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治療體熱暴食的藥物
內熱是五臟之火,熱是內生的,病是陰生的。所以內熱者宜涼,不宜升散。升散時,內火會更盛,火為空。但內熱之證也有虛實之分,虛者從正,虛者從反。
1.五臟實熱
凡涉及實熱之處,古代法治分五臟,宜從右而疏治。
***1***心熱癥狀:口舌糜爛、生瘡、舌尖發紅、多動癥、煩躁不安等。法則:清心降火。主方: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
***2***肝熱證:急躁易怒,頭痛頭暈,目赤耳鳴耳聾,口苦咽幹。兩側疼痛,小便赤澀。治法:清肝瀉火。主方:瀉心丸、柴胡飲子、龍膽瀉肝湯。
***3***脾熱證:眼目生瘡,口臭,煩渴饑餓,喜冷飲,口幹唇燥,口腔潰瘍,便秘,舌紅脈數,脾熱。治療原則:瀉脾胃降火。主方:蟹黃散* *又名蟹皮散* * *。
***4***肺熱證:咳嗽、咽幹、嘔吐、痰黃、便秘、尿赤、胸膈熱。治療原則:清上下,瀉火通便。主方:薤白散、地骨皮散、葛亮散。
***5***腎熱證:潮熱盜汗,口幹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腹脹小,小便失禁。治療原則:滋腎清熱,降火。主方:滋腎丸、滋陰八味丸。
2.五臟虛熱
虛熱要調理,氣虛熱者必是真陰不足,均為虛熱證,宜反其道而行之。
***1***心脾肺虛熱,五君子湯,人參理中湯。
***2***五臟氣血虛熱者,五福飲之。
***3***肝腎虛熱,從六味地黃湯到李因湯不等。肝腎血虛熱者,用大營湯、五物湯。肝腎陰虛,上熱下寒,即陽氣不附而葛陽熱,六味回陽湯或八味地黃湯。四料中加入天麻、鉤藤,用於肝經不足、風熱者。
***4***出汗後血虛甚熱,六神散加粳米。對於出汗後氣虛感冒發熱者,用補中益氣湯。對於因陽虛而出汗發熱後陰虛者,四物湯加人參、黃芪。對於汗出後陽虛,無附陰而熱者,四君子宜加川芎、當歸。
體內熱盛的病因
當人體血液、津液、袁茵等物質耗竭,長期患病、大量失血、飲食不當、外感六淫中“火* * *熱* *邪”之苦,使體內液體物質過度消耗,不能及時補充,導致內火發生。
體內熱盛的臨床表現
內熱可分為實熱和虛熱。
1.真實熱量
實熱的癥狀有臉紅、心悸、焦慮、口渴、冷飲、大便幹燥、小便黃赤、暴飲暴食、脾氣暴躁、消瘦等。
2.虛熱
虛熱癥狀包括低燒、手足灼熱、心煩失眠、口幹眼澀、咽幹咽痛、面頰潮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