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豨薟草風濕膠囊

豨薟草風濕膠囊

達路喜風濕膠囊具有非常普遍的療效。

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可以緩解疼痛、控制炎癥、延緩或預防關節損傷,並促進關節功能的全面恢復。藥物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很重要,但如果患者處於恢復階段,則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

過去,醫生在用藥方面比較保守,只是逐漸增加劑量或添加新藥。

但現在,許多專科醫生正在采取更積極的治療方法,例如在疾病早期使用強效藥物,並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而不是只用壹種藥物。與此同時,現在有了更有效的治療藥物,而且聯合用藥已被證明可以改善長期療效。對於已經出現嚴重關節損傷和持續疼痛的婦女來說,手術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人工關節和肌腱重建術可以恢復關節功能,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關節疼痛和炎癥的治療

有三類藥物可以幫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盡管這些藥物不會影響關節炎的整個發展過程。

止痛藥 對乙酰氨基酚(泰諾和其他品牌)和處方止痛藥可以緩解疼痛,但對炎癥幾乎沒有影響。當關節炎發作時,使用止痛藥可能會對患者有所幫助。

消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Motrin)、萘普生(Aleve)和阿司匹林,可以緩解炎癥和減輕疼痛,但所有這些藥物都會對胃產生副作用(包括危險的胃出血),尤其是長期使用。壹種較新型的非甾體抗炎藥物稱為 II 型環氧化酶抑制劑,副作用較小,但其中壹些藥物已經退出市場,因為它們會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其他II型環氧化酶抑制劑)。

類固醇類藥物 潑尼松和相關類固醇類藥物通過抑制免疫系統來緩解炎癥。這些藥物能快速有效地緩解炎癥,但不會改變疾病的進程。長期使用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因此通常只需小劑量使用,且用藥時間應盡可能短。

預防關節損傷

最近發明的壹些藥物確實可以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因此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改變病情的抗風濕藥(DMARD) 大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能會盡早服用改變病情的抗風濕藥(最常見的是甲氨蝶呤),以減少或阻止關節損傷。這些藥物在服用數周或數月後才開始起效,因此必須對其進行仔細監測,以防止出現嚴重的副作用。DMARDs可以與類固醇藥物同時服用,因為後者可以控制炎癥並改善癥狀,而患者則需要等待DMARD的藥效產生。然後再逐漸停用類固醇。

生物反應調節劑(BRMs) 這類新型註射藥物通過幹擾引發炎癥反應(人體正常免疫反應的壹部分)的物質而起作用。生物反應調節劑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馬(壹種單克隆抗體)、阿達木單抗(壹種人類單克隆抗體)和阿那金拉(壹種白細胞介素-1(IL-1)受體拮抗劑)。這些藥物的主要缺點是會影響人體抗感染的能力。這類藥物的長期影響尚不完全清楚。

蛋白-A免疫吸附劑 這種療法能在血液過濾時吸附並清除免疫物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批準將這種方法用於對其他療法無效或不能耐受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非藥物療法

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必須學會如何控制癥狀,尤其是學會何時以及如何鍛煉和休息。讓已經發炎的關節休息可以減輕炎癥,但長期不活動會導致肌肉無力和關節活動度下降。了解如何調節關節可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和強度,避免過度使用。理療師可以教您如何鍛煉,並建議您使用夾板和其他裝置,以便在休息時支撐和固定關節。運動還有助於預防骨質疏松癥,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很可能會出現骨質疏松癥。

其他非藥物方法也有助於治療這種疾病。針灸師可以告訴妳如何在日常活動中保護關節,並向妳推薦壹些工具,讓妳更輕松地進食、寫字、提東西或做其他家務。足科醫生可以為您制作足部矯形器--壹種有助於重新分配重量和改善足部功能的鞋墊。此外,認知行為療法、生物反饋療法和壓力控制等方法也可以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功能喪失,緩解疼痛。

風濕病是壹種常見病、多發病,據報道我國總患病率高達17.39%,目前的治療藥物大多只能非特異性地抑制免疫反應,降低疾病的進展速度,療效有限,不良反應大,醫生和患者都在呼喚壹種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的新型藥物的出現。

隨著國內外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新開發的以細胞因子為靶點的生物制劑相繼問世,它們能特異性地針對某種炎癥介質,阻斷疾病的進展,改善風濕病患者的預後。生物制劑的治療為風濕病的治療開辟了壹條前景廣闊的道路,已被列為21世紀風濕病治療新策略的主要內容之壹。

治療風濕病的生物制劑種類繁多,包括抗CD4+單克隆抗體、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依那西普(etanercept)和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白細胞介素-1拮抗劑(anakinra)、γ-幹擾素、****-刺激阻斷因子(阿巴他賽普)。其中,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因起效快、療效好、能減緩骨侵蝕、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包括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和克羅恩病。目前,全球已有 100 多萬患者(絕大多數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了此類生物制劑的治療,且供不應求。借鑒國外研究成果,我國研發的依那西普(etanercept)也已問世,這也拉開了我國應用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類風濕免疫性疾病的序幕。在此,我們主要介紹已應用於臨床的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壹、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腫瘤壞死因子(TNF)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癥性關節炎發病機制中最重要的細胞因子之壹,其主要生物學作用包括:(1)導致關節炎癥:它的主要生物學作用包括:(1) 導致關節發炎和軟骨破壞;(2) 誘導其他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3) 介導感染和敗血癥,並參與對腫瘤的監控。

二、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介紹

1、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商品名Remicade,由強生公司研制,1999年11月10日首次獲得FDA批準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為第二個獲得FDA批準的抗人腫瘤壞死因子制劑 它是FDA批準的第二個抗人腫瘤壞死因子制劑。它是第二個獲得 FDA 批準的抗人腫瘤壞死因子制劑。它是壹種人鼠嵌合型(含 25% 小鼠蛋白和 75% 人類蛋白)腫瘤壞死因子 alpha IgG1k 單克隆抗體,通過與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和膜結合型腫瘤壞死因子 alpha 結合,抑制腫瘤壞死因子 alpha 與受體的結合。該藥物的半衰期為 8.0 至 9.5 天。靜脈註射的標準治療劑量為 3 毫克/千克,首先在第 0、2 和 6 周服用負荷劑量,然後每 8 周進行壹次維持治療。在單獨給藥的 24 小時內,患者的疼痛、晨僵和關節腫脹等臨床癥狀最多可減輕 60%。由於是靜脈給藥,1% 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此外,反復靜脈給藥可產生抗英夫利西單抗抗體,但同時使用甲氨蝶呤(平均劑量為7.6毫克/周)可減少抗體的產生;因此,臨床上常規聯合使用甲氨蝶呤。

2.依那西普(etanercept):商品名Enbrel(國內稱伊賽普,2005年由上海中信國健藥業有限公司開發並上市),由安進/惠氏公司開發,1998年11月2日被美國FDA批準用於治療關節疼痛性疾病的第壹個藥物。它是壹種人工合成的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融合蛋白,通過與腫瘤壞死因子α特異性結合,競爭性阻斷腫瘤壞死因子α與細胞表面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斷體內過量的腫瘤壞死因子α,抑制由腫瘤壞死因子受體介導的異常免疫反應和炎癥過程,但不能溶解產生腫瘤壞死因子α的細胞。它不會溶解產生腫瘤壞死因子 α 的細胞。它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臨床驗證。它的平均半衰期為(102 ± 20)小時,每周皮下註射兩次,成人每次劑量為 25 毫克,4-17 歲患者每次劑量為 0.4 毫克/千克,最大劑量不超過 25 毫克,以顯著降低血液中的腫瘤壞死因子水平。Etanercept 可單獨使用,也可與甲氨蝶呤聯合使用,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癥性關節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註射部位反應、感染和頭痛。註射部位反應包括紅斑和瘙癢,通常在定期使用 3 個月後會緩解。

3. 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商品名為Humira,由雅培/CAT開發,尚未在國內上市。2002年12月31日,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用於治療對壹種或多種抗風濕藥物無效的中度至重度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英夫利昔單抗壹樣,阿達木單抗也是壹種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臨床療效相當,但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壹種完全人源化的重組腫瘤壞死因子αIgG1單克隆抗體,其免疫原性低於英夫利昔單抗,很少引起自身免疫樣綜合征。它能以高親和力結合人腫瘤壞死因子α,破壞細胞因子與受體的結合,裂解表達腫瘤壞死因子α的細胞。阿達木單抗的推薦劑量為40毫克,每隔壹周皮下註射壹次,可與甲氨蝶呤等聯合使用,也可單獨使用。阿達木單抗吸收緩慢,大約需要130小時才能達到峰值濃度,半衰期為16天。

三、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在風濕病治療中的應用

1.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試驗證實,用常規劑量的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12周後,可明顯減輕關節癥狀,體征和實驗指標均有明顯改善,故壹直主張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作為壹些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因此,有人主張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作為某些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在三種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中,沒有證據表明其中壹種比另壹種更有效,但如果使用其中壹種藥物無效,改用另壹種可能有效。阿達木單抗和依那西普可以作為單壹療法使用,而英夫利昔單抗最好與甲氨蝶呤聯合使用。與單獨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相比,將甲氨蝶呤與這三種藥物中的壹種聯合使用,在臨床療效和阻止關節破壞方面明顯更好。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還可與環孢素 A[2 mg/(kg-d)]或來氟米特或柳氮磺胺吡啶聯合使用。從經濟、有效的治療策略來看,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在治療初期可與另壹種改變病情的藥物如甲氨蝶呤聯合使用,3個月後可單獨使用甲氨蝶呤進行維持治療,以防止關節損傷和功能障礙。

2.強直性脊柱炎:2003年,美國FDA批準etanercept用於治療嚴重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它是第壹個被批準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劑。隨後,另外兩種藥物也被批準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FDA 批準該藥物的依據是壹項對 277 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的臨床研究,其中 58% 的患者在治療 6 個月後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該制劑可在常規劑量治療 12 周內明顯改善強直性脊柱炎的體征、癥狀和實驗室指標。它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勞拉西泮或甲氨蝶呤等其他二線藥物聯合使用。據報道,這種藥物的療效可維持 2-4 年。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的批準劑量為誘導後每6至8周壹次,每次5毫克/千克,而依那西普(etanercept)的劑量與類風濕關節炎相同。

3. 銀屑病關節炎: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迅速、顯著地緩解頑固性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和皮損癥狀。壹項針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的研究結果顯示,皮膚銀屑病得到了快速、持續的改善,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評分顯著下降。第16周時,英夫利昔單抗組所有患者的嚴重程度指數評分都下降了50%以上,超過1/3的患者病情改善了100%。總的來說,患者對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耐受性良好。

IV.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副作用

由於腫瘤壞死因子可能在正常的免疫監視中發揮作用,抑制這種細胞因子可能會帶來以下壹些不良反應。

1.感染:感染是較為常見和重要的不良反應。據報道,接受英夫利昔單抗和阿達木單抗治療的患者中,結核病的病例多於依那西普,如接受依那西普治療的15萬例患者中有38例結核病,接受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的19.8萬例患者中有172例結核病。然而,目前仍難以確定哪種藥物導致結核病的風險更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易患結核病(是基線水平的 2 倍),而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後,結核病的發病率進壹步增加(是基線水平的 4 倍)。因此,在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時,應通過抗結核試驗和胸片進行常規篩查。此外,少數患者有誘發感染加重的風險,對於患有嚴重感染或機會性感染(包括化膿性關節炎、受感染的假體、急性膿腫、骨髓炎、敗血癥或全身真菌感染)的患者,不應開始或繼續使用此類藥物,但可在感染控制後恢復治療。少數患者使用該類藥物會加重乙肝癥狀和病毒血癥,因此乙肝感染者不宜使用該類藥物。

2.註射部位/鎮靜反應:皮下註射阿達木單抗和依那西普引起的註射部位反應較多。靜脈註射英夫利西單抗引起的輸液反應很少見,即使有,也多為輕度至中度。

3.腫瘤:腫瘤壞死因子在多種腫瘤中起腫瘤監視作用,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理論上可增加腫瘤發生的風險,但目前尚無可靠證據提示這類藥物會增加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或原有實體瘤的復發率。高度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淋巴瘤發病率的增加本身與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的使用關系不大,可能主要與B細胞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發生變異有關。

4.神經系統疾病:僅有脫髓鞘樣綜合征、視神經炎、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硬化癥和帕金森病的病例報道。患有脫髓鞘疾病或視神經炎的患者不應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治療。

5.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劑量英夫利昔單抗似乎與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高相對風險相關,尤其是心功能極差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此,建議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不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避免或慎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6.其他:個別病例出現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泛血細胞減少、過敏、心包積液、皮膚、全身血管炎和自身免疫樣綜合征。有些婦女在使用這類藥物期間懷孕,但在正常分娩、流產和終止妊娠率方面與正常人群無異,為慎重起見,壹旦發現懷孕應停止使用這類藥物。

總之,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已被證明是有效的疾病調節劑,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關節炎的重要進展,並有可能逐步擴展到其他風濕性疾病的治療中。盡管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能會出現上述多種不良反應,但自2001年以來,壹些研究中心或國家機構在隨機對照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長期開放性試驗結果顯示,每年因治療無效或出現不良反應而退出的患者不到10%,納入研究的患者大多在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治療後無效,說明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耐受性還是不錯的。患者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合並疾病狀況和經濟狀況決定是否選擇使用。

  • 上一篇:什麽是門診***濟賬戶
  • 下一篇:交銀康聯藥安心醫療險靠不靠譜?註意哪些問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