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遼寧阜新發揮比較優勢,做強瑪瑙產業,打造中國瑪瑙之都。

遼寧阜新發揮比較優勢,做強瑪瑙產業,打造中國瑪瑙之都。

阜新市人民政府市長潘利國

阜新,意為“物富民富,面貌壹新”,是鑲嵌在遼西北的壹顆“塞北明珠”。這裏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俗風光。全市總面積10355平方公裏,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海州、西和、太平、新邱、清河門、經濟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7個區,總人口193萬,有漢、蒙、滿、回、朝等30個民族。

阜新市市長潘利國在首屆阜新瑪瑙節上致辭。

阜新是壹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距今7600多年的察海古人類遺址,因發掘出“天下第壹玉”、“中國第壹彜龍”,被國內外考古學家譽為“玉龍之鄉、文明之始”。阜新曾是遼代契丹族的主要活動地區,被稱為“契丹故裏,遼代腹地”。阜新也是藏傳佛教的東方傳播中心。瑞英寺擁有國務院授予的七世活佛,藏傳佛教著名聖地海棠山上的267尊摩崖造像,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浮雕造型藝術瑰寶。戰國時期的燕長城和武當祖師張三豐的出生地宜州古城,展現了阜新豐富多彩的歷史。

阜新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鐵路、公路貫穿全境,鐵路客車貫穿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大連等地。阜新高速公路與京沈高速公路相連。特別是隨著張深、巢父、福鐵、張彤高速公路的建設,阜新將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遼西、蒙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連接東北、華北的第二條重要通道。

進入新世紀,阜新獲得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2001年底,阜新被國家定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肩負著為國內同類城市探索中國特色經濟轉型道路的重任。阜新堅持“自力更生、引領影響、科技支撐、民營運作、市場運作”的原則,依托資源優勢、傳統優勢、比較優勢,大力推進全國重要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供應基地、重要新能源生產基地、重要煤化工基地“三大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壯大壹批優勢特色產業,在轉型振興的偉大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壹、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的歷史

阜新地區是中國瑪瑙的主要產地之壹。占該區1/2的鄉鎮,瑪瑙資源豐富。據專家勘探,地表深處的大部分礦體尚未開采。因為瑪瑙的成因與火山噴發有關,所以瑪瑙可以分為兩種形態,壹種是受火山裂縫控制,形成脈狀瑪瑙,另壹種是由於火山孔隙中充填了二氧化矽膠體溶液而形成球狀瑪瑙。阜新地區盛產的瑪瑙是兩種形狀的混合體,所以阜新大地上有比較分散的瑪瑙礦脈,分散但不是很集中。瑪瑙石可以在瑪瑙產地的山坡和溝壑、田野、河床中找到。尤其是大雨過後,農民們拎著籃子,在田野、山坡、河床上采集瑪瑙石的習慣,從古至今壹直延續著。此外,還有人挖洞取瑪瑙石。

阜新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河流、土壤、地貌等自然因素為古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早在8000年前,茶海的先民就已經認識了玉,他們能從石材中識別出“美石”,並用它們雕刻成裝飾品和祭祀用品。該遺址出土了玉玨、玉匕首、玉環等27件玉器和許多瑪瑙刮刀(古人用作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蘇先生稱贊茶海遺址為“玉龍之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阜新茶海遺址出土的瑪瑙刮刀,是8000年前茶海先民制作和使用的。

壹千年前,遼代阜新地區的瑪瑙采集加工業出現了歷史上第壹個繁榮時期。據考證,當時的阜新地區是遼朝的中心腹地,是後氏蕭氏的封地,是皇族的風水寶地。1950年清河門廖曉神衛墓出土的瑪瑙花式杯,呈橢圓形蓮花花瓣狀,造型優美,六瓣,杯身略厚,圓形飽滿,其材質產於今蒼土鎮。同時,墓中還出土了壹個壁厚的瑪瑙小杯。經過分析論證,這兩個瑪瑙杯都是阜新壹位玉器工匠制作的。1974法庫野貓臺遼墓出土的壹對瑪瑙杯和1999彰武葦子溝鄉遼墓出土的壹對瑪瑙杯,均出自阜新,雕刻精美,是當時阜新玉器工匠的傑作。1993年,阜蒙縣知足山鎮羅江溝村遼墓出土了壹套完整的瑪瑙圍棋。1966年朝陽紡織廠院內常遵化墓出土壹套瑪瑙圍棋。它是由黑白相間的石頭制成的,直徑為1.6厘米,它的兩側微微凸起,使棋子具有壹定的光澤。黑色65438枚,白色65438枚,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瑪瑙圍棋。另外,朝陽北塔地宮出土的很多瑪瑙器物,從材質上來說,都是阜新的。阜新地區出土的遼代瑪瑙飾品為1997烏蘭木圖山遼墓出土的精美瑪瑙綠松石管珠項鏈,其中瑪瑙飾品3件(珠1管2)。管呈暗紅色,圓形,管狀,中間有壹穿孔突起,平展,長3厘米,直徑0.7厘米,壁厚不到0.2厘米,穿孔,穿孔。

1950年,清河門區遼小神威家墓出土的瑪瑙花式杯,今天在蒼土鎮制作,瑪瑙制品全部由阜新玉器工匠制作。

1966年朝陽紡織廠遼代常遵化墓出土壹套瑪瑙圍棋,為黑白石。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瑪瑙圍棋。據研究,這種瑪瑙原料來自阜新地區。

清代是阜新瑪瑙業的第二個繁榮時期。據考證,清代乾隆時期是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的鼎盛時期。《清實錄》“宮中瑣事”載:“掘洞十六洞,窯工千人,南有商業城”。清廷使用的瑪瑙擺件和雕件都是從阜新取材,有相當壹部分是經過加工的,所以阜新瑪瑙就成了朝廷的貢品。民間傳說,阜蒙縣七家子鄉寶珠營子村的名字是乾隆皇帝封的。因為土默特左旗(今王宓鎮)親王在六十大壽時,贈送了壹串村裏的佛光石、瑪瑙、佛珠。“瑪瑙之鄉”的美譽聲名鵲起,遠播海內外。

1997烏蘭木圖山遼墓出土瑪瑙飾品

新中國成立後,阜新的瑪瑙產業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和發展。1974年,蒼土鎮曾經出了壹塊重達30公斤的紅、黃、白、黑花水膽瑪瑙石,不僅透明,而且色彩斑斕,特別珍貴,因為水膽裏有大量的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它被雕刻成國家級奇觀“水簾洞”,並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1974年,蒼土鎮曾經出產的紅、黃、白、黑花水膽瑪瑙石,已被雕刻成國家級奇觀“水簾洞”,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二、阜新瑪瑙產業的發展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瑪瑙產業的發展。在經濟轉型向縱深發展、大力開展“工業年”建設、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做出了加強阜新瑪瑙特色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做優瑪瑙產業、把阜新打造成全國瑪瑙之都的戰略選擇。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發展特色產業論證會上,確定了瑪瑙產業是阜新經濟轉型的主導特色產業,為阜新瑪瑙產業確定了戰略方向。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市瑪瑙產業辦公室,具體負責瑪瑙產業發展的綜合協調工作。2006年初,市瑪瑙產業辦籌備成立了市瑪瑙協會,並成立了行業公約。同時,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瑪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具體部署了瑪瑙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在實施方案的指導下,按照建設流通、加工、信息、文化“四個中心”的總體目標,2006年以來阜新瑪瑙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瑪瑙產品已形成工藝品、飾品、旅遊紀念品、體育用品、保健品、裝飾材料、工業用品等7大系列、200多個品種、上千種款式。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上半年,瑪瑙產品年銷售額達3.25億元,阜新地區瑪瑙生產企業和商家增長迅速,達到6800余戶,從業人員3.5萬人。正在建設的瑪瑙工業園經過2006年壹年的建設,已初具規模:壹期工程600畝,已基本達到“五通壹平”的條件。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654.38+065.438+0.77萬元,其中當年有兩家企業投資建設並投產。2007年上半年兩個新項目開工,分別是瑪瑙雕刻技術培訓學校和在建的瑪瑙交易市場。市區瑪瑙精品寶石城改擴建工程正在規劃設計中,城鄉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火熱而熱烈的2007 '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沈陽二期展覽現場。

市委市政府在發展瑪瑙產業的同時,非常重視瑪瑙文化資源的挖掘。要認真研究阜新的文化資源——茶海文化、玉器文化、遼文化、藏傳佛教文化,把特色產業的發展定位在中國最具特色的文化和產業——瑪瑙產業上,開發瑪瑙文化資源和瑪瑙產業。市文化局未雨綢繆,下大力氣挖掘瑪瑙文化內涵。2000年舉辦首屆瑪瑙精品展,受市政府委托,省招商團多次參加南京、武漢等地招商活動,參加瑪瑙展;收集阜新瑪瑙雕刻大師雕刻的精品瑪瑙圖片,先後制作精品瑪瑙畫冊、臺歷;為了將阜新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與文藝作品相結合,經過幾年的創作,編排了現代京劇《血膽瑪瑙》。2004年獲第六屆遼寧藝術節劇目金獎,2005年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

首屆中國阜新瑪瑙節展現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走進瑪瑙之都”大型文藝演出盛況。

為了更好地宣傳阜新城市形象,搭建阜新對外開放平臺,展示瑪瑙文化底蘊,2006年7月,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阜新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阜新瑪瑙節。“瑪瑙節”從活動安排到各種活動的創意和構思,都緊緊圍繞阜新的歷史文化、瑪瑙文化、特色文化,特別是“走進瑪瑙之都”大型文藝演出、“紅瑪瑙杯”全國玉雕大賽、“紅瑪瑙坊”命名儀式等,都蘊含著瑪瑙文化的內涵,體現了瑪瑙的地域風情。相繼在沈陽舉辦的“瑪瑙節沈陽二期展”再次風靡省會。2007年,阜新成功舉辦了盛大的2007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再次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阜新瑪瑙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瑪瑙產業的蓬勃發展。

同時,阜新正在積極運作,打造“瑪瑙之都”的城市品牌。2005年,福鑫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註冊“瑪瑙之都”商標。阜蒙縣石家子鎮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第二批工業旅遊示範點。2006年,“阜新瑪瑙雕”被正式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5438+10月,阜新瑪瑙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2006中國國際珠寶展。阜新作為瑪瑙特色產業基地代表,參加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論壇開幕式上,阜新被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授予“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稱號。市長潘利國出席了論壇。

中國國際珠寶博覽會6月5438+065438+2006年10月,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孫文勝等領導參觀阜新瑪瑙產業基地成果展。

隨著瑪瑙產業的蓬勃發展,走出阜新的瑪瑙雕刻人才紛紛回到阜新創業。目前玉雕大師或大師級的有近20人,100多人達到了能工巧匠的水平。他們是阜新瑪瑙產業的核心和靈魂。他們在全國美術展覽和比賽中多次獲得金、銀、銅獎。三代玉雕藝術家的精美作品,不僅在全國玉雕界占有壹席之地,更是藝術創新的引領者,引領潮流。在代表中國玉雕藝術頂級水平的中國寶玉石協會主辦的“天工獎”大賽中,阜新玉雕大師的作品壹直是金獎銀獎,碩果累累。2006年,在第二屆中國玉雕大師證書頒獎典禮暨第五屆“天工獎”頒獎典禮上,我市評選出的瑪瑙雕件獲得了金獎、銀獎、銅獎、最佳創意獎、優秀獎等22個獎項。兩位大師榮獲第二屆中國玉雕大師稱號。隨著瑪瑙加工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更新,瑪瑙制品正朝著精致工藝品的方向發展。僅十家每年就生產超過654.38+00,000件手工藝品,千余件被名人和鑒賞家收藏。阜新的瑪瑙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海外人士的珍愛和收藏。

阜新市市長潘利國在2006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三、阜新瑪瑙產業發展前景及比較優勢

阜新壹直以盛產煤而聞名。阜新還有矽砂、金、鐵、珍珠巖、沸石、麥飯石、螢石等礦產,最讓阜新人自豪。瑪瑙是中國最好的。阜新是中國主要的瑪瑙產地、加工區和瑪瑙制品集散地。阜新有城鄉兩個全國獨壹無二的大型瑪瑙批發零售市場。從北至太陽島,南至海南島,東至青島,西至新疆,妳看到的瑪瑙工藝品大多產自阜新,有相當壹部分經營者是阜新人。在以培育和接續替代產業為主要任務的轉型實踐中,阜新瑪瑙顯示出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使其在國內同類行業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所以阜新瑪瑙在很多行業都有長期的比較優勢。

2007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隆重開幕

阜新瑪瑙儲量豐富,品質特色鮮明。據2004年國際礦山測量大會權威專家介紹,阜新瑪瑙儲量占全國總量的50%。阜新瑪瑙以產品大、品種多、顏色全、質地美、質地優、料形奇六大特點而聞名。2004年5月,阜蒙縣七家子開采出66噸重的“瑪瑙王”。2005年夏天,紫都臺鄉發掘出長30余米、高近5米、厚0.6米的“大瑪瑙墻”。這兩塊瑪瑙石“橫空出世”,轟動全球。阜新瑪瑙越來越出名,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阜新瑪瑙的開采和加工歷史悠久,淵源深厚。阜新在中國玉器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歷史地位,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玉器都誕生在這裏。茶海遺址出土的瑪瑙刮刀表明,阜新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已從事瑪瑙開采和加工,開始使用瑪瑙。遼寧、內蒙古、河北等省出土的大量瑪瑙文物證明,阜新的瑪瑙開采加工業在遼、清乾隆時期已經達到相當的繁榮。相傳清廷布置的雕刻、瑪瑙擺件,都是在阜新取材,部分加工而成。

阜新的瑪瑙產業現已初具規模,發展迅速。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阜新瑪瑙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瑪瑙產業化鏈條,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原料采購和銷售網絡相對獨立。阜新有兩個瑪瑙市場,城市和農村都有,在國內外都很有名。兩個市場越來越繁榮,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瑪瑙交易中心和加工集散地。阜新的瑪瑙產業現在已經成為阜新的特色產業,也是阜新著名的“名片”。

阜新瑪瑙雕刻人才輩出,大師如雲。他們繼承了茶海先民的智慧,善於從其他藝術門類中吸取營養,代代相傳,以匠心和創新著稱。他們的作品在題材、技法、表現手法上都有創新,既有傳統的“簡樸生活”,如花、雕像、瓶瓶罐罐、緞帶等精致雕刻,又有典型的“巧、美、奇、新”藝術特征的“高雅生活”。作品既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推陳出新,又展現了當今海內外人們火熱的生活和審美情趣,使這壹古老而傳統的瑪瑙雕刻藝術煥發青春,給人耳目壹新的春風之感。

阜新瑪瑙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阜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據不完全統計,阜新地區瑪瑙石年開采量約800噸,而進口量已達1.600噸左右,區外資源利用是區內的兩倍。我市瑪瑙的加工原料大量為國外資源,這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實踐中更值得推廣。

以上優勢奠定了阜新瑪瑙在我省乃至全國玉雕行業不可替代的優勢。

四、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目標和措施

“十壹五”期間,作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阜新市委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強化政府引導,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瑪瑙產業逐步形成體系完整、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格局,努力把阜新建設成為全國瑪瑙集散、加工、文化、信息中心,全力打造中國瑪瑙之都。到“十壹五”末,阜新瑪瑙產業的銷售收入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

阜新有很多瑪瑙雕刻人才,雕刻技術非常優秀。圖為中國玉雕大師楊克全獲第四屆中國玉雕石雕“天工獎”金獎作品《變成蝴蝶》,阜新。

主要發展目標是培育和建設瑪瑙產業集群。阜新縣石家子鎮瑪瑙批發市場利用集規模、人才、品種、產品、加工設備、輔料、物流於壹體的綜合性全國瑪瑙集散地,建設初加工集散地。阜新瑪瑙寶石城利用人才、信息、科技優勢,逐步打造技術研發、產品設計鑒定、精品展示、產品展示的精品市場,形成城鄉同步發展的格局,從而實現瑪瑙產業集群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瑪瑙產業園位於阜蒙縣石家子鎮政府西南那力山村,水庫二線北側。壹期規劃600畝,規劃大型瑪瑙綜合加工區、商業物流管理區、瑪瑙加工汙水處理區。二期規劃1400畝。其中,壹期工程將首先建設汙水處理廠,使著色加工區的汙水得到統壹收集和凈化,以加強環境保護。瑪瑙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達到“七通壹平”。是壹個以瑪瑙加工業為主導,培訓教學、科研文化、旅遊、現代服務為附屬,生產以批量加工生產的小塊瑪瑙制品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園區。到2010年,計劃引進大中小瑪瑙加工企業80家,總投資1億元,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3000萬元。力爭第三產業營業額達到5億元,利稅2000萬元。直接增加就業7000人。

阜新瑪瑙寶石城,創建於2001年7月,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有經營戶52戶。阜新瑪瑙寶石城經營的瑪瑙產品種類繁多,圖案齊全,既有在全國獲獎的高檔產品,也有大眾喜愛的產品。現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瑪瑙專業市場和阜新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隨著瑪瑙雕件的熱銷,阜新瑪瑙寶石城改擴建勢在必行,已列入我市規劃。計劃在原址改擴建,建設集展覽、銷售為壹體的現代化展覽中心。

阜新市委市政府著力實施加快瑪瑙產業發展的“四大戰略”,努力打造中國瑪瑙之都。首先是實施精品戰略。目前,瑪瑙品牌、等級、質量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市瑪瑙產業的生產經營者要樹立品牌意識,培養營銷能力,創造規模效應,進而擴大市場、品牌、增加效益。二是實施文化戰略。要研究和弘揚中國瑪瑙文化,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積極吸收現代文化,不斷突出振興文化,設計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提高阜新瑪瑙的文化品位,努力形成品牌效應;每兩年舉辦壹屆中國阜新瑪瑙節,利用“節日拉動效應”不斷擴大阜新知名度和阜新瑪瑙品牌影響力,打造適合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的瑪瑙產品展示中心,定期舉辦瑪瑙產品及其他玉雕產品展覽,提升瑪瑙產品競爭力,促進地方經濟及相關產業發展;三是實施人才戰略,加快人才培養步伐。阜新有3萬瑪瑙員工,加快人才培養刻不容緩。阜新將充分利用當前形勢,著眼長遠,加大瑪瑙職業技術培訓力度,在瑪瑙專業人員中開展技能鑒定,逐步在高校開設寶石鑒定加工相關的本科班和專科班,使人才的培養能夠延續行業的發展;四是實施集群戰略。以瑪瑙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為核心,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加大對瑪瑙產業的支持力度。有計劃、有針對性、有針對性地引進和扶持瑪瑙龍頭企業,實施引領帶動,發揮其輻射作用。計劃爭取全國大型瑪瑙企業來阜新投資落戶。進壹步整合資源,推進瑪瑙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降低成本,打造產業鏈,形成價值鏈,提高效率,以新思路、新觀點謀求瑪瑙產業發展。

阜新瑪瑙產業的發展和繁榮需要瑪瑙行業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需要國家和省級寶玉石協會專家的關心和指導。阜新要緊緊抓住歷史發展的有利時機,齊心協力,紮實高效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全力打造中國瑪瑙之都。

阜新市阜蒙縣石家子瑪瑙產業集群工業園壹、二期建設規劃

  • 上一篇:為什麽喝酒打頭孢不能說話走路?
  • 下一篇:身上突然起紅疹?恐是藥物過敏惹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