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樂氏家族第26世之樂良才於明永樂朱棣遷都之際,由寧波遷來北京,良才是壹位走街串巷行醫賣藥的鈴醫,來京後仍操此業,他娶妻楊氏,生子廷松,從此定居北京。鈴醫樂良才為北京樂氏宗族始祖。
2.樂廷松繼承其父的鈴醫衣缽,為適應大城市的醫藥需求,開始學習中醫經典理論和方藥著作。開闊知識視野,朝著正統中醫藥的方向轉變。
3.經過樂氏兩代人的奮鬥,傳至4世樂顯楊於清代當上了清太醫院吏目,號尊育,“誥封登仕郎太醫院吏目,晉封文林郎,贈中憲大夫”。結束了樂氏祖傳的鈴醫生涯。
4.樂顯楊畢生致力方藥,精研修合之道,體會頗深,具備了豐富的學知,經驗和條件。
5.康熙八年(1669年)創辦同仁堂藥室,堂名“同仁”由樂顯楊親自擬定並立“同仁堂”匾,故康熙八年應為同仁堂肇始之時,樂顯楊為北京同仁堂肇始之祖。
6.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樂顯楊逝世。之子樂鳳鳴恪守父訓,接續祖業,於康熙四十年(1702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路南開設同仁堂藥鋪,並提出“遵肘後,辨地產,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為同仁堂制作藥品建立起嚴格的選方、用藥、配比及工藝規範。在社會各階層迅速樹立起良好信譽。
7.北京同仁堂自創辦以來,名盛歷數代而不衰,載譽達三百年之久,真可以說是藥業史上的壹個奇跡。同治十二年(1873年)楊靜亭《都門纂》,光緒十六年(1890年)李虹著《朝市叢載》均對同仁堂制售的平安丸、虎骨酒等有撰載,稱之為壹、二百年老鋪,貨真價實。
8.同仁堂在海內外信譽卓著,樹起了壹塊金字招牌。利之所在,引動壹些貪利之徒立鋪混充“同仁”店名,或制造假藥冒名售賣,擾亂市場,鹹豐二年(1852年)三月,發生過於氏兄弟冒“同仁堂”之名售賣假藥案。
9.同仁堂創辦不久,因其配售藥品療效顯著,聲譽與日俱增,博得了朝廷賞識,由皇帝欽定同仁堂供奉禦藥房需用藥料和代制內廷所需各種中成藥。於是同仁堂承擔了供奉宮廷用藥之皇差,又稱為承辦官藥。
10.光緒十三年(1887年)正是是年五十三歲的慈禧太後二度垂簾聽政的時代。總管太監李連英奉慈禧太後懿旨,讓內廷越過了禦藥房,直接找同仁堂訂購如意長生酒,供慈禧飲用。
11.在清王朝統治時期,由於同仁堂供奉禦藥房,所以享受了壹定的封建特權。從而,在同行業的經營方面占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中最重要的是預領官銀和增調藥價。這不但幫助同仁堂克服了藥物經營中的重重危機,進而使同仁堂利用這兩項特權逐漸暴富起來。
12.乾隆十五年(1750年)樂禮棄世,由樂禮之妻張氏扶掖長子樂以正主管同仁堂並承辦官藥,缺乏經營能力,舉債難支,當時由政府監辦關某出面借給本銀五千兩以償債務,這是宮廷對同仁堂的變相支持。
13.祁州藥市為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每年交易額多達二千六百余萬銀元。北京同仁堂曾多次擔任京通衛幫會首,並因承辦官藥的特殊身份,再加上資本雄厚名望卓著,執成藥業的牛耳。每年“春五秋七”兩季交易市場都要恭候同仁堂大駕光臨,才能正式開盤。
14.同仁堂最初依仗承辦官藥的封建特權,後又憑借自身的信譽和聲望壟斷祁州藥市和其它中藥市場二百余年,進貨既精,制出的成藥也必然以高價出賣,在進出兩個方面,都能獲取厚利,這樣自然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15.同仁堂自清康熙八年(1669年)創立以來,歷經84年間壹直由樂姓人獨資經營,自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這整整90年中,同仁堂先由張姓接辦繼而外股日增,後又歷經典讓,樂姓家族瀕臨危境,終於又在樂平泉手中恢復了祖業。
16.在樂家老鋪的歷史上,樂平泉是壹位中興人物。同仁堂在他的銳意經營之下,將外股全部收回,債務統統清償,營業也日見興旺,聲譽卓著,奠定了同仁堂穩固的基礎。
17.樂平泉與官府的交往就更為廣泛了,上至清王候親貴,內閣軍機,各部院,下至順天府及滿營官弁,無不交往密切。為了便於與官府往來,樂平泉又捐了官街,鹹豐四年(1854年)已做四品銜侯補道。光緒四年(1878年)更捐至二品典封,成為形同督府大員的“紅頂商人”,實為罕見。
18.為了擴大同仁堂聲譽,樂平泉可以說是用盡了心機花樣,層出不窮。同仁堂祖上的傳統辦法是遇到會試之期,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贈送藥品(平安藥),花費不多,宣傳效果良好,同仁堂的藥物和名聲也就傳播到全國各地。
19.當時在北京城每年照例要清挖壹次城溝,樂平泉就在四面城門開溝的地方設立“溝燈”。每當夜臨,同仁堂的紅字大燈到處輝煌耀眼,既便於行人,也為社會各階層廣泛註目。留下深刻印象。達到宣傳的目的。
20.樂平泉還熱衷於消防公益事業,同治六年(1867年)設立同仁堂普善水會。並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撲滅皇宮貞度門失火發揮重要作用,次日慈禧知情甚喜,諭封同仁堂普水會為“小白龍”同仁堂普善水會借此名揚京都。
21.樂平泉有壹套理家治店的措施。如嫁到樂家的婦女都要參加包金裹藥的工作,這為緊密地把樂氏家族的命運與同仁堂的興衰聯結為壹體,構成了同仁堂家族式經營方法的壹大特色,他還致力於新藥研制,開拓了數十個新品種。大大豐富了同仁堂的傳統藥目。
22.樂平泉逝世後,樂家的家事鋪務均由他的繼配夫人許氏主持,這位許氏出身名門,卻能事必躬親,而且知人善用。
23.自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火燒大柵欄,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同仁堂在這動亂年代裏,也經歷種種騷擾和磨難,直至光緒二十七年(1907年)冬,李鴻章簽署了《辛醜條約》,八國聯軍撤兵,逃至西安的慈禧回鑾,北京城內秩序恢復,許氏也率領樂氏家族自太原返京,重新整頓同仁堂。
24.大亂之後,許氏對同仁堂生產成藥的質量並未放松,紫雪按占方配制在加工時需要用黃金百兩,據傳當時許氏就收集了家中各房金飾鑄成百兩,放在鍋裏煎煮,日夜守候。由此可見許氏嚴守占方操作要求,炮制藥物壹絲不茍的制度。
25.許氏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去世。四年後,清王朝滅亡,結束了同仁堂承辦官藥的皇差。自許氏去世後,同仁堂開始正式由樂家四房***管,但這並沒有給同仁堂帶來繁榮,倒是充分的暴露出這個封建大家族彼此之間為爭奪利益與權力而發生矛盾,這種管理形式壹直持續到解放初期。
26.“九壹八”事變之後,北平市面蕭條,同仁堂的營業也日漸衰落,雖在中藥行業中依然是頭面店家,但當時國統區由於惡性通貨膨脹,“法幣”、“金圓券”相繼急劇貶值,給同仁堂造成了沈重的打擊。至解放前夕,同仁堂不單設備陳舊,鋪務管理陷入困境,已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
27.1949年 3月在同仁堂建立了基層工會,以職工代表與資方談判的形式,敦促資方盡快領導藥店恢復生產、開始營業,並推舉樂松生為同仁堂經理。這使樂松生初步體會到***產黨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保護政策是信實可靠,千真萬確的。同仁堂在黨的領導下,逐步走向社會主義企業的道路。
28.“公私合營”是建國初期國家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所采取的壹種過渡形式。1954年由樂松生帶頭,同仁堂樂氏資方向國家遞交了公私合營申請。
29.北京的解放給古老的同仁堂帶來了新生。早在北京解放前夕,中國***產黨的地下組織就通過關系把黨對民族工商業采取保護政策的文件遞送給同仁堂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