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藥準字”批文的產品叫藥品,有“食健字”、“食準字”批文的叫“功能食品”,也叫“保健品”。
我對上述三種產品學習、使用、研究、操作多年,對它們的功能和區別有壹些體會。很多熟人,尤其是壹些亞健康的朋友,經常問我:他們有什麽不同?在此,我的想法和經歷公之於眾,供大家參考和交流。有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教。
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不是效果。專家學者、報紙雜誌、電視廣播、新聞媒體都說藥物有療效,而保健品(“食健字”、“食準字”)沒有療效,只有保健功能。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全面。比如喝醉了的人可以用解酒藥、解酒保健品(解酒膠囊、解酒茶)、醋等。也許醋解酒效果更好——方便、經濟、快捷、好。醋是藥嗎?是什麽審批?沒什麽。它的作用應該是調味去腥,但它不僅有很好的解酒效果,在預防感冒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再比如,眾所周知,吃芹菜可以降血壓(治療高血壓),吃黑木耳可以溶血。它們也不是藥,而是食物。所以中醫博大精深,國家還公布了88種藥食同源的藥材名單。成分相同,批文不同的產品有很多。比如“紅心K”就有“食準”、“食健”、“藥準”的批文。再比如,“中華靈芝寶”以前是“食品保健”,現在是“藥品標準”,但兩個批文的產品含量並無實質性區別。
它們的根本區別在於:
第壹,“藥準字”批程序嚴格,尤其需要大量資金。沒有三四百萬,要好幾年才能批下來;“食健字”每個功能付費5萬元;“食準字”是地方審批,幾千元就能批下來。當產品提交生產時,企業有幾種選擇。不同的審批有不同的價格和審批部門,看妳選哪個了。所以,壹個產品的“宣傳功能”可以說是壹種認可,也可以說是壹種規定。批文規定的只能說,沒有實際作用。“藥準字”可以說是“療效”,但保健品不能說是“療效”。這是規則。制定規則的時候,可以講道理。規則壹旦被批準公布,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妳不能講道理。規則就是真理。除非舊的規定太不合理而被廢除,新的規定誕生,新的規定還是規定。
二、藥品可以允許有毒副作用,但必須明確標註,保健品不允許有毒副作用。藥物的作用壹般更快。
第三,新藥上市,研發費用和廣告費用允許進入成本,所以價格比較高。過了壹段時間(壹般是壹年左右),必須降價。降價壹般通過藥品招標來執行。多招幾次就變成仿制藥了,或者企業改名做新藥了。但目前保健品還沒有這種招標機制。所以新藥價格高(包括廣告研究費用);保健品價格比較高(沒有通過招標強制降價的機制);仿制藥價格低。
綜上所述,重疾要選醫生,急性病要選藥,慢性病要選保健品。妳選擇什麽藥?妳選擇什麽保健品?除了看批文,還要看內容。選擇壹個口碑好,正規,效果被證實的產品,壹般不會錯。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好,不用看廣告就能看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