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田
(西北石油局規劃設計研究院 烏魯木齊市 830011)
摘要 根據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特征,確立了酸壓施工的目標,分析了酸壓的技術難點,介紹了塔河油田所采用的酸液體系、酸壓工藝類型、工藝技術措施、酸後工藝、酸化管柱及具體施工參數。通過不同階段增產效果對比與原油產量增加數據說明了酸壓對於塔河油田開發具有的積極意義,並對塔河油田酸壓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 塔河油田 酸壓工藝類型 酸液類型 酸壓管柱 殘酸返排
塔河油田奧陶系碳酸鹽巖儲層存在嚴重的不均壹性,由於受碳酸鹽巖儲集空間類型、發育程度和分布規律制約,各井間的物性及產能差異很大。酸化壓裂作為碳酸鹽巖類儲層有效的改造手段,以沙23井成功為標誌,已在該油田廣泛、深入開展起來。開展初期由於對儲層認識不足,未重視選層、控水問題,采取長裸眼“籠統酸壓”的方式施工,參數較小,施工有效率低,而且產生出水問題。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西北石油局加深了對儲層的認識,加強避水控縫、選層封隔、深度酸壓等工藝技術的探索。裸眼回填、5"尾管射孔完井、封隔器裸眼分層技術、前置液酸壓、多級交替註入酸壓等工藝技術先後在該油田得到應用,取得了豐碩成果。現階段又進壹步提出“大酸量、大排量、降濾、緩速、深穿透”的技術方針,使得酸液類型及處理液體系、工藝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逐步深化並日趨完善。酸壓不僅作為壹種儲層改造工藝,更作為壹項完井作業的內容,為塔河油田的開發發揮著積極作用。
1 儲層特征
1.1 儲層地質特征
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埋藏深(5300 m以下),地層溫度高(124℃),巖性為微晶灰巖、(含)顆粒微晶灰巖、亮晶顆粒灰巖、微晶顆粒灰巖、含雲質灰巖、礫屑灰巖和巖溶巖。巖石的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大多數樣品的方解石含量高達99%以上;其次分布相對較廣的礦物有黃鐵礦、矽質和白雲質等,但含量多<1%,個別樣品的白雲質含量達25%。巖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碳酸鈣,含量在80%以上,碳酸鹽總含量平均在90%以上。
該儲層屬於潛山碳酸鹽巖儲層類型,儲集空間屬於成巖後生與表生作用形成的次生孔、洞、縫類型,其基本特征是:
(1)基質孔隙度很低,滲透性能較差。
(2)次生裂縫和溶蝕孔洞發育程度決定了儲集性能的好壞。
(3)儲集空間縱橫非均質性強,其分布情況在2個油田間、井間、層間差異很大。
塔河油田奧陶系可分為裂縫型、裂縫-孔洞型、裂縫-溶洞型3種儲集類型。巖心物性分析(小樣品)發現孔隙度分布區間為0.1%~4.8%,<1%的占81.75%,平均孔隙度為0.8%;滲透率分布在<0.1×10-3~252×10-3μm2,<1×10-3μm2的占91.69%,平均滲透率<0.1×10-3μm2,溶洞發育段不能在巖心中反映,要用測井解釋孔隙度。裂縫是塔河油田下奧陶系儲層最發育、巖心中最常見的孔隙空間,其中又以垂直或中—高角度、張開度<0.1mm的裂縫為主。
1.2 儲層的傷害
塔河油田地層壓力當量密度為1.08~1.10g/cm3,鉆進過程中使用鉀基聚合物或聚磺泥漿體系,密度壹般在1.13~1.16 g/cm3,在壓差作用下,鉆井液(完井液)濾液和固相顆粒進入地層,形成顆粒堵塞、乳狀液封堵、水鎖效應、儲層潤濕性反轉等,對儲層造成傷害;儲層物性好的井不同程度存在漏失問題,對地層造成更為嚴重汙染;油氣層浸泡時間較長(12天以上),增加了儲層傷害的程度。
塔河3號、4號油田原油總餾量較低,膠質、瀝青質及石蠟含量相對較高。如塔河3號油田S47井總餾量為52%~67%;塔河4號油田T401井總餾量18.5%~27.5%。鉆井、完井過程中,地層溫度、壓力的波動會使儲層中原油分解出膠質、瀝青及石蠟,堵塞油氣孔道,極大地降低儲層滲流能力。
1.3 儲層敏感性分析
經室內巖心實驗,得出儲層敏感性分析結果。
水敏性:弱。主要因為地層水敏性粘土礦物含量少。
酸敏性:弱—中。主要由於酸溶蝕造成微粒的運移引起。
堿敏性:中。是由燧石遇強堿形成的矽酸鹽溶液的不穩定性引起的。
速敏性:弱。3號構造的臨界速度為0.75ml/min,4號構造的臨界速度為1.5ml/min。由於酸壓過程中的流速遠小於0.75ml/min,因此,不會引起速敏傷害。
2 酸壓工藝
2.1 施工目標與技術難點
酸化壓裂可以通過酸液的溶蝕和剝蝕作用解除近井地帶堵塞,改善儲層儲集、滲透性能。同時,酸壓形成的裂縫可以延伸、穿過近井地帶的低滲透區,形成穿透較長距離、具有高導流能力的溶蝕通道,若與裂縫發育的高滲透區相通,可以獲得理想的增產效果。
要獲得理想的酸壓效果,應充分考慮井位、層位因素,分析、解決施工難點,制定施工目標,合理選擇酸液體系、工藝類型、技術參數。
結合塔河油田奧陶系酸壓改造目標,根據儲層特征,對技術難點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果:
(1)天然裂縫發育且以垂直或中—高角度縫為主的地層,酸壓降濾失技術、垂直控制縫高的技術是其難點。
(2)儲層埋藏深,管串長度增加,管道摩阻勢必增加,進而限制了註入流量的提高,不利於酸液有效作用距離的提高。
(3)溫度是影響酸巖反應速度的重要因素,井溫高,酸巖反應速度快,酸液有效作用時間將縮短。
(4)碳酸鹽巖含量高、溶蝕率高是選擇酸壓改造的重要條件,同時,溶蝕速度快,勢必增加近井消耗,不利於深穿透。
(5)稠油膠質、瀝青質含量高,壹方面容易形成酸渣,另壹方面容易與殘酸形成乳化液,對儲層造成二次傷害;稠油相對密度高、粘度大也不利於殘酸返排。
(6)地層壓力低,不利於排液。
2.2 酸液類型
2.2.1 酸液的基本要求
(1)酸液要與待處理儲層巖石、流體相匹配,耐溫性能要好。
分析、掌握儲層巖石和流體物理、化學性質,通過實驗進行處理劑篩選,確定酸液體系配方。
(2)增大酸液的有效作用距離,確保儲層改造的深度、力度。
酸液的濾失、酸巖反應速度是影響酸液有效作用距離的重要因素,可采取如下措施以降低這兩項性能指標。
①理選擇酸液(HC1)濃度。
②高酸液的粘度,如使用膠凝劑、乳化劑配制成高粘度的膠凝酸、乳化酸。
③使用降濾失劑、緩速劑。
(3)降低酸液對油、套管的腐蝕。
使用緩蝕劑以達到減緩酸液對油、套管腐蝕的作用。
(4)有效解除地層堵塞,避免二次傷害。
①有效預防二次沈澱和酸渣的形成。
使用防膨劑,預防地層中粘土礦物膨脹、運移;使用防酸渣劑,預防酸液與稠油作用可能生成的酸渣沈澱;使用鐵離子穩定劑,預防酸液由地層、油(套)管中溶解、生成的鐵離子在地層中沈澱。
②具備壹定懸浮能力,能將不溶於酸的惰性顆粒和酸巖反應的沈澱物攜帶返排出井筒。
③有效防止殘酸乳化並使已生成的乳化液破乳,以利於返排,避免形成新的堵塞。
④能夠迅速、及時返排殘酸。
使用助排劑,降低殘酸表面張力,提高排液效果。
2.2.2 酸液配方與性能
根據巖心酸巖反應試驗及酸壓基礎理論,鹽酸(HCl)濃度選用20%的。
塔河油田酸壓所使用的酸液配方與性能見表1。
稠化(膠凝)酸體系具有壹定的粘度,可以大大減小酸液的濾失,大大減小酸液向裂縫表面的傳質速度,降低酸巖反應速度,提高酸液的有效作用距離,同時該體系可減小管路摩阻,提高井底作用壓力,因此,該體系造縫能力強於常規緩速酸體系。
塔河油田僅在前期使用了常規緩速酸體系,現主要使用稠化(膠凝)酸體系。
2.3 酸壓工藝類型
(1)常規緩速酸酸壓
表1 酸液類型、配方與性能 Table1 The types,components and performances of acidizing fluid
即使用常規緩速酸進行酸化壓裂的工藝類型。塔河油田僅在初期階段采用了該酸壓工藝類型,如沙23井。
(2)稠化(膠凝)酸酸壓
即使用稠化(膠凝)酸進行酸化壓裂的工藝類型。是塔河油田采用的主要酸壓工藝類型之壹。如TK408井、TK409井。
(3)前置(壓裂)液+酸液交替註入酸壓
即先行註入高粘前置(壓裂)液壓開儲層或延伸儲層中原有裂縫,後註入酸液,多次重復上述註入過程的酸壓工藝。
前置(壓裂)液降低了裂縫溫度和後續酸液的濾失,改善了裂縫的幾何形狀,通過粘性指進使酸液在裂縫面上產生不均勻侵蝕,增強穿透距離,提高裂縫的導流能力。交替註入前置(壓裂)液和酸液有利於進壹步擴張並加寬裂縫,增加酸液侵入深度,提高酸液利用率。前置(壓裂)液+酸液交替註入酸壓是壹種造縫能力較強的工藝類型。
塔河油田壹般采取2~3級註入,選取前置(壓裂)液+稠化酸的類型組合,所用稠化酸配方見表1中稠化酸(3)。根據前置(壓裂)液的類型與性能,可分為兩種類型:
①同性壓裂液交替註入酸壓
即壓裂液類型與性能相同,在施工過程中不發生改變。如T403井(第2次)、TK404井。
塔河油田前置(壓裂)液粘度為70mPa·s左右(剪切速率為170s-1),與酸液粘度比3左右。
配方組成:5%HPG+1%AR+1%PJ+2%A-25+0.5%ZA-5+0.5%SP169。
②異性壓裂液交替註入酸壓
即壓裂液類型或性能不同,或在施工過程中會發生改變。如TK411井。
塔河油田采用該工藝類型施工順序為:
線性壓裂液+凍膠壓裂液+稠化酸+凍膠壓裂液+稠化酸+……。
壓裂液配方組成:
基液:6%HPG+1%AR+1%PJ+2%A-25+0.5%ZA-5+0.5%SP169;
交聯液:1%BCL-6(A)+0.5%BC1-6(B);
破膠劑:0.5%破膠劑。
基液在170s-1剪切速率下粘度為69~73mPa.s;成膠液在90℃、1708-1剪切速率下,90min粘度為600~210mPa.s,120min後破膠,破膠液粘度為6mPa.s。
2.4 工藝技術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酸壓的針對性,確保選定改造層位的處理力度。
①長裸眼回填
風化殼溶蝕孔洞、裂縫發育帶是塔河油田奧陶系油藏主要的儲層,對於采用裸眼完井方式的井,采取打水泥塞或填砂回填原井眼的方式,將裸露井段縮短至100 m以內,提高酸壓針對性,減小與下部水層連通的可能性。塔河油田裸眼完井的井多采取這種方法。
②改變完井方式
采用5"尾管完井方式,選層射孔,進行酸化壓裂施工。TK404井是塔河油田第壹口采用5"尾管完井方式、酸壓獲高產的井。
對於套管射孔完井方式,固井質量是保證層間有效封隔的關鍵。塔河油田5"尾管固井存在井深、井段短、管徑小、間隙小與地層易漏失等問題,固井施工有壹定的難度,應加強水泥漿體系與施工工藝研究與應用工作,提高5"尾管固井質量,為後續施工提供必要的保證。
③裸眼封隔器分層酸壓
裸眼封隔器分層酸壓存在壹定風險,如封隔器上下可能竄封、可能發生井壁失穩等,應嚴格選擇座封位置,並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
a.裸眼雙封分層
塔河油田TK304X井采用雙裸眼封隔器分層酸壓工藝,封隔器選擇45/8"膨脹式封隔器,采取正打壓方式座封。
b.裸眼單封分層
塔河油田TK413井采用單裸眼封隔器分層酸壓工藝,封隔器類型、座封方式同上。
(2)在進行酸壓處理前,先註入清除液,解除有機質堵塞,提高酸處理效果,同時,有利於減少或避免酸渣的生成。
塔河油田使用的清除液配方與所配合的酸液體系見表2。
(3)頂替液充分考慮清洗、返排、降溫和與地層及其他處理液配伍性等因素,並與工藝類型、施工要求相配合。
塔河油田使用的頂替液配方與所配合的酸液體系見表2。
(4)提高註入排量是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離的重要措施。
註入排量是影響酸液有效作用距離的重要因素,提高註入排量,增加酸液在裂縫中的流動速度,雖然會引起酸巖反應速度的增加,但是能使酸液在地層深處保持壹定的活性,從而提高酸的穿透距離,使酸化後形成的酸蝕裂縫具有較高的導流能力。塔河油田酸壓初期階段註入排量1.5m3/min,數值偏低,後在綜合分析施工曲線、施工效果與層間連通(水層)可能性的基礎上,將註入排量提高至2.5~3.5m3/min,收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表2 輔助處理液配方與酸液配合關系 Table2 The ralationship between auxiliary treatment fluid and acidzing fluid
當然不能盲目追求提高註入排量,註入排量提高到壹定程度時,酸穿透距離的增長幅度會變小,而垂向縫高的增長幅度有可能增大。因此,應視井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技術、經濟因素對註入排量進行確定。
2.5 酸後工藝
2.5.1 關井反應
頂替液擠完後,關井候酸反應。塔河油田初期酸壓關井反應時間為60~120min,現階段則采取縮短關井反應時間,盡快排液的措施,關井反應時間控制在30min以內。
2.5.2 排液工藝
開井後,對殘酸迅速實施返排,返排率要求不低於70%。返排時,通過油嘴對排液實施控制,油嘴直徑視井口壓力而定,排液油嘴制度見表3。
表3 排液油嘴制度 Table3 The choke systems when residual add returning
排液工藝采取層內助排與人工排液相結合的方式,以提高排液速度與返排率。
(1)層內助排
①使用助排劑
在酸液中加入助排劑,降低酸液的表面張力,改變巖石的潤濕性,增大酸液與巖石的接觸角,從而降低巖體的毛細管阻力,提高殘酸的返排量,達到層內助排的目的。塔河油田酸液中使用的助排劑有ZP-1、ZA-5等。
②混註液氮
註酸時在酸液中混註液氮,酸壓後井口卸壓,註入氮氣膨脹增能,可以加快自噴排液速度,提高返排效果,另外,酸液中混註液氮還可以減緩酸巖反應速度,降低酸液濾失,增大酸作用距離。塔河油田液氮混註量為20~30 m3,具體視施工情況而定。
(2)人工排液
若油井不能自噴或停噴,為防止殘酸形成二次汙染,應迅速采取人工排液的措施。塔河油田初期采取抽汲的方式,因其效果不佳,現多采用連續油管車和液氮泵車聯合氣舉排液的方式,該方式有如下優點:實現管內排液,封隔器不解封,殘酸不能進入環空,保護套管;氮氣利用率高,排液速度快,施工安全;氣舉深度可達4500m。
2.6 酸化管柱
2.6.1 油管方案
采取 組合油管方案。 長度2000~3500 m,具體視施工要求與井的具體情況而定。
2.6.2 封隔器方案
出於保護套管和井口、保證施工安全的目的以及特殊的施工要求(如裸眼卡封),塔河油田酸壓均使用封隔器。根據完井方式與卡封位置的不同,封隔器方案可分為如下幾種:
(1)裸眼完井
①裸眼酸壓
采用7"可回收式封隔器,采取打壓或旋轉座封方式,7"套管內座封。
管串組合方案:
喇叭口+油管+7"封隔器+7"水力錨+油管+循環閥+壓井閥+油管串組合。
②裸眼雙封分層酸壓
酸壓層位上、下使用兩個 膨脹式封隔器,采用正打壓座封方式,裸眼內選層座封。
管串組合方案:
盲接頭+ 封隔器(下)+油管+壓控循環閥+伸縮接頭+ 封隔器(上)+伸縮接頭+油管+循環閥+壓井閥+油管串組合。
③裸眼單封分層酸壓
使用 膨脹式封隔器,采取正打壓座封方式,裸眼內選層座封。
管串組合方案:
底堵+油管+ 封隔器+壓井閥+油管+7"水力錨+伸縮接頭+油管串組合。
(2)5"尾管射孔完井
可根據井眼情況,采取5"可回收式封隔器,5"尾管內座封方式。
管串組合方案:
喇叭口+油管+5"封隔器+5"水力錨+油管+循環閥+壓井閥+油管串組合。
2.7 施工情況
酸液與處理液類型、用量、配比關系和施工參數無疑是影響酸壓施工效果的重要參數,表4集中反映了塔河油田使用各種不同工藝技術手段時的各項參數。
塔河油田初期酸壓未采取封堵回填措施,采取常規緩速酸酸壓、稠化酸酸壓兩種工藝類型,酸液使用量小(折算為每米酸量),裸眼段長,施工參數小,施工效果不甚理想。隨著認識的加深,優化施工工藝,提高了各項參數指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見表4)。
表4 施工數據 Table4 The data of acid fracturing jobs
3 酸壓效果
塔河油田已進行酸壓作業的井除T302井外,酸壓前均未生產,部分井進行過測試,但結果均不甚理想,經酸壓使壹大批井獲得了產能,甚至高產。塔河油田酸壓效果綜合分析見表5。
表5 塔河油田酸壓效果綜合分析 Table5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cid fracturing effictiveness
塔河油田1998年底施工的沙23井效果較好,1999年1、2季度酸壓施工增產效果不理想,由表5可以看出這期間酸壓增產原油日均值偏低,產能貢獻有限。具體表現為:投產井數少、單井產量低、衰減快、有效期短。究其原因,除井位、層位與酸壓選擇方面的因素外,還包括施工井次少、工藝與措施存在不足、施工參數偏低、壓後出水等。這期間施工7井次,增產4井次,為1999年全年增加了1.9383×104t的原油產量,占1999年全年酸壓累計增加產油量的8.1%,占西北石油局1999年原油總產量的1.69%,每井次增產原油為0.2769×104t,僅沙23井壹直保持正常生產,TK405井、T302井、沙64井均在1999年11月以前停噴。1999年3、4季度隨著認識的進步,工藝的改進,措施的完善,酸壓在塔河油田更加廣泛、深入開展起來,這期間***計施工17口井,18井次,增產11井次,為1999年全年增加了21.9979×104t的原油產量,占1999年全年酸壓累計增加產油量的91.9%,占西北石油局1999年原油總產量的19.22%,每井次增產原油為1.2221×104t,各項指標與前期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產生了壹批高產井,如沙65井、沙67井、TK404井、TK408井、TK409井、TK410井、TK411井等,其中TK404井產量達555.70 t/d(1999年12月,11mm油嘴);第壹次酸壓無效的T403井經二次改造獲得高產(136.81t/d1999年12月,7mm油嘴)。
1999年塔河油田酸壓累計增產原油為23.9362×104t(探井7.6919×104t,開發井16.2443×104t)。西北石油局1999年全年生產原油為114.4249×104t(單井計量),酸壓增產占全年原油總產量的20.9%。
由表5中可見塔河油田酸壓有10井次施工無效,占總施工井次的40%,究其原因有:①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非均質性強,溶蝕孔洞、裂縫發育帶橫向展布規律很難掌握,受儲層本身的發育特征、各井在構造上的位置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很多井未達到與油氣富集、物性發育的地帶連通的目的。②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技術措施是否完善,施工力度是否足夠直接影響施工的最後效果。酸壓力度不足與酸壓後出水是個別井酸壓無效的原因,如T403井第1次、TK405井第2次酸壓。③對個別井重復酸壓的無效,增加了無效次數,如TK406井。
4 問題與討論
(1)酸壓出水與酸壓裂縫縫高
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非均質性強,裂縫較為發育,其中以垂直或中—高角度、張開度小於0.1mm的裂縫為主。酸壓裂縫勢必受到儲層裂縫發育特征與走向的影響,在提高酸壓裂縫水平延伸的同時,控制垂直方向縫高的發展,避免與奧陶系水層連通,對於塔河油田是壹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出水直接影響到原油開采,影響到酸壓效果的評價和進壹步措施的制訂與實施。因此,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應采取工程技術手段,對裸眼井吸酸層位、裂縫高度等進行測定,進而提高對奧陶系儲層酸壓機理的認識,指導酸壓方案的制定與施工。根據塔河油田技術現狀,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利用電測曲線
利用綜合測井(全部或部分項目)曲線、六電極側向曲線、流體電阻和井溫測井曲線,對酸壓前後電測曲線分析、對比。
②進行生產測井
通過旋轉流量計測井、溫度測井、放射性示蹤測井、噪聲測井測量流動剖面,測量裂縫高度,掌握各層段產能貢獻,進行酸壓改造效果評價。
(2)重復酸壓與效果
針對長裸眼“籠統”酸壓存在的弊端,造成的結果,西北石油局選擇初期酸壓的幾口井,采取打水泥塞回填的方法縮短裸眼段長度,進行了重復酸壓改造。根據首次酸壓結果,重復酸壓的4口井可分為兩類:壹類是首次酸壓後產水的井,如TK405井、T302井;另壹類是首次酸壓後不出的井,如TK406、T403井。重復酸壓後1302井(2次)、TK406井(3次)不出液,TK405(2次)出水,T403井(2次)獲高產。
分析認為:
①儲層本身的發育特征是酸壓能否獲得產能的根本原因,對於低孔、低滲,孔、洞、縫不發育的儲層,酸壓雖可以穿透較長距離,但如不足以連通油氣富集、物性發育地帶,則不能獲得理想的改造效果。
②重復酸壓用酸強度、規模以及施工參數均應大於前次酸壓,應選擇造縫能力較強的工藝類型。
③前次酸壓出水將大大增加以後的處理難度,因裂縫可能在層內延伸、連通,打水泥不能保證有效充填,重復酸壓並不能保證有良好的效果。類似這樣的井,應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④水源在井眼下部奧陶系地層,采取打水泥塞回填井眼的方法可以減小或避免連通水層,加強酸壓的針對性。
(3)殘酸返排中的問題
奧陶系地層壓力低(密度為1.08~1.10 g/cm3),排液的水樣分析數據表明奧陶系地層水礦化度高,密度接近甚至高於奧陶系地層壓力當量密度值,酸壓後出水量大或含水率高將抑制地層自噴排液的能力,對返排殘酸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如酸壓未實現與油氣富集、物性發育帶的連通,未根本改善井底能量供應,殘酸返排難度將變大,殘酸返排不出會對儲層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必須加強科學選井、選層工作,加強殘酸助排工藝的研究和應用工作。
塔河4號油田原油總餾量低,粘度高,油流在井筒中的壓力損失大,應開展塔河4號油田原油流動特性及井筒降粘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提高油井排液能力。
(4)施工參數優選
註入量、註入速度等施工參數的選擇,壹方面要考慮到實際施工能力、井內安全和施工對改造力度、深度的要求;另壹方面也要考慮到垂直方向裂縫發育情況與應力變化情況,對已酸壓的井應利用電測井、生產測井、試井分析等方法進行酸壓效果綜合評價,加強對奧陶系酸壓裂縫擴展範圍和走向的認識,建立適合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特點的模型,科學計算、合理選擇註入量、註入速度等施工參數。
(5)酸壓方案的優化
塔河油田奧陶系儲層非均質性強,對於低孔、低滲、低產層,是否達到與油氣富集、物性發育地帶連通的目的決定了酸壓的最後效果,盡可能提高酸液的穿透距離至關重要。應從分層、控縫、緩速、降濾等多方面入手,如使用多級酸、調整各級前置(壓裂)液與各級酸液的液量、性能配比關系等,進壹步優化工藝方案,提高酸壓效果。
Application of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 in Tahe oil field
Yang Lantian
(Academy of planning and desig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rümqi 830011)
Abstract:By the analysis o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Ordovician in Tahe oil field,we defines the targets of acid fracturing,Analyzes systems of acidizing fluid,Types of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 technology after acidizing,acid fracturing pipe assembly and parameters during the job being used in Tahe oil field.By the comparison of crude oil increasing effictiveness and data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using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Final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acid fracturing job in Tahe oilfield.
Key words:Tahe oilfield Types of acid fracturing technology systems of acidizing fluid acid fracturing pipe assembly residual acid retu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