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近代科學為什麽沒在中國產生?”則要分析,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基礎,具體如下:
歐洲從13世紀中葉開始,技術的社會應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和發展。十四五世紀,在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意大利,手工業技術已有較高水平,家庭手工業已轉化為工場手工業。
在14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城已有毛織企業300多個,大約有3萬多毛織工人。由於有了用水力驅動的動力錘,可以鍛造較重的船錨,加上其他加工技術的進步,已能制造大型帆船,這更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意大利威尼斯的各造船廠每年能制造上千艘船只。
意大利有了往來於地中海的商業船隊。十五六世紀,德國已有了用馬力和水力驅動的抽水機,使深坑采礦成為可能。德、法、意等國在15世紀後半期已出現了高10英尺、直徑5英尺的大型熔礦爐,實行了鼓風煉鐵法。英國的紡織業則著稱於歐洲。
技術的社會應用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和發展。指南針、印刷術與火藥大約在十二三世紀之後,陸續傳入歐洲。它們在歐洲的推廣和應用,為歐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
13世紀指南針已在歐洲遍應用。造紙術、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紀傳入歐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國人約翰·古騰堡的鉛錫銻合金鑄成的活字發明。
廉價書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資產階級思想革命運動有了文化武器。火藥及火器的發明和使用,不僅改變了作戰方法,而且成了資產階級搗毀封建貴族統治的物質武器。所以馬克思曾把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稱之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又促進了技術的社會應用。盡管各個階級都可以利用以往的和新的技術發明,但新興的資產階級更了解技術的作用,因而也就更主動地利用技術為建立自己的統治服務。當然,對此不能作概念化的理解。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所以在歐洲得以發展,近代科學技術之所以能在歐洲產生,是與歐洲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相關的。、
恰如英國的貝爾納所指出的:“中古時代末期的歐洲文化,在物質方面或即便在知識方面,都不見得高於亞洲幾個大帝國的水平。至於歐洲所以能有較大希望,則只有用它的社會形式和經濟形式都比較缺少固定性和壹致性去說明。”
歐洲各國是莊園領主制的封建國家,始終未建立起穩固而統壹的帝國,這壹點與東方的封建帝國不同。封建領主為求其生存和發展,有著發展經濟的內在要求。
這就給商人和手工業主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余地。歐洲的基督教教會勢力十分強大,教權幾乎控制了王權,在教權、王權、封建領主之間始終充滿矛盾。矛盾鬥爭的結果,使教權、王權削弱了,手工業主和商人反而從中獲得了利益。
從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是出於基督教擴張的目的發動的侵略戰爭,其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但由此卻使歐洲人重新發現了希臘古典文化。它與神學的說教不同,有更大的世俗性,也更適應資產階級的需要。十字軍東征,還加速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刺激了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的興起。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又促進了技術的社會應用。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的產生,在歐洲出現了航海探險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這些由資產階級發動的經濟活動和文化運動,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不僅需要有社會的政治條件和經濟基礎,而且要有文化條件。14世紀,發源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提供了壹個良好的文化條件。文藝復興運動是壹次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
它打著復興古希臘文化的旗幟,倡導以人文主義為中心新思想,贊頌人的智慧和才能,提倡人性、個性解放和個性自由,批判宗教宣揚的來世思想和禁欲主義,肯定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它實際上用人性反對神性,崇尚理性,鄙薄信仰,歌頌世俗,蔑視天堂。
人文主義者並不根本否定宗教,他們所反對的只是神權統治和封建教會的腐敗。長期以來受到宗教神學、經院哲學禁錮的歐洲人,在這場運動中,獲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經歷了觀念上的壹次大革命。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因也就在這裏,即它是人類歷史上的壹場空前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破除了人們對神聖不可侵犯的信條的迷信,培育了自由研究的精神,引導了人們去觀察和研究自然和現實世界。文藝復興對科學的最重要的貢獻,則是培育了壹批富有新鮮活力並有所建樹的自然科學家。
他們在科學成果上也許不如後來的科學家,但正是他們開辟了科學史上的壹個新時代。他們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壹直鼓舞著後來的科學家。
在早期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中間,最傑出的是意大利的達·芬奇(公元1482—1519)。他既是壹位人文主義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又是出色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高舉天文學革命旗幟的哥白尼(公元1473—1543)、科學的殉道者維薩裏(公元1514—1564)等人都出在文藝復興運動中。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這是壹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壹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資產階級首先打起“文藝復興”的旗幟,在思想文化領域裏展開反封建的鬥爭,接著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了反對教會特權的運動。由於教會在德國的統治最為殘酷,社會矛盾也更加尖銳,宗教改革運動首先在德國開始。
這次運動的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公元1483—1546)所提出的宗教改革學說,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獲救”。路德主張,只要自己信仰上帝,靈魂就可以獲救,人人有權讀聖經,人人可以通上帝,不需要有教會和教士的特權,也無需奢侈的宗教儀式。
他在《九十五條論綱》中揭露了教會僧侶們的虛偽和腐朽。他反對教會利用“赦罪符”騙取民財。路德的主張代表了市民對宗教改革的要求,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宗教改革運動很快在全國開展起來。
繼路德之後,法國人加爾文(公元1509—1564)又發展了新教。加爾文的新教提倡並擁護私有財產,認為發家致富是光榮的,強調人要實現上帝所賦予的使命。新教很快傳播於歐洲各國。 中世紀的歐洲,科學變成了神學的附庸。宗教改革運動對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有積極作用。
宗教改革者反對神父的權威,認為研究萬物是對上帝的愛戴,這些都是有利於自然科學發展的。近代歐洲的著名科學家中新教徒占很大的優勢,就是很好的證明。
但是宗教改革與自然科學的關系是很復雜的,新教盡管在某些方面允許科學活動的存在,但當科學發現與宗教教義相抵觸的時候,新教徒照樣把科學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場,甚至比舊教還殘酷。自然科學為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必然還要經歷同神學的激烈搏鬥。
在同時期的清朝,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集權統治則大興文字獄,極大的禁錮了中國人民的思想。清代統治者為防止和鎮壓知識分子和漢人的反抗,從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構成冤獄。
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250年左右。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歷時140余年。少數民族掌權的清朝,對漢人控制極嚴。
文人學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清代的文字獄保守估計200余起。除了極少數事出有因外,絕大多數是捕風捉影,純屬冤殺。
清帝大施文字獄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制造的壹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縱觀有清壹代,尤以清初順治,乾隆時期最甚。
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通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文字獄的危害如下:
清代文字獄泛濫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從漢族傳統觀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陸沈”,“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在以儒家文化為正宗的漢族知識分子中間有著相當激烈的民族敵愾情緒。
(1)給思想文化、士人風氣帶來惡劣影響。龔自珍的名言“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大意是“言談中聽到文字獄就嚇得立即躲遠,文人著書就為生計,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對清代文字獄後果的真實寫照。
讀書作文動輒得禍,文人學士只好泯滅思想,丟掉氣節,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誦孔孟程朱的教誨以求科舉入仕;或者遠離敏感的學術領域,遠離現實,把全部精力用於訓詁、考據的故紙堆中,史稱乾嘉之學。
(2)文字獄敗壞了官場風氣。清朝官員大多數是科舉入仕。作為文人,他們有可能成為文字獄的犧牲品;作為官僚,他們又是文字獄的制造者或幫兇。
他們壹方面不願意自觸文網,身死家破;另壹方面不願因為貫徹皇上諭旨不力,不能嚴究文字之責而獲罪。於是他們只有向著謹小慎微、沒有節操的方向發展。
(3)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4)壹些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為邀功之路。
擴展資料:
近代自然科學則是指從16~19世紀這壹時期的自然科學,又稱為近代實驗自然科學。19世紀末和20世紀是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時期。
從15世紀始,出現了全新的自然觀念。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於自然。人類借助科學發現和發明,掌握自然規律, 就能夠合理利用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近代自然科學在古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產生,但又不同於古代自然科學。從古代自然科學發展到近代自然科學,這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壹次大飛躍,標誌著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15世紀中葉,資本主義政權陸續在歐洲各國建立,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
在這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許多科學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精神,在科學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實驗科學的興起,更使自然科學有了獨立的實踐基礎。從此,近代自然科學開始了它的相對獨立發展的新時代。
百度百科-近代自然科學
百度百科-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