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註射劑絕大部分在院內銷售,所以參與投標的各個廠家只能血拼到底,整不好就會‘血流成河’。”財聯社采訪的多位專家對於第八批集采展露出來的競爭格局表示心情復雜,五家過評才納入集采目錄,參與投標的企業越多競爭或更激烈。不過,這對於市場份額占比大、擁有成本優勢的企業來說是利好。
近日,財聯社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已正式開始,涉及181個品規。據統計,註射劑品種占比超六成,不乏耳熟能詳的超級大品種,且納入門檻從第七批國采的4家上升到至少5家,壹場殘酷的降價博弈即將拉開帷幕。
報量目錄落定預估7、8月執行
國家醫保談判剛結束不久,第八批集采就已箭在弦上。
11日,財聯社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第八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已經正式開始。據文件顯示,1月13日(周五)正式啟動報量,醫療機構須按要求填報相關藥品采購需求量,並於2月8日前提交數據,2月21日前省醫保局將電子檔和掃描件報送聯采辦。
財聯社記者統計品種清單,第八批國采***涉及產品通用名41個,品規181個,222家企業或將參與。相對於國采前幾批納入的產品數量,第二批32個、第三批56個、第四批45個、第五批62個、第七批61個,第八批國采的納入品種略少壹點。
風雲藥談創始人、醫藥行業資深集采專家張廷傑對財聯社記者預估,根據目前的綜合信息看,醫保統計信息之後的30天左右報價。那麽,根據第八批的報量統計節點來看,第八批報價有可能是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左右。執行時間壹般是報價後的4個月左右,大體上預估是在7、8月份左右執行。
“報量目錄已塵埃落定,在裏面的企業肯定在春節期間要做各項準備工作,後面還在排隊進行仿制藥壹致性評價的企業那就要抓緊時間了。”張廷傑補充道。
五家過評為門檻恐怕這次還更“卷”
從第八批集采品種目錄看,主要有兩大變化:壹是品種的納入門檻從3+1/4+0到4+1/5+0;二是口服溶液產品不在目錄內。
米內網數據顯示,品種清單中的41個品種2021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合計銷售額超過600億元,其中有20多個為超10億元大品種;7個品種競爭激烈,滿足條件企業數達10家及以上,倍特藥業、揚子江藥業、復星醫藥(600196.SH)等為主力。
據了解,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並開展了首批仿制藥集中帶量采購,至今已完成七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按集采前價格測算,涉及金額約占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生物藥年采購額的35%。集采品種價格平均降幅從4+7帶量采購的52%縮窄至第七批的48%。
當時,第七批集采也被稱為最“卷”國采,295家企業的488個產品參與投標,217家企業的327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其中,奧美拉唑以28進10、入選者降幅均超過90%,而獲封“最卷品種”;抗癌藥侖伐替尼降幅高達97%,先聲藥業(02096.HK)以最低價3.2元/顆(規格4mg)中標。當時業內曾感嘆:“抗癌藥的價格趕不上壹支雪糕。”
“恐怕這次還要更卷!”河南動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佩對財聯社記者直言,入選門檻從以前的含原研3家,到含原研4家,第八批國采門檻是含原研5家,後續或還將有仿制藥壹致性評價在申報的企業趕在開標前火線入圍。總之,投標企業數量越多,就更加容易形成充分競爭,企業更加內卷。這也說明,集采越來越成熟了。
張廷傑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第八批集采是五家起步才納入品種清單,這對企業申請過評的立項是壹個挑戰,在仿制藥壹致性評價中“往前趕”是所有企業的意願,但是過評品種多了之後的競爭格局還是比較難看清楚的,壹不小心可能就是十家左右了。“壹般產品在十家左右的競爭格局下,降幅還是比較大的。”
鄭佩對財聯社記者判斷道,降幅主要和醫保局給的參考限價有關,而目前醫保局定的參考限價標準不明確。預估第八批集采的降幅會在50%以上,不排除個別品種降幅在80%以上,和上批國采的降幅差別不會很大。“原因壹是市場容量較大,參與企業較多,競爭比較激烈;二是很多品種已經參與過省采、聯盟采、滿足全國掛網最低價要求,其價格實際上已經降了壹部分。”
註射劑、抗生素是主角利好產能較大企業
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本次品種清單中,41個品種中有27個為註射劑,註射劑的占比已經達到60%以上。據米內網數據顯示,註射劑是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主要用藥途徑,多年來市場占比均在50%以上。2021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藥註射劑銷售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0%。
而且品種清單中此次***納入17個抗感染藥物,包括多個抗生素大品種,例如頭孢噻肟註射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註射劑、頭孢哌酮舒巴坦註射劑、註射用頭孢地嗪鈉等市場容量達幾十億元的大品種。截至第七批國家組織的集采,已有42種抗菌藥物(不含局部用藥)被納入其中,包含口服劑型26種,註射劑16種。
鵬元資信此前發布研報認為,從涉及的疾病來看,集采優先開展於涉及人群較多、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品種,從最初主要采購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系統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常見病及慢性病用藥,後來範圍擴大到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重大疾病用藥、罕見病用藥等領域,抗腫瘤藥與全身用抗細菌藥均是國內臨床用藥使用金額最大的品類。註射是全身用抗細菌藥占比最大的用藥途徑,隨著越來越多的註射劑產品過評或視同過評,未來預計會有更多全身用抗細菌註射劑加入到集采陣營,市場受到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
鄭佩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註射劑品種占據大頭是仿制藥壹致性評價的原因。因為註射劑的壹致性評價難度和周期總體上要高於口服產品,目前針劑集中過仿制藥壹致性評價的品種較多。從銷售角度講,註射劑被納入品種清單的企業的選擇空間將更加單壹,因為註射劑品種絕大部分在院內銷售,線上不能賣,藥店很少賣,等級醫院用的針劑診所又很少用,所以參與投標的各個廠家只能血拼到底,整不好會“血流成河”。
“註射劑從成本控制的角度講,產能越大,邊際成本就越低,成本優勢就越明顯,這明顯利好產能比較大的企業。”鄭佩認為頭部企業將在第八批集采中占據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