉變成了另外壹種以前不曾想過的零售業態和模式。這是壹種集合了藥店、超市、化妝品店、便利店多重特征的“多頭怪”。

有壹個關於美國Walgreens的小故事。壹天晚上,有個叫史密斯的小男孩突然對媽媽說自己喉嚨痛,這個孩子才8歲。

他說:“媽媽,我覺得妳得給我‘壹張處方’。”

“膿毒性咽喉炎需要開處方。”

“噢,那我得的肯定就是這個。”孩子說。

“哪壹種需要開處方,我得的就是哪壹種。”

這種情況在當地已經屢見不鮮,這個小家夥只要有點頭痛腦熱就會要求媽媽開張處方。難道他是世界上最小的“醫托”,顯然不是。原來,他知道,只要有了處方,就可以去Walgreens買心愛的玩具了。而媽媽也會默許他的要求,因為她知道自己去壹趟藥店,既能給兒子買藥,還能在那裏給家裏買點雞湯,給自己買頂草帽。壹切都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辦到。

藥店不再僅售藥,這大概已成為國內外壹致認可的趨勢。與其把藥店叫做藥店,還不如將其稱為可以賣藥的便利店,可以賣藥的個人護理用品店,可以賣藥的超市,可以賣藥的大賣場。“藥品”是藥店的特征,是藥店有別於其他零售行業的差異化,但是我們決不能被“藥品”這兩個字所束縛,限制了自我的發展空間,失去了新的增長機會。相反,我們要把“藥品”作為我們的武器,與其他零售行業“叫板”。這種武器的仿制有相當的難度,不是能被隨便“拿來主義”的。

“零售”也做“生產”

再來看看“零售”這個詞。零售是壹種交易形式,可定義為將商品或勞務直接出售給最終消費者的銷售活動,也是向消費者提供銷售商品的壹種商業活動環境,使消費者從零售商店裏獲得消費品及與消費品有關的無形服務的滿足,它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是社會資源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後階段。這個定義很長,字數超過100個,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就是零售是為最終消費者服務的,零售是壹種商業行為。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藥品”這兩個字早已被突破,“零售”二字同樣不再僅僅只有本義。

首先,零售藥店銷售的商品不僅僅只提供給消費者個人,完全可以提供給相關的企業用戶。比如每年夏天,無數工礦企業、事業機關會去藥店購買勞防用品、清涼油、毛巾、花露水、蚊不叮等,工礦企業和事業機關很明顯不是最終的消費者,而是壹個法人或非法人組織。他們購買的商品雖然最終消費者是個人,但采購行為變成了團購。藥店的銷售在意義上不再是零售而變成了批發。或者到了冬天,很多公司都會有送禮需求,因此,藥店中的參茸、冬蟲夏草等高檔保健品又會成為寵兒,紛紛以類似批發的方式出售。這樣的銷售每壹次數額都不會小,在零售藥店中所占比重相當大。現在比較流行用B2B和B2C來區分銷售的對象和模式。如果按傳統觀點,藥店肯定是B2C,但現在看來,B2B同樣存在。

其次,藥品零售行業中的壹部分連鎖公司,尤其是那些規模較大,已經不滿足於只從事零售這樣壹種商業行為的,而是通過收購或者自建方式成立制藥企業的,這就是管理學上的“後向壹體化”。有了制藥企業的參與,連鎖公司操作OEM行為就非常簡單和輕松。原先需要以外包的方式來訂購大批量的商品,既要投入巨額資金,還要承擔不可能預測的風險。現在這些問題被迎刃而解了,畢竟購買原材料的成本比購買成品要少很多。作為生產某壹品牌品種的制藥廠,如果商品無法在藥店銷售完,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分銷,雞蛋就不會只在壹個籃子裏了。零售藥店有了制藥板塊,最重要的優勢應該是低成本和高毛利率。外包時候的OEM模式難免要被加工廠賺取利潤,現在這些利潤都將留在企業內部,所謂肥水不流別人田。姑且不論OEM或者自設藥廠這種模式是否代表大趨勢,但畢竟有很多藥店已經采用這種方式,已經從單純的零售成為了壹個綜合性的公司。這不應該是壹種創新,因為自古以來中國的藥店都有前店後廠的模式。同仁堂、胡慶余堂、童涵春等老字號皆是從這種模式發展而來的。雖然現在從外面看,廠和店已經分開,但是內部的股權結構、其品牌的***同性已經最好地體現了其內在的關系。

語言文字的變化趕不上商業形態的變化速度,“藥品零售”這四個字早已不能表達其真正的含義。就像“手機”這種在傳統意義上僅僅用於打電話的工具,現在可以拍照、聽音樂、上網、錄音、GPS定位。

  • 上一篇:7歲寶寶喝什麽奶粉合適
  • 下一篇:農藥質量參差不齊,如何識別農藥“三證”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