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程簡介
臨床藥理學(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藥理學科的分支,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作用規律和人體與藥物間相互作用的壹門學科。它以藥理學與臨床醫學為基礎,闡述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藥代動力學或藥動學)、藥物效應動力學(簡稱藥效學)、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相互作用的規律等,是基礎與臨床、藥學與臨床聯系的橋梁學科。其主要任務為通過臨床藥理學研究對新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作出科學評價,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其對新藥開發、藥品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和醫藥研究水平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本專業主要課程均采用衛生部規劃教材,為配合課程改革,本專業主編了《臨床藥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並獲國家優秀圖書二等獎。另外自編了《臨床藥理學實驗指導》基本滿足了本專業學生培養的要求。主要參考教材為由本教研室教師參加編寫的國家級規劃教材及學術專著。為適應教學改革,幫助學生更好學習掌握臨床藥理學基礎理論和知識,編寫了《臨床藥理學選擇題多媒體教學軟件》並通過校園網供學生學習使用,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2、課程負責人
李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藥學院創始人,現任安徽醫科大學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臨床藥理學、抗炎免疫藥理學、天然藥物活性研究。
3、師資隊伍
擁有壹支教學意識強、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能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隊伍。人員年齡結構合理、專業背景多樣化、學歷層次較高、保證了良好的教學質量。
4、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理論教學內容的拓寬:根據不同專業,對全國統編教材進行取舍、更新及充實內容,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2)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理論知識進行試驗方案設計與操作。
(3)改革教學方法:理論課采用提問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實驗課以學生實踐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精練,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講授科學準確,能用專業外語詞匯,反映國內外新進展,並結合教學內容,註重教學育人。教師教學態度好,責任心強、能以身作則,在教學過程中,註重啟發式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深度、廣度適宜,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效果好。 生物藥劑與藥物動力學是近幾十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壹門新興學科,為藥劑學科的分支,主要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代謝規律的壹門學科。它闡述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藥代動力學或藥動學)的規律等,通過研究對新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做出科學評價。
生物藥劑與藥物動力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主要包括生物藥劑學、藥代動力學的概述。各論主要按代謝情況分類,著重闡明藥物的體內過程、作用機制等相關內容。
多年來,在課程負責人金湧教授的帶領下,授課教師非常重視本課程教學效果的研究與提高,堅持在教學中大膽改革與創新,積極引進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施,保證本課程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形成了:課程優勢明顯、畢業生知識紮實;師資力量強、整體素質高;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成果顯著等三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