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潮汕愛國人士

潮汕愛國人士

抗日戰爭時期,海外潮人愛國熱情空前高漲,通過各種形式、各個渠道,從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祖國的抗日鬥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地潮僑紛紛團結在原來的各種社團和新成立的救亡團體周圍,積極開展愛國活動。例如泰國的潮州會館、報德善堂,以及由澄海籍僑領蟻光炎擔任主席的中華總商會、曼谷的普寧同鄉會等,當時都是組織僑眾的重要團體。特別要指出的是,泰國僑胞在蟻光炎提出的“反抗侵略,全力救亡”的號召下,紛紛行動起來,掀起抗日救亡愛國熱潮。1937年8月間,在新加坡召開“新馬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翌年正式成立了“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隨後南洋各地華僑相繼成立大大小小的籌賑會,捐款捐物支援祖國抗戰。 創辦報刊學校宣傳抗日救亡 泰國是潮人比較集中的僑居地,在文化新聞界湧現壹批愛國分子,由於他們的努力,創辦了不少抗日救國報刊,如《中國報》、《曼谷日報》、《國民日報》、《真話報》等,在僑胞中影響較大,深受歡迎。此外,有些愛國團體還組織讀書會、報告會,以及歌詠、舞獅、潮劇演出等,向各地僑眾進行愛國宣傳。新加坡的“嶺東讀書會”通過組織閱讀書報,集結了壹批愛國青年。越南潮僑張易生在春節期間組織潮州樂隊到各地“走唱”。泰國的潮劇團,將抗日救國的真人真事改編成劇本,搬上舞臺義演。 另外,僑校也是當時宣傳抗日愛國思想的重要陣地,在泰國的新民、崇實、啟明學校,越南的新中、南僑等學校,潮人愛國分子許宜陶、方明生、莊世平、蘇惠、王貫壹等人,都先後在這些學校任職任教,培養出壹批愛國僑生,相繼回國參加新四軍、八路軍、東江縱隊等抗日隊伍。 慷慨捐款捐物支持抗日大業 抗日戰爭爆發後,海外華僑對祖國最大的援助,是在僑胞各個階層發動大規模的捐款捐物運動,廣大僑胞慷慨解囊,踴躍捐助,向國內同胞表示海外赤子愛國心願。泰國華僑在中國總商會倡導下,成立了籌捐賑款和勸募愛國公債的機構,由潮人著名愛國僑領蟻光炎、陳景川、廖公圃、鄭子彬、余子亮等人擔任正副會長。各個僑團和愛國團體,紛紛組織了募捐隊和義演隊,很快在曼谷等地掀起壹個集募賑款,捐獻藥品,征集寒衣的熱潮。除僑商獻出巨款外,廣大華僑群眾也月月認捐,小學生自覺節省零花錢,樂意捐助祖國。從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半年之內泰國華僑就捐出240萬元以上。據統計,抗戰開始後,泰國僑胞的捐款竟達600萬元以上,這筆巨款還不包括推銷愛國公債和捐獻大批抗日物資在內。 在個人捐助方面,蟻光炎多次將自己的捐款匯寄到廣東、香港,另又出資購買大批藥品和兩輛汽車。愛國華僑陳子谷在泰國募捐6萬元,連同個人分得的遺產總***20余萬,全部捐出。這筆捐款解決了新四軍2個月的糧餉及當年的寒衣,葉挺軍長稱贊他“富貴於我如浮雲”。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在1937年和1940年發動募捐活動,分別募集到國幣35萬元,叻幣47萬余元,此外,又動員僑胞購買愛國公債65萬元。潮人愛國女飛行家李霞卿在1939年到1940年間,多次飛行訪問美洲各地,宣傳抗日募款,在壹次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抗日期間,泰國、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以及香港等地潮人,不只壹次捐出巨款,購運大米賑濟內地同胞和梓裏鄉親,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日寇統治造成的嚴重饑荒問題。此外,泰國陳守明、蟻光炎等人,曾相繼到祖國西南各地進行考察,號召僑商在雲南和潮汕地區興辦實業,振興中華。陳守明與蟻光炎分別在西南投資100萬元和10萬元,實現了投資救國,實業興邦的愛國願望。 歸國奮勇殺敵事跡可歌可泣 日寇入侵,大敵當前。海外華僑認為“國家興亡,華僑有責”,不少華僑青年紛紛離開僑居地,踏上國土,自願參軍。當時在南洋各地出現了許多拋棄優裕生活離別親人回國殺敵,以身許國的可歌可泣動人事例。 從抗戰開始,泰國、越南等地潮僑先後分批回國,組成潮僑回鄉服務團,機工回鄉服務團,歸國殺敵義勇軍。越南第三批回國服務團33人,全部是潮籍青年。越南華僑青年童軍戰地服務團全體戰士74人,被分派到潮汕各地參加戰鬥。香港潮州同鄉會於1937年也組織服務團回鄉開展工作。壹部分從泰國被驅逐出境的華僑,回到潮汕後組織了抗敵同誌會。與此同時,僑胞還組織華僑救護隊和華僑西藥服務隊到前線救護傷兵,在潮安縣當時就有壹個“暹邏華僑救護隊”。蟻光炎先生在為國內輸送抗日青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報德善堂設立壹個救護隊,為祖國培養壹批救護員。對於華僑青年回國的愛國舉動,他也竭力支持。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時期泰國回國獻身抗戰事業的學生、工人等總***2000人以上。不少潮籍青年如楊仰仁、陳庭禹、張興、張輝、許英、王麗等人,在抗日時期壯烈犧牲,獻身祖國。 在偉大的抗日民族戰爭中,海外潮僑發揚愛國愛鄉光榮傳統,以高昂的愛國熱情,從各個方面支援祖國抗戰,他們在當時海外華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突出的貢獻,將永遠載入潮汕華僑的愛國史冊。 相關資料:部分潮僑抗日救國團體 抗日戰爭時期,潮籍海外華僑特別是東南亞的華僑,組成許多抗日救國團體,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主要有: 暹羅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簡稱“抗聯”。1937年7月,暹羅華僑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在曼谷成立。在其影響下,工人、學生、婦女、商人等各界的抗日救國會也先後成立,並進壹步組成暹羅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會址在曼谷。主要領導人有許壹新、吳曼琳(吳敬業)、許俠等。“抗聯”成立後,大規模為中國大陸抗日將士募捐寒衣,募集款項支援八路軍、新四軍、陜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 新加坡韓江青年勵誌社。簡稱“韓江”。1937年底成立於新加坡首都,召集人陳正賢,會長洪正雄,會員400多人。“韓江”領導社員群眾堅持長時間的賣花籌賑,把所得的款項逐月交由新加坡“援四援八委員會”匯寄駐香港八路軍辦事處廖承誌收轉八路軍和新四軍;鼓勵社員秘密回國投奔新四軍,參加抗日戰爭。1940年初,“韓江”被新加坡當局查封。洪正雄在日軍攻占新加坡時被捕犧牲。 越南南圻華僑救國總會。簡稱“救總”。1938年春在越南南方堤岸市(今胡誌明市)成立,總幹事吳曼琳。下轄越南南方20個省、市的華僑救國分會,會員30萬人。“救總”成立後,廣泛開展義賣義捐義演活動,把籌集到的錢物支援祖國抗日救國事業。(摘自《特區晚報》,羅惠芳 陳佳娜 李煥明 黃瑞燕整理)

  • 上一篇:新國標旗艦電動車長什麽樣?全新小牛MQi2就是答案!
  • 下一篇:湖北省四種藥品銷售註冊情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