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陣營和西方陣營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控制方式,造成了德、德兩國居民自我定位的混亂。柏林墻建立後,限制了德、德兩國公民的往來,造成了壹些社會悲劇。德國統壹後,分裂造成的創傷深深影響了德意誌民族。
德國對多極世界理念的贊賞,是他被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傷害後的政治經歷。東西德統壹後,雙方不同的經濟能力使得西德政府拿出大量的馬克來建設東德,東德人民在失業率方面壹直處於德國各地區前列,這實際上改變了德國經濟發展的速度。
現任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東德的背景也表明德國人民是真正團結的。當前美國在德國的軍事存在和俄羅斯與德國的復雜關系,考慮到德國在歐盟的主導地位,是當今世界關系中最重要的環節。
1.德國在領土上的收縮
元首的夢想是擴大德意誌民族的生存空間。而現在德國成功的政治運作,因為分裂,背後是大量的讓步,領土讓步因為無法挽回的局面,成為德國永久的代價。
東普魯士是德國作為統壹民族國家的基礎。德國放棄了對這壹地區的領土要求,但澤、西裏西亞和東波美拉尼亞除外。德國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無數代人獻血換來的土地從憲法上被拋棄了。
德國在憲法中承認沒有壹塊領土沒有加入德國,這是西方和東方最強大的噩夢。事實上,它已經受到了永久的懲罰。東德和西德的建立,為了統壹和討好列強,迫使德國含著眼淚吞下苦果。
2.對國家主權的讓步
戈爾巴喬夫的蘇聯軍隊完全按照協議撤出了德國領土。然而,美國人仍然以保衛德國的名義駐紮在德國。美國人為了找到繼續駐軍的理由,人為制造了歐俄嚴重對立的政治假象,深深傷害了德國的利益。
盎格魯人的平衡劇仍在現在的德國領土上上演。聯邦德國時期美國政府對德國政治的控制,使他在議會制的德國有很大的影響力。德國不穩定的外交政策是美國政治勢力介入的背後原因。可以說德國統壹30年了,德國實際上還要承擔西德時期對自由世界的控制。
在幾年前美國間諜德國政客的醜聞中,他為了維持對作為歐盟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的控制,堅持在通信領域的領導地位。通過控制德國,他控制了對美國霸權構成最大經濟威脅的歐洲地區。
3.經濟貢獻
東西德分裂是德國人民永遠的痛,但他們也是幸運的。看看世界其他地方政治分裂的情況。德國不可能抓住時代機遇實現統壹。
蘇聯的態度其實是德國統壹的重要指標。畢竟,統壹是基於西德接受東德的模式。德國聯邦總理科爾給了戈爾巴喬夫的蘇聯很多援助。考慮到蘇聯的經濟困境,對蘇聯的糧食援助是以聯邦補貼的形式運作的,德國為此支付了數億馬克。
統壹後,東德和西德經濟水平的差距,工業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新建立,使得東德的經濟產業經歷了破壞、活躍、停滯的過程,每年數千億馬克的經濟補貼甚至引發了西德對統壹是好事還是壞事的討論。
當然,我們看到的是德國人民的先見之明。西德的主流輿論總是願意為經濟結構的重建而犧牲,願意資助東德人民的生活。
65438+
1961柏林墻的建立,蘇聯封鎖柏林造成的西方世界的大規模空運,西方能力的體現,都發生在德國領土上。德國人民作為主要的人民,靜靜地看著占領軍的表演。
柏林的人民壹夜之間發現,他們的妻子再也回不了父母家,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兄弟姐妹再也聯系不上了。柏林墻是政治鬥爭的產物,是建立在德國人民的血淚之上的。
德國冷戰時期,大量文學作品都是以柏林墻的建立為背景的。在西方世界的圖片展上,墻兩邊的德國人民絕望而麻木的眼神是那樣的令人窒息。
柏林墻造成的破壞在德國統壹後很久仍然存在。那些越過柏林墻,死在蘇聯槍下的勇士,他們的墓碑前有民眾自發獻上的大量鮮花。
2.冷戰前線:犧牲的德國對當前德國軍事政策的影響
冷戰時期,美蘇的大量軍事計劃都是沿著分裂的德法邊界進行的,德國人民註定是雙方指揮官日程中的犧牲品。
現在很多反映冷戰的遊戲都以戰車穿越柏林墻為象征。蘇聯強大的陸軍突擊和北約的防禦政策都是建立在中子彈延時的基礎上的。德國人民呢?中子彈能區分軍人和平民嗎?
蘇聯核力量下的裝甲行軍是壹個實踐性很強的訓練科目。俄羅斯人不是好男人好女人。大量核武器摧毀北約的有生力量,撕開北約防線的缺口,讓蘇聯裝甲部隊行軍,這是蘇聯縱深突防理念的體現。
美國和蘇聯都是德國在熱戰中立場的受害者。德國統壹後,壹方面釋放善意,與俄羅斯建立正常關系,以能源的方式與俄羅斯建立合作,同時強調波蘭在北約中的地位,想讓波蘭承擔可能的俄羅斯第壹次進攻,這是德國時期受驚嚇造成的。
1.五十年的快速變化
從1945年德國實際分裂到1990年德國統壹,長達50年的分裂治理深深影響了幾代人的生活。蘇聯的工業體系與西方有著本質的不同。雖然俄國人在重工業方面勉強能跟上西方標準,但蘇聯的輕工業和商業水平並不好。
德國人民是聰明人,在華約框架下東德的工業水平很高。在現代軍事雜誌上,記載著東德生產的AK系列質量高於蘇聯制造。但在蘇聯經濟模式中,計劃經濟的影子實際上影響了東德的經濟發展。
兩德統壹後,西德很多企業主對東德工人的基本能力贊不絕口,但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缺乏也讓企業主們感到驚訝。東德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蘇聯計劃委員會安排的,他的整個體系和西德大相徑庭。
統壹後的德國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改變生產者的觀念。東德的經濟水平長期落後於西德,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逐漸改善。
德國的慘敗讓他們對世界政治有了不同的看法。
德國人不願意成為盎格魯-撒克遜體系的附庸,他們對俄羅斯與生俱來的擴張主義心存警惕。德國主張的多極世界是因為他自身的地位。
德國的軍事投資在重新統壹時受到莫斯科條約的限制。事實上,其軍隊數量和武器種類都不足以保護自己,因此德國必須在外交上更加靈活。客觀地說,德國的經濟飛躍有國防投入低、依賴美國保護的因素,但這是壹把雙刃劍,其代價是缺乏自衛能力和主權不完整。
美國現在要求德國增加國防開支,在北約框架下承擔更多責任。問題在於,北約的敵人俄羅斯是德國的重要能源供應國。事實上,蘇聯是德國統壹的最大推動者,而撒切爾夫人則希望維持德國的分裂。
德國在衡量東西方的對手時,會估計到未來使用軍事力量的能力已經沒有了,所以經濟作為武器,外交作為武器,會更加考驗德國人民的智慧。
德國長達50年的分裂,他作為冷戰前線被雙方視為受害者的事實,使得統壹後的德國低調務實,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經濟發展而非軍事外交上。冷戰導致的東西方德國民眾的思想差異和兩國社會結構的差異,被統壹後的德國以巨大的代價慢慢整合。
出生於東德的默克爾成為德國戰後任期最長、政績最好的總理,說明德國已經從分裂的痛苦中慢慢恢復過來。因為他經濟上的成功,她成為歐盟第壹強國,軍事上的弱勢和經濟上的強勢迫使他改變了自普魯士以來軍事鬥爭決定壹切的政治思維。
德國面臨的復雜局面是東西德分裂以及冷戰和二戰失敗的遺留問題。有些問題從來沒有被隱藏但沒有解決。德國的美好未來需要更多高超的政治智慧。
參考資料:
德國歷史
世界通史
冷戰中的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