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每周班會課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對火災事件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防火意識。
2.掌握火災自救常識。
3、強化防火意識,學習必要的消防知識。
4、通過本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火場逃生自救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火災事故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防火意識,充分認識火災中逃生自救的多種方法。
教學過程
壹、全市火災新聞記錄情況介紹:
二、火災自救知識介紹
發生火災時我們該怎麽辦?
(壹)、滅火
滅火最重要的時機,可以在火災發生之初,立即予以撲滅,即能迅速遏制火災的發生或蔓延,此時應迅速查明火源、火種、引燃物,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使用滅火器或消防栓的水滅火,如不能迅速取得滅火器,可以就近取材,利用棉被、窗簾等濕物或沙土、泥土滅火,但如果火勢有擴大蔓延的趨勢,則應迅速撤退到安全檢查過的場所。
(二)、報警
發現火情時,應立即撥打119、110報警,也可大聲呼喊、敲門,喚醒他人知道火情,在報警時不要慌張,壹定要詳細說明起火地址、場所、建築情況,以便消防車能及時前往救援。
(三)、逃生
1、要沈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盲從,
當人們的生活突然面臨危難狀態時,很容易因驚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當聽到或看到前面有什麽東西在跑時,第壹反應就是盲從,如: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突發火災時,首先應使自己保持鎮靜,迅速判斷危險和安全地點,利用自己平時掌握的火災自救和逃生知識,決定逃生,盡快撤離險境、疏散時應註意,不能乘坐電梯,因為火災時往往電源會中斷,會被困在電梯內,應從安全通道逃生,可沿墻壁行進,當走到安全門前時,可以進入,避免走過門縫,可以進入,避免走過門縫。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因為貪戀財物而耽誤逃生,
在火場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遇到危險,應盡快撤離,不要因為膽怯或顧及自己的貴重物品,而把逃生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穿衣服或尋找貴重物品上,要長時間搬離已經逃離危險的人員,不要再回到危險中去。自投羅網。
3、做好簡單防護,匍匐前進時,不要直立和迎風逃生
逃生途中經過的路線充滿煙霧,為防止煙霧中毒,防止窒息,可使用毛巾防止煙霧嗆入、口罩用水打濕蒙住鼻子,匍匐疏散的辦法,煙霧比空氣輕,在地面上部飄散和疏散是避免吸入煙霧、濾除毒氣的方法。
4、找好避難場所,固定停留,不要盲目地向光線明亮的地方跑去
如各種逃生通道被切斷,應退到室內,關閉門窗,有條件的可向門窗潑水,以延緩火勢蔓延、同時,可向室外投擲小東西,以引起他人註意,在夜間可打出手電筒,發出求救信號,避免向燈光照射的方向逃生,這是壹種緊迫而危險的情況,是人的本能所致。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人的本能、生理和心理的決定,人們總是朝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它可以指明逃生道路的方向,避免盲目撞車更容易逃生,但此時電源可能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樓等,有光和明亮的地方是最危險的地方。
5、緩降逃生,滑繩自救,切勿冒險跳樓
高層、多層公共****,壹般都裝有高空下降器或救生繩,人員可以通過這些設施安全離開危險樓層,如果有這些專門設施,而安全通道已被堵塞,救援人員不能及時趕到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放棄求生意誌,人定勝天,眾誌成城。此時,當盡量冷靜地利用現場的物品或地形,設法逃生。
第三,結論:
只要我們小心謹慎,註意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知識,鍛煉自己的自救自護能力,機智勇敢地處理遇到的各種異常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地成長。
2.每周班會課教案
教育目標:1、認知目標:重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努力改正自己尚存在的不良習慣。
2、能力目標:讓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自我批評、自我改正的能力。
3、情感目標: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真誠、流暢。
教學重點:
1.認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2.反思自己,改正不良行為。
活動過程:
壹、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第壹節課,隨機請幾位同學到前排排成壹排,讓全體同學判斷自己的儀容儀表是否符合文明行為規範,然後讓同學們各抒己見。請學生起來回答(部分),有的學生可能會說:
1、自己的儀容儀表基本不符合規範,有的學生內衣比外衣長,拉鏈沒有拉上。
2、個別同學頭發長,衣冠不整,外衣上有亂塗亂畫的不健康圖畫。
3、有的同學頭頂上有""""""""""""""等字樣。
4、有的學生接受同學的檢查,講粗話。這些行為都是不規範的。
二、讀壹讀,記壹記
1、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時刻牢記在心,現在我們就來讀壹讀,記壹記。
2、齊讀、小組讀、個人讀。
3、指名學生說壹說:妳覺得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那幾條我們容易範。
三、看壹看,學壹學
1、出示高年級學生出操、上課、排隊的圖片,讓學生看壹看。
2、讓學生看壹看。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在幹什麽?
3、妳覺得他們的行為好嗎?好在哪裏?
4.妳打算向他們學習什麽?請告訴我們。
4.辯壹辯,說壹說
1、語文課堂上,老師讓孩子們寫口算,軍軍卻在折紙飛機。
2.下課後,軍軍和幾個同學在操場上玩飛飛機(紙飛機)的遊戲。"叮鈴鈴......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都進了教室,可俊俊還在玩。
3.我們來爭論壹下:軍軍這樣做好嗎?
4、我們來爭論:俊俊這樣做好不好?
五、學習行為規範記心中
1、出示圖片:眼睛--看
2、出示圖片:耳朵--聽
3、出示圖片:要發言先舉手。
4.出示圖片:讀寫坐姿。
三、班主任每周班會課教案
教學目標1、讓學生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2.小組互動,發現自己需要努力改進的地方,認識到自己獨創的、有用的學習方法。
3、在查漏補缺中著手制定推進計劃,並在生活中落實。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學生肯定自己已有的良好習慣,同時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
2.難點:在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後,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案。調整學生的心態,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提示卡、即時貼
教學過程
壹、熱身活動
同學們,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壹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那麽給自己的表現打個分吧,如果分數是十分,妳認為自己的學習習慣能打幾分呢?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為本堂課做好預熱。有的學生可能對自己的分數不滿意,教師要適當引導。
二、新課導入
1.用心理情景劇呈現主人公小彤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並用提示卡展示小彤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習慣。比如"上課做小動作"、"寫作業磨蹭"、"學習用品亂放 "等。
2.交流討論:讀了 "小彤的故事",妳覺得還有哪些習慣在影響學習?
3、妳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表演的形式,外化不良習慣,讓大家在觀看故事的同時,思考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和曉彤類似的問題,為下壹步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三.課堂活動
(壹)閱讀《心海導航》中的資料
1.了解影響學習效率的不良習慣,並舉個小例子說明。
2.這個 "壞習慣 "最近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它對妳有什麽影響?
3.分享:妳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改掉這個壞習慣?
設計意圖:對照教材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從實例入手,引導學生關註自己細微的變化和進步,樹立學生擺脫壞習慣的信心。
(二)互幫互助
1、交流自己最近有哪些進步,養成了哪些好習慣。(6人壹組)
妳的良好學習習慣是什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對妳有幫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推廣的好習慣,然後在全班交流。
3、請小組成員幫妳找出壞習慣,並提出建議。
設計意圖:學生很難看清自己的壞習慣,創設和諧融洽的氛圍,讓學生敢於說真話,這個活動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實踐指導
(壹)榜樣的力量。
1、鼓勵學生從身邊尋找榜樣,用即時貼,寫下向誰學習的好習慣,然後把紙貼在他的身上。
2.在妳讀過或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到的人物中,哪些名人也可以成為妳的榜樣?為什麽?
(2)加油站
1.妳打算把哪個好習慣帶回家?告訴我們妳打算怎麽做?
2.制定 21 天計劃。壹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設計壹個表格,寫下妳打算堅持的內容,並加上鼓勵的話,請父母或同學做妳的監督員。
3.如果 21 天後完成了計劃,老師會獎勵學生壹張獎狀。
五、親子分享
與父母分享今天的收獲和啟發,請父母監督自己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
4.班主任每周班會課教案
教學目標: 1.1、通過本次班會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和學習氛圍。
2.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為他人著想,發現和學習他人的優點,學會關心他人,學會信任他人,學會團結同學,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教學重點、難點:
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和學習氣氛。學會團結同學,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教學過程:
壹、情景創設--將心比心,收獲友誼
情景壹:壹位同學雨天撐傘走路,不小心滑倒,踩到了另壹位同學,這位同學非常生氣,兩人正要爭吵....。...
情景二:某小組長送了壹本書,是壹本破書給同學,同學不肯收......
情景三:某同學考試前發現忘了帶筆,同學們都不願把新買的筆借給他,使該同學考試不及格!......
老師引導大家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後的情景:
情景壹:道歉與理解
情景二:無私與理解
情景三:主動與欣賞
二.從別人的長處中認識自己的不足< /p>
把同學的長處寫在卡片上,與全班同學分享,互相介紹自己的長處。正如某某要表揚同學,他應該說:某某,我要表揚妳,我很佩服妳的......,被表揚的同學要接受:謝謝妳的表揚。
三、信任+團結=力量
第壹層:人生的導航燈--友誼
每兩個人為壹個組合,壹個同學被蒙住眼睛,另壹個做導航,引導其前進,走過障礙,走壹個來回,另壹個組接力......兩個來回,其他四個同學接力。
第二關:齊心協力賽過諸葛亮
這四個同學用四根繩子運壹個乒乓球,要求是繩子不能打結,要求他們想辦法把球運到對面。
第三關:團結就是勝利
四位同學,每人發壹張兩厘米寬的紙條,小組壹起想辦法,四張紙條不能同時連在壹起,也不能四張同時碰在壹起,將乒乓球運到起始位置,比賽結束,速度最快的小組為勝利組
四、小結:
5.每周班會課教案
壹、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
2、使學生認識到現在環境的破壞程度,樹立危機意識。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二、活動安排
1、課前準備主題板報內容;
2、班主任宣布主題班會開始;
3、主持人講話;
4、學生討論;
5、學生發言;
6、小品表演;
7、學生談觀後感;
8、主持人總結;
9、班主任總結。
三、內容與步驟
1、班主任圍繞環境現狀引入主題,邀請主持人。
2、主持人告訴大家壹組數字,然後請大家就 "我所知道的環境破壞 "展開討論。
每分鐘損失 40 公頃耕地;
每分鐘荒漠化土地為 11.4 公頃;
每分鐘有 4700 噸泥沙入海;
每分鐘有 8500 噸垃圾汙水排放;
每年全世界約有 1500 萬人死於水汙染和環境汙染,每分鐘有 28 人死亡。
3、請學生就剛才討論的內容發言。
4.小品表演《綠色審判》
角色:
法官 ----- 宇宙使者;
原告--。---- 森林代表、空氣代表、動物代表、河流代表;
法警--月亮、火星;
被告 ----- 人類代表;
第三方 ----- 風、細菌、沙漠。
地點:太空第壹審判庭
爭議事實:人類不顧其他生物的感受,大肆破壞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失衡。
判決:根據《宇宙環境保護法》,人類被判敗訴,並承擔以下責任:
A、停止亂砍濫伐森林;
B、停止侵害動物;
C、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
D、要求人類在10年內改掉壹切破壞環境的惡習。
5、學生談感受
6、主持人總結全課
7、班主任總結:保護環境,中學生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垃圾,愛護花草,保護綠化,愛護環境,認真執行《中學生守則》,時刻想到年輕壹代應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