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工業企業的汙水排放,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農村水汙染,養殖業的集約化快速發展造成的汙染以及居民生活汙水和垃圾的亂排亂放等都對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此外水土流失、旱澇災害、工程建設、農業移民安置用稭稈焚燒等對水環境的汙染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水土流失與土壤侵蝕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損失和破壞,包括地表侵蝕和水量損失。這導致非點源汙染進壹步加劇,非點源汙染具有分散性、廣泛性、難以監測和控制、排放標準無法測量等特點。非點源汙染的載體主要集中在地表徑流,汙染物主要是氮、磷等營養物質和農藥。
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直接影響水環境的水量和水質兩個方面,主要集中在:
1.侵蝕泥沙本身就是壹種非點汙染源,造成河湖淤積、水體渾濁,降低了河湖的防洪排澇功能;
2.徑流和泥沙的侵蝕攜帶大量化肥、農藥等汙染物進入水體,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2.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引起水環境惡化;
3.由於泥沙的侵蝕而攜帶化肥、農藥、病菌等汙染物進入水生生物體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進而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因此,水土流失不僅使農業資源遭到破壞造成土壤退化,降低土地生產力,而且造成水環境的非點源汙染和水質惡化,已成為當今農村水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之壹。
三是旱澇災害頻繁加劇農村水環境惡化
我市自然災害頻繁,7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甚至汛期之中下幾場大雨,且豐枯年際變化很大,容易形成非澇即旱、旱澇交替出現的局面。部分支流汙染較為嚴重,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塑料、玻璃、廢舊電池、破舊衣物等不可降解物大量產生,村道、田間、池塘、溝渠等無處不在;與工業垃圾壹樣,生活垃圾利用率極低,大多露天堆放在城郊和農村,不僅占用大量耕地,還可能傳播病毒和細菌,其滲漏不僅占用大量耕地,還可能傳播病毒和細菌,其滲漏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水環境惡化。旱季時,這些居民生活汙水和垃圾在河溝中堆積,汛期時,雨水和洪水引發大部分支流的劣質水和汙染水集中排放,嚴重影響幹流和沿江湖泊的水質,汙水排放還導致沿江城鎮供水和下遊湖泊漁業養殖受到影響。非點汙染源在暴雨時或暴雨後對水質的影響最大,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的幾次大洪水,淹沒了大片土地,基本衛生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災區的糞便、垃圾、畜圈、淹死的家禽家畜等造成了環境和水體汙染。
四、農村水環境保護與治理的總體思路
我市地處淮北平原,水資源相對豐富,應開展水環境容量研究與核算,充分利用水體的自凈能力,在此基礎上治理汙染源。在制定水環境保護措施時,應結合自身的經濟和環境特點,因地制宜,找到適合本市的水環境治理和保護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壹,才能達到治理和保護水環境的目的。
五、農村水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的對策
農村水環境保護:包括水量和水質兩個方面,嚴格來說,應在滿足壹定水質目標要求的基礎上,編制農村水環境保護規劃,科學治水、節約用水,保持水體的良好水質,防止水源枯竭,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要加快區域水務管理體制改革,即水務體制改革,對供水、節水、排水、中水回用、汙水處理等涉水事項進行統壹管理,統壹管理是區域水資源改革的必然趨勢。
六是加強水土保持管理,走生態農業之路
改變傳統耕作無水土保持措施的狀況,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泥沙、養分和農藥流失。在對點源汙染進行嚴格控制和綜合治理的情況下,非點源汙染的治理是考慮水汙染治理時不可忽視的壹個方面。然而,在非點源汙染治理中涉及政策、管理技術、市場調節、農民配合等方面,存在技術難度大、國情限制和農民利益協調難、在農業中存在化肥、農藥替代性難等諸多制約因素。因此,必須加強非點源汙染治理,走生態農業之路。首先,要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的特點,實施生態平衡施肥技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農藥的大面積施用;其次,有效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徑流,控制水質惡化。第三,解決水土流失問題,必須以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為核心指導原則。即使是人工治理,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第四,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水肥利用效率。
從根本上說,我市農業生產必須走生態農業之路,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同時要采取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術措施等,為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創造條件,增強其自我修復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發展趨勢,實現我市水環境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七、充分利用雨洪資源,結合防汛抗旱效益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控,運用各種先進的預報技術和手段,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時利用行洪區和分洪道,做到 "攔、分、控 "並舉,"防、分、控 "並重。做到 "攔、分、蓄、滯、排 "合理安排,嚴密防守,科學搶險,使洪水始終處於可控狀態,實現對洪水的科學有效防控。在水利專項規劃中,不能侵占行洪河道,註意給河道留出壹定寬度,防止人為制約河道造成惡果;在堤防建設中,統壹規劃,因地制宜,在防洪中,加強行洪區建設,科學合理利用行洪區。
從單純的防洪減災到同時考慮防洪減災,如何充分利用雨洪資源,更多地造福人類。首先,要保護好寶貴的水資源。其次,因地制宜應對幹旱缺水,按照常規做法,解決時間分布不均的問題,主要是修水庫、塘壩多蓄水。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農田水利設施抗災能力低,靠修水庫等蓄水工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問題,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市幹旱缺水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
八、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專項工程實施力度
采取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水質處理與水源保護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農村飲水水質監測,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