蟎蟲在臨床上很常見,尤其是成都,陰天多,日照少,氣候溫和,濕度大,有利於蟎蟲的繁殖。臨床上常見的蟎蟲有三種:耳癢蟎、疥蟎、蠕形蟎。
【病原及癥狀】粉蟎寄生於犬外耳道,以刺穿皮膚吸取淋巴液和滲出物為食,產生刺激、炎癥和結痂。多數病例因繼發細菌感染引起中耳炎、中耳炎甚至腦膜炎。也可以寄生在腳和尾巴的皮膚上。病犬搖頭,用壹種深棕色的蠟狀物和滲出物搔抓或摩擦患耳和耳道,有時有磷酸鹽痂。用耳鏡檢查耳道時,可發現微小的白色或肉色耳癢蟎在深褐色滲出物上活動,用放大鏡或低倍顯微鏡檢查滲出物可證明是犬耳癢蟎。如果腦膜受到侵犯,病犬可能會出現瘋癲癥狀。
狗的疥瘡,俗稱“疥瘡”,是由疥瘡引起的,主要在鼻梁、眼窩、耳廓基部、胸、腹、腋窩、大腿內側、尾根等部位的皮膚上出現紅斑,繼而出現小結節,尤以皮薄為甚,可見大小不壹的小水瘡甚至膿腫。該病分布於世界各地,在犬中發病率相當高。
蠕形蟎病又稱毛囊皮脂腺病或脂肪真菌病,是由蠕形蟎寄生於犬的皮脂腺或毛囊引起的壹種常見而頑固的皮膚病,多見於幼犬。蠕形蟎常存在於正常幼犬體內,但不會發病。當蠕蟲遇到發炎的皮膚,有了良好的入侵條件和充足的營養,就大量繁殖,引發疾病。據資料顯示,該病可因免疫功能下降而誘發。該病具有遺傳性,同窩發病率高達80 ~ 90%。蠕形蟎多寄生在犬毛囊內,少數寄生在皮脂腺內。整個發育過程是在犬體上進行的,經歷了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臨床癥狀有兩種:鱗屑型和膿皰型。鱗屑型主要發生在頭部(眼瞼及其周圍、前額、鼻子、嘴唇)、下頸部、肘部和四肢遠端(尤其是趾間)。病變部位脫毛、禿頂,邊界明顯,有輕度潮紅和麩皮樣脫屑,皮膚可出現輕度粗糙、皸裂,或有小結節。然後變成灰白色,患處幾乎不癢。有的長時間保持這種類型,有的變成膿包型。膿皰型可以隨著化膿菌的侵襲由鱗屑型轉化而來,或者本身就是膿皰型。容易發生在頸部、胸部、內腹部等皮膚有皺紋的地方,嚴重時可擴散至全身。發病初期,患部充血腫脹,出現綠豆大小的結節,有大量滲出物,逐漸轉為膿腫。擠壓時可排出膿液,裏面有蟎蟲和蟲卵。肥厚的皮膚常形成皺紋、痂皮和鱗屑,毛發脫落,膿皰破裂形成潰瘍,大多有臭味。
【診斷】這種病的診斷極其容易,根據癥狀就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如果要確診,就要去獸醫醫院做皮膚鏡檢。
【治療】蟎類已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必須采取以下綜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1.對三種蟎類的治療,可用地芬凈、阿維菌素(0.6mg/kg)、葉可平、凈蟎、1%艾伏米克(200 ~ 600 ug/kg)、Dctomaxf(1ml/33kg)等藥物進行皮下註射。蠕形蟎比較頑固,用三倍劑量就可以治療疥瘡。或者在體表的皮膚上用芙蘭噴,用塞巴斯蒂安噴。
2.對癥治療如果有中耳炎,可以用新黴素滴耳液;有毛囊炎時,可口服氨芐青黴素。剪去患部皮膚的毛發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10%濃鹽水浸泡去痂,然後用三酸混合液塗抹,每日1次,連續2 ~ 3次。
3.支持療法免疫功能下降可誘發蠕形蟎,使用藥物增強犬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可加速本病的恢復。
4.藥浴療法采用膿皮病洗發水、雙甲脒(雙甲脒乳劑10ml,溫水5000ml,每次5 ~ 10分鐘,隔日1次,連續3 ~ 5次)、殺蟎劑、潔爾陰液給患犬洗澡。
5.環境病犬隔離治療時,場地、籠子、犬舍、狗床、墊子、地板、沙發等。,它們在哪裏活動,應該記在心裏。哎?0 ~ 30 ml混5000ml水徹底噴灑或隔天清洗壹次,連續5 ~ 7次,或噴灑滅蟻靈,籠舍和狗床最好用開水燙壹下。防止治愈後的病犬因環境汙染再次感染。
6.改善飼養管理,如餵全價狗糧或抗皮膚病的處方藥,洗澡不要太頻繁,洗後晾幹皮毛,隔離病犬等。