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我國安樂死案例

我國安樂死案例

中國“安樂死”第壹案“。

1986年6月23日,患者夏某因肝硬化晚期腹脹伴嚴重腹水,被送進陜西漢中市某醫院。看著母親痛苦不堪的慘狀,患者兒子王某和妹妹覺得母親既然痛苦得生不如死,那麽就要求醫生對其母親實施安樂死。6月28日,在王某等壹再的央求下,醫生蒲某開了壹張100毫升的復方冬眠靈的處方,並註明是“家屬要求安樂死”,王某在上面簽了字,當天中午至下午,該院實習生蔡某和值班護士分兩次給夏素文註射冬眠靈。同年9月,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將蒲某和王某批準逮捕,並於1988年2月向法院提起公訴。

1990年3月,漢中市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公開審理,並報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於1991年2月28日批復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妳院請求的蒲某,王某故意殺人壹案,經高法討論認為:安樂死的定性問題有待立法解決,就本案的具體情節,不提安樂死問題可以依照刑法第10條的規定,對蒲某,王某的行為不做犯罪處理。”1991年4月6日,漢中人民法院作出壹審判決:“被告人王某在母夏素文病危難愈的情況下,產生並且再三要求主治醫生蒲某為其母註射藥物,讓其無痛苦地死去,其行為顯屬剝奪其母生命權利的故意為,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構成犯罪。被告人蒲某在王某再三要求下,同其他醫生後向危重病人夏素文註射促進死亡的藥物,對夏的死亡起了壹定的促進作用,其行為已屬奪公民生命權利的故意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構成犯罪。依照《中華人民***和國》刑法第十條,宣告蒲某王某二人無罪。”壹審後,漢中市人民檢察對壹審判決兩名被告行為不構成犯罪提起抗訴;蒲某和王某則對壹審判決認定其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不服提上訴。漢中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於1992年3月25日二審裁定:駁回漢中市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和蒲某,王的上訴,維持漢中市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

另外,事隔近18年後,2004年5月,當初要求為母親實施“安樂死”的王某患胃癌並轉移,向醫院提出安樂死,被醫院拒絕。2004年8月3日,王某病逝。

“安樂死”面臨著巨大的醫學難題。什麽樣的病人才是無法治愈的,什麽樣的痛苦才是病人難以承受的?對此,有時候根本無從斷定。臨床醫學是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發的,有些病癥看上去已無救治的可能,而實際上又有“起死回生”的希望;有些病癥目前無法治愈,但是幾年、十幾年之後就有可能被治愈了;有些意誌力薄弱的患者,可能會因壹時痛而自願放棄治療;有些病人家屬,可能是因為不願意受拖累才請求醫生對病人實施“安樂死”……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如何應付、甄別種種復雜的情況,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因為“安樂死”不僅是壹個倫理問題、醫學問題,更是壹個法律問題。如何才能避免不法之徒借實施“安樂死”之名,行謀殺病人之實?“安樂死”壹旦開禁,會不會導致“安樂死”的濫用?這是最令人擔憂的。

為避免這些問題出現,荷蘭法律為醫生實施“安樂死”作了相當嚴格而詳細的規定:壹病人必須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自願接受安樂死,並且要病人多次提出相關請求;二是根據前通行的醫學經驗,病人所患疾病必須是無法治愈的,而且病人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被認為是難以忍受的;三是主治醫生必須與另壹名醫生進行磋商以獲取獨立的意見;四是醫生必須在“安樂死”實施後向當地政府報告等。

然而,即使有了這些嚴格而詳細的規定,恐怕也很難完全杜絕“安樂死”不被人所利用。

因此,實施“安樂死”,立法必須非常完善與嚴密!

  • 上一篇:食堂壹般多少人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或者餐飲許可證。
  • 下一篇:酸壓技術在塔河3號、4號油田的應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