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
這就是日常養護管理,包括澆水、施肥、修剪、翻盆培土、病蟲害防治等。
1.澆水 植物在自然界中離不開水,水是生長的第壹要素。
在日常養護管理中,澆水是最重要的環節,缺水或不澆水都會直接影響樹木的生長。
盆土過幹會造成失水,表現為葉片卷曲或下垂、葉色發黃、葉片脫落、部分根系幹枯死亡;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土壤缺氧,葉色失去光澤、葉尖發黃、葉片脫落、悶根爛根、枝條脫落甚至死亡枯死。
盆景界有 "三年學會澆水 "的說法,說明澆水並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
有很多盆景愛好者栽培盆景多年,在澆水方面仍然經常出現很大的問題。
根據樹種、生長特點、季節氣候、上盆大小和深度以及盆土質地等,本著辯證嚴謹的態度,仔細分辨,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壹套澆水方法。
品種不同,澆水時間也不同。
木質疏松、葉片大、葉面粗糙、葉量多或喜陰喜濕的樹種,應相對多澆水;葉片小、革質多、葉片稀疏、新上盆或盆樹不壯的盆樹,可相對少澆水。
季節不同,生長期不同,澆水時間也不同。
除陰雨天外,春季(萌芽期)和秋季幹燥,基本上每天都要澆水;夏季(生長期)氣溫高,樹木生長旺盛,盆土蒸發量大,壹般早晚都要澆壹次水(避開氣溫最高的中午澆水);冬季(休眠期)要保持盆土幹燥,不必每天澆水。
小盆和淺盆不分次數,見幹即澆;微型盆景可放在濕沙床上,經常噴水。
花果類樹木,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可多澆水;花芽分化期要少澆水或控水促花;初果期和成熟期需適度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澆水過多易造成落果或裂果。
每次澆水壹定要註意澆透,防止澆半水。
所謂澆半水,是指盆土只澆濕上半部,下層盆土仍然幹燥。
例如:短時間的小雨、毛毛雨,盆土只濕表層,特別是樹冠濃密的盆樹,就像壹把雨傘遮住了雨水,表層土好像濕了,其實下層土還是幹的。
有的盆土板結,積水_很快,通過盆壁的縫隙很快流出排水孔,中間的土塊還是幹的。
盆土太幹,就會像幹面粉壹樣,水分很難溶解,尤其_是盆面上長滿青苔,平時經常噴水保持青苔,結果表土很濕,但中下層還是幹的。
盆土過幹,部分根系會失水死亡,影響盆樹生長,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掉枝。
所以要時刻註意,不能等到盆土完全幹了才澆水,見幹見濕,不幹不澆的提法不全面。
平時我們可以用竹片或螺絲刀撥開表土,觀察盆土的幹濕程度和滲水情況,避免出現半積水或積水的情況。
另外,如果用水管直接沖洗澆水,水流量大,很快就會從盆面溢出,既浪費水,又會因踩踏而加速盆土的板結。
澆酒最好用花酒頭,來回澆兩次以上。
在夏季高溫期,明水管中的水溫可達60℃以上,澆水時應先排幹水管中的熱水,以免燙傷根系。
至於水質,當然最好是雨水、泉水、河水、井水等天然水質。
其實,壹般直接用自來水澆灌就可以了。
有人說自來水放壹天再澆,這需要儲存和加壓條件,壹般不太需要。
只是在自來水水質比較硬的地區,如直接用自來水澆灌,可根據樹種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酌量每月澆灌兩次硫酸亞鐵。
2.施肥肥料是植物養分的主要來源,肥料供給植物的營養,就像人的糧食壹樣重要。
盆栽樹木由於盆土有限,要保證其正常生長,除其他因素外,適時適量、科學合理施肥是關鍵環節。
若施肥過多,則葉片肥大,葉緣上卷,枝條徒長,節間徒長,樹形難以控制,嚴重時造成樹液倒流,爛根而殘死;如果缺肥,葉片變黃、變小、變薄,嫩梢枯黃,老弱枝回縮,樹勢衰弱,病蟲害乘虛而入
植物所需的主要肥料是氮、磷、鉀和鎂、鋅等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許多中量或微量元素。
碳、氫和氧可以從土壤、空氣和水中補充,而氮、磷和鉀則需要人工供給。
其中,氮肥有助於葉片生長,促進葉片茂盛多彩;磷肥促進開花結果;鉀肥促進枝幹粗壯、根系發達、抗病能力增強。
肥料有有機肥和無機肥。
有機肥主要是腐殖質,也叫農家肥,包括畜禽糞便、蛋_、魚肥、餅肥、草木灰、堆肥、綠肥等。
有機肥肥效適中,能疏松和改良土質,是首選肥料。
既可作基肥,也可在改土時作追肥。
無機肥料主要是合成肥料,通常稱為化肥,品種很多,如尿素、過磷酸鉀、硫酸亞鐵等。
化肥因為無味、速效、使用方便,特別是長效復合肥,既方便又安全,所以在家庭種植中經常使用。
但化肥分解產生的酸根和鹽堿會影響土壤酸堿平衡,且易造成板結,不宜長期單獨使用。
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化肥交替使用。
施肥按施用時期分,有基肥和追肥之分。
基肥是結合換土,將肥料墊在底層或少量拌人土壤中。
追肥是上盆後的日常肥料供應。
這裏所說的肥料主要指追肥。
追肥要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根據不同樹種、樹勢,不同季節氣候和不同土質,做到適時適量,科學合理。
(1)根據盆樹生長和觀賞需要,合理施肥。
如新樁剛移栽,或剛翻盆,宜用細土,不得施肥。
如果急於施肥,會影響根系,甚至導致爛根。
不缺肥但樹勢較弱的盆樹,除病蟲害外多是由於根系發育不良引起的,如貿然施肥過多,易造成爛根;相反,樹勢旺盛,對肥料的需求量大,在栽培盆樹時可多施壹些。
壹般盆樹在春秋兩季萌芽前、花果蕾期、盛果期、花謝花謝類花期,都應及時施肥,這就是所謂的促芽肥、催果肥、謝花肥。
花果類樹種,如石榴、海棠、紫杉等,除春季萌芽期外,為促其開花結果,應以磷鉀肥為主;而楊樹、石楠、榆樹、樸樹等以觀葉為主的樹種,則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
對壹些盆齡特別長的古樹柱,要特別註意肥料的均衡補充。
對壹些對酸堿度敏感的樹種,如喜酸性的杜鵑,可在生長期定期施用硫酸亞鐵,以平衡土壤酸堿度。
(2)根據不同季節和氣候,科學施肥。
春末夏初是盆樹生長旺盛期,必須多施,冬季休眠期應停止施。
但秋後入冬前可適當施壹次磷鉀肥,以利養分積累,孕育花芽和葉芽,度過冬季。
追肥壹般宜在陰天、土壤幹燥的傍晚進行。
長期陰雨天、天氣預報有雨前以及夏季高溫期應暫停施肥。
長時間陰雨或高溫施肥易傷根,大雨前施肥則肥料流失。
(3)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忌施濃肥、生肥、重肥。
夏季氣溫高,蒸發快,肥料要比日常稀釋,防止傷根。
(4)施肥註意事項。
施肥前要清除雜草,疏松盆土表層。
雜草不僅會與盆樹爭奪養分,還會助長病蟲害。
有機肥料必須經過堆肥處理,避免使用生肥。
有條件的可將肥料裝入肥料箱,通過澆水施入緩釋肥,俗稱化肥。
不要把肥料撒在幼芽或嫩葉上。
如果葉面噴施,應選用葉面肥,且宜淡不宜濃。
施肥後第二天要澆透水,俗稱回水,以防肥料傷根。
3、修剪修剪是雜木盆景造型的重要環節。
如果不及時修剪,順其自然,枝條就會淩亂,養分就會分散,估計枝條很難生長到位,無法成型;而修剪方法不對,該剪的不剪,該留的不留,又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只有在生長過程中,不斷按預期設計要求反復修剪整形,均衡樹勢,有目的地調整,才能使逐年上升的品格逐步接近預期目標,最終成型成熟。
日常養護修剪,應根據樹種樹勢、生長情況,結合季節氣候變化情況_,采用修剪、摘(抹)葉、定心等方法進行。
(1)修剪。
修剪包括剪除病蟲枝、過弱內膛枝,並根據原造型方案和枝條支架造型要求,剪除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等不良枝條,以及造型無用枝。
對壹些過密而影響通風透氣或有礙透視效果的枝爪也要疏除,以保護培養成活的枝條,形成穿插覆蓋、疏密有致的枝條布局。
修剪是壹項經常性工作,壹般在盆樹生長期進行即可。
修剪次數根據不同樹種和長勢而定。
有些耐修剪的樹種,壹年可進行多次修剪。
生長較快的,如樸樹、三角梅等,可以每月修剪壹次。
但我們必須註意幾點:第壹,縮剪的枝條壹定要促發。
弱枝剪短後容易老化,有些樹種(如桔梗、榕樹、金彈子等),弱枝剪的季節不對,剪下的枝條沒有枯萎退縮,但壹兩年後就不能發芽了。
二是夏季高溫期水分蒸發過快,盡量少修剪。
開花結果的樹種,應在開花結果後進行修剪,開花結果前只能進行微調整形。
落葉喬木,如樸樹、榆樹等,在冬末春初萌芽前重修剪如冬季落葉前後過早修剪,剪口會因休眠期過長而失水,小枝易枯死。
第三,對主枝托(幹)的縮剪壹定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壹般要達到預期的1/2~2/3.對其側枝的培養,還要利用犧牲枝幫助拉粗。
(2)摘(抹)芽。
盆樹經修剪後,會出現許多腋芽或不定芽,如其生長旺盛,枝葉過多,養分分散,樹勢淩亂,則新芽留不住,甚至會因過弱而退縮。
有時壹個節點長出多個芽,會使節點長得過粗,有礙美觀。
於是,根據造型需要,把無用的芽去掉(抹掉)。
有的樹勢較弱,可先加強肥水管理,把樹勢培養起來,再摘芽。
特別是李樹、楓樹、樸樹、榆樹等萌芽力強的樹種應不論何時,隨時註意摘(抹)芽。
(3)定心。
摘心其實也是摘芽,只不過是指摘除枝梢的頂芽,目的是控制枝條的伸長,促_生枝條。
定心後的枝條營養聚集,可刺激側芽或不定芽頭的萌發,對於壹些側枝過少的枝托,可進行定心,促進側枝的發育,這就是迫芽法。
長枝壹般采用縮減枝梢代替中庸。
在樹冠穩定的情況下,摘心成為壹種保形措施,可在整個生長期進行。
(4)摘葉。
摘葉是雜木盆景造型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落葉樹種。
所謂摘葉,就是在修剪前後將葉片全部摘除。
修剪前摘葉可使枝條支架外露,骨架壹目了然,便於修剪;修剪後摘葉是嶺南盆景脫衣織錦觀賞冷枝的獨特表現形式,多用於盆景的造型。
另外,摘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新枝的發育,壹般摘葉後半個月左右就會萌發新芽。
但因其消耗養分,壹年內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傷樹。
摘葉前半個月,應避開夏季高溫期施肥促旺。
常綠樹秋季壹般不再摘葉,以免縮枝。
摘葉後樹體主幹外露,在高溫期要防止日灼皮層,特別是對枝幹大面積外露的部位,壹定要適當遮蔭。
4.翻盆換土施 盆樹上盆後,盆土有限,時間壹長,根系就會密密麻麻地交織在盆底和盆的四周,糾纏成毯,由於根系的充血和壓縮腐爛,盆土會因澆水施肥而酸化,逐漸板結,保水性和透氣性減弱,新根的生長就很難影響盆樹的生長,所以應及時翻盆換土。
如果盆樹生長較粗,或設計原因,上盆不夠協調,應同時換土。
翻盆換土壹般在盆樹樹體沈睡將醒、樹液激增、萌芽前進行,可在春季至清明前進行,結合重剪整形進行,但也必須考慮到樹種和地域的差異,區別對待。
翻盆換土前少澆水,使盆土偏幹。
如淺口小盆,稍加搖動或輕拍盆壁即可使盆土與土塊分離,直接取出盆樹;中、大盆,可將盆壁附近的盆土挖起,使土塊與盆碗分離,即可將盆樹和土塊壹起取出。
用竹片或平頭螺絲刀去掉壹半以上的舊土,同時進行根部修剪,結合修剪枝葉整形,盡量保持枝葉與根系對應平衡,並對根塊進行消毒處理。
然後清洗盆缽,墊好排水孔,按照底層粗、中層細、表層粗的原則添加新泥。
填土時必須用竹片插實搖勻,使新土緊貼根系,不留空隙。
上盆後,要連續澆水兩三次。
成型後的盆樹可在盆面上加少量菜園泥,以及苔蘚,以增加野趣,也便於澆水。
最後,將盆樹放置在陰涼處壹段時間,待新芽萌發後再進行日常管理。
至於翻盆換土的時期,要根據樹種、盆樹長勢和盆土的具體情況,如盆土的透水透氣性、盆缽大小和深度、盆樹對養分的要求等,靈活掌握。
壹般來說,雜木盆景要比松樹盆景盤得勤,特別是花果盆景,壹兩年就要翻盆換土。
5.病蟲害防治盆栽發生病蟲害既有管理不到位,樹勢衰弱,病蟲害乘虛而入的原因,也有周圍環境條件不好,病菌、害蟲侵入的原因。
雜木盆景病蟲害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病蟲害的治療必須本著預防為主、早防早治的原則,定期采取預防措施。
在每年4-6月害蟲較多的季節,每月噴灑壹次以上殺菌、殺蟲藥物,防止害蟲的發生。
在日常養護管理中,結合日常澆水,細心觀察,及時發現病蟲害苗頭,盡快消滅,避免病蟲害蔓延。
盆栽樹木的病蟲害,除了如土壤或肥料不當、樹種本身地域性水土不服以及設置的管理環境不適宜等因素外,主要是由真菌、細菌、病毒侵入引起的生理病變,以及以寄生蟲為主的蟲害,在防治病蟲害時,又要用到不同的藥物。
殺菌藥物基本上都是廣譜藥物,如甲基硫菌靈(滅掃利)、多菌靈、百菌清、波爾多液、敵百蟲鈉(雙氯芬酸鈉)等。
殺蟲劑既有觸殺的廣譜藥,也有內服藥,還有針對某些害蟲的特效藥。
傳統的廣譜殺蟲劑有四種。
(1)敵百蟲。
高效低毒殺蟲劑,對毛蟲、尺蠖、蚜蟲、卷葉蟲等多種害蟲有較強的胃毒和觸殺作用。
粉劑1000倍液。
(2)敵敵畏。
毒性較強,易揮發,殘效期短,對壹般害蟲有胃毒和觸殺作用。
敵敵畏劑型為不同濃度的乳油,如50%乳油可稀釋1000~1500倍。
可與Rogaine混合使用。
(3)樂果。
高效低毒殺蟲劑,而土黴素有較強的滲透內吸作用,其毒性隨溫度升高而增強。
適應多種害蟲,尤其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和咀嚼式口器害蟲防治效果很好。
除堿性藥劑外,可與壹般殺菌劑、殺蟲劑混用(4)殺磷(速殺)。
具有胃毒、觸殺、內吸性,毒性強,對多種刺殺、啃食葉片、鉆蛀、潛葉滾動的害蟲,特別是對貝類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使用時稀釋1500倍。
此外,還有壹些針對性很強的特效殺蟲劑,如防治紅蜘蛛的三氯殺蟎醇,防治貝類的高滲草酸(蚧殼蟲),防治潛葉蛾的阿維菌素等。
防治病蟲害的藥物很多,使用時壹定要到正規農藥店購買,保證質量,註意保質期和使用說明。
嚴格按分量拌藥,過稀無效,過稠會造成藥害。
同類藥物要多種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