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的危害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是最嚴重的國際社會問題之壹。衛生部在1996公布了《精神藥品目錄》和《麻醉藥品目錄》,其中提到的甲基苯丙胺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搖頭丸”,屬於苯丙胺類毒品。
至於如何判斷吸毒,其實單純的吸毒並不是特別嚴重的行為,刑法也沒有把吸毒當成犯罪。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吸毒不構成犯罪。
根據現行法律,吸毒人員壹般只受到治安處罰或強制戒毒,吸毒不會被視為犯罪。但是,有壹個問題,就是服用“搖頭丸”的行為往往會多次發生。被處罰的吸毒人員符合《苯丙胺類興奮劑濫用及相關障礙診療指導原則》成癮標準的,公安機關有權責令其強制戒毒。
說到販毒,其實這些人很多壹開始就是癮君子。妳應該能看到這樣的案例。張三在娛樂場所認識了幾個“好朋友”。沒過多久,那些所謂的“朋友”給了張三壹些毒品。最終,張三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沈迷其中。但是,張三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繼續吸毒,讓那些“朋友”介紹自己從事販賣工作,然後走上不歸路。
現實中有很多這種情況,就是吸食後販賣毒品,但這是犯罪行為,涉嫌販毒。刑法第347條明確規定了本罪。不管賣多少毒品,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受到懲罰。如果販賣超過50克,可以判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最嚴重的是死刑。
而且販毒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別人直接從毒販手裏購買的,有的是別人要求轉的。間接傳遞也是可以的。這時候如果中間人知道是毒品,也是販賣毒品罪。還有最新的形式,網絡販毒,仍然構成販賣毒品罪。
單純的自己購買和拿取食物是違法的,但是販賣毒品或者買了之後單獨販賣絕對是犯罪。
在壹些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涉毒人員的精神行為,現實中也確實有發生,這也是為什麽涉毒行為會跟隨著很多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比如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毒品可以摧毀壹個人的意誌、人格和良知,導致許多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穩定。
遠離毒品、犯罪,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